從中英對比看高等教育

我是黑暗邊緣,使用知乎近4年。很開心隨著版本更新,即使我沒有1w的關注量也能夠寫文章來介紹我認為有趣的東西並分享我的觀點。我目前在英國劍橋大學讀書,我也有在國內多個地方學習的經歷,我將會通過幾篇文章去分享我在高等教育和自我培養方面的認識。

隨著增長的關注量,我也有了動機去寫一些東西,這意味著會有一定流量的人能看到這些文章。如果你喜歡文章內容,或者對內容有不理解,質疑,批評,都可以通過評論或者點贊的方式去給我反饋。雖然我的工作很忙,但是如果能夠有更多的關注,我會更加有動力去寫作和更新。

關於轉載:鼓勵所有個人轉載,包括朋友圈以及朋友推薦。商業和微信公眾號轉載請私信聯繫我。轉載請註明出處,任何轉載不可修改文章的內容。謝謝!

先說下我的教育經歷,這也影響了我的視野和想法:我從內地轉到上海讀高中,不得不說上海高中的教學質量真的很棒,很多理念很領先;通過高考進入了西北工業大學學習航空工程;在校內發現了2+2項目,來到了英國萊斯特大學,並獲得一等工學學士學位;後來通過層層考核,現在來到劍橋大學繼續學習。

下面進入正文:

我們中國人會批評我們的教育體系,也會拿自己的教育體系與我們眼中「世界領先」的教育體系去比較。有些人會全面地反思我們的教育系統,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初中,高中,再到高等教育,並把這些和別的體系下的教育去對比,看看我們的教育是否有問題?如果有問題,那麼我要去找到問題點到底出在哪裡?

常見的觀點是這些:

1,我們的教育從小學開始就很糟糕,過早的競爭,過高的學業負擔,我們的學生失去了一些創造力,然後慢慢地變得普通,無法勝任一些高創造力要求的工作。總體而言,我們的教育體系都很落後,從小學到高等教育都很糟糕。

2,我們的基礎教育沒有問題,從小學到高中都很好,問題是出在了高等教育上面。我們在這裡落後了世界領先的國家。

3,高校方面認為,這個鍋我們不背!高考之後的學生在學習主動性上很差,通過高中最後兩年的磨難,很多學生失去了對於學習的興趣,無法很好地去主動在大學裡探索。這是本質原因,而不是高等教育的問題!

4,其他觀點,我們的教育沒有問題,世界各國已經有了很多出色的中國研究者,中國的人才也很出色,得到國際認可。我們的教育經受住了挑戰和檢驗,我們需要對此自信。

5。。。。。。。。。。。

OK,看到這裡,你會怎麼想?作為經歷了許多年教育的中國人,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我的觀點是:不談其他時段的教育,中國的高等教育是相對而言比較糟糕的,我們擁有還算不錯的資源,可是做出的成績卻有些讓人失望,畢業生的素質也沒有達到社會期待的要求。

具體到學科的評價(這部分是相對主觀的):

文科類專業遠遠落後於西方;

工科類專業(包括生物,化工類)有不小差距;

數學和計算機感覺差距比較小;

理學類不太了解,無法評價;

在管理層面,學校不清楚如何花手中的錢:

眾所周知,政府每年給高校很大額度的撥款,而撥款的數量隨著學校的質量變化而有很大程度的變化:頂尖學校清華北大每年能拿到巨額的撥款;其次是C9聯盟里的學校;之後是985高校,211高校;然後是普通一本高校;最終二本,三本,專科高校。這個思路就是先把教育經費給頂尖高校,讓他們在科研中做出優秀的成就,來帶動產業並提升影響力。總的來說這是個沒有什麼問題的思路,我們的國情的確是把努力有限優質資源給尖端的人才,這也間接造成了在資源爭奪中的強烈競爭。

然而,當錢拿到了口袋裡,如何花這些巨額的錢,很多人就懵逼了。常見的方式是:挖好教授,建實驗室,建大操場,蓋樓。什麼,還有錢?那麼我們建個高爾夫球場吧。好的老師和學者對於帶動學校的研究水平和授課質量很重要,但是在考慮花錢的時候,「學生」這個校園裡最大的群體往往放到考慮項的最後。這一點在不同的學校體現得可能不一樣,有些學校會很極端,有些學校這方面做得很好。

擴招後,校園裡會有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居住條件,學校環境,教室自習的充裕度都是影響學習和持續工作的重要因素,可是在校方花錢的時候這些優先順序很低。

中國的大學排名里,沒有人考慮學生的利益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考核學校的評比里,沒有這一項!學校需要花錢辦大事,科研產出能提升排名,排名高了明年撥款也能提升,排名低了明年錢就少了。至於學生?我也沒見他們成為校友後給我捐了多少錢,我不Care!

在英國,情況有很大的區別,學生在學校能享受到很多的服務。一個有些過分的形容就是好比我是花錢來購買一種服務的,如果我對服務滿意,我就可以打分高,如果不滿意,那麼sorry我會給你打很低的分數,這樣學校的排名就會下降很多。

在這裡我要多講一句英國的學校排名,很多人對此都會有些困惑,有幾家比較大的排名:QS,泰晤士THE,衛報等。

其中很重要的幾個方面來說一下,學生滿意度,入學門檻,就業前景,研究水準,師生比,教學質量等等。你能看出來這些排名很多是從學生的角度來出發,這就保證了英國大學會關注學生的需求,改善自己的教學,為學生提供有效地幫助,來增加自己的排名。

在本科畢業幾年後,每年你都可能接到大學給你打來的電話或者收到郵件,來提醒你是時候給你的母校捐點錢啦:)我們需要銀子。我認識的畢業於帝國理工學院的朋友似乎對此並不反感,每年都會捐上個50磅。這間接表明他對於在那裡本科接受的三年教育非常滿意。

中國高等教育野心很足,資源不夠

根據我幾年觀察下來的經驗,中國的高等教育是一種精英化,學術化的導向,嚴重高估了學生的能力,沒有從實際出發仔細分析學生的需求。

一位985工科高校機械工程學生前兩年的課程:

數學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複變函數,概率論與統計,數值方法;

基礎學科:基礎物理,普通化學,工程製圖1 & 2,英語1234;

相關性學科:理論力學 1 & 2,材料力學1 & 2,材料分析,電工電子技術;

其他課程:近代史,馬哲,思想品德,各種實驗課,金工實習,軍事理論;

下面是某個英國工科學生的前兩年課表:

數學類:高等數學與線性代數,數值計算方法;

相關學科:流體力學 1&2,材料力學 1&2,電子技術,結構力學;

實驗類:CAD project,氣墊船設計;

其他學科:實踐管理學

一眼就能看出巨大區別,除了被詬病很多的「思想」課程外,中國大學加了特別多給新學生「打基礎」的課程,這些知識吧有些時候真的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你如果讓我打賭一定用不上這些知識,我不敢,但是為了那某一瞬間的特定情況下用上某一門知識,我居然需要花了一學期時間要死要活地學一門課,這是不是有些愚蠢?同樣的道理可以應用到數學中,講了一大堆很高難度的解析矩陣,概率論什麼的,真正工程中能用到的寥寥無幾;我到現在為止也沒有用到多少高階的概率論的知識,這些知識並非無用的,而是一般的工程師用不太到,少數做學術或者某些方面的精英工程師能用到,但是為了到時候方便,我現在就把你們基礎打牢固,全學吧!

這是一種精英化教育的邏輯,我們的畢業生要去挑戰很有難度的理論,完整的知識體系能夠讓他們迎接這些挑戰,「我們是大學,而不是技校,只有技校才會需要什麼教什麼」。然而事實是,絕大多數本科生是不可能能夠勝任一學期完美掌握這麼多課程的,我們都有這種經驗,當你完成不了一種海量任務的時候,你選擇不是去儘可能多得完成那些,而是選擇直接放棄!所以,很多人包括我就變成了考試突擊者,這些知識很難被利用好,或者學好。

選擇讀工科的大學生大部分最終定位就是就業:選擇學術的人極少;工程工作一般需要一定專業度或者研究生學位;還有一部分人會選擇轉一個方向,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規定工科生不能做別的工作,甚至可能做得很好。

在劍橋,大量的工科畢業生選擇進入諮詢,銀行,金融等高收入工作崗位,這些人也受到了很多僱主的歡迎。可是我們的體系並不會更多的考慮這樣一個大比例人的需求,沒有太多的實踐機會。

之後會有補充。

下一篇可能會談談,關於留學的或者在現行教育體系中的自我培養。

推薦閱讀:

《扶金直上》投資最重要的不是資金多少,獻給虧損的你
若干年後,你一定會感謝單身時就做好這些事情的你!
你會為優越感撒多少個謊?
斜杠青年養成:為什麼斜杠青年會成為一種嚮往?
2017年碎碎念

TAG:個人發展 | 高等教育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