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吾鄉」——記在「知乎」的第一篇文章
作者才疏學淺,不善言辭,便以蘇軾的一首《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開篇: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雲。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歲月如同沙漏裡面的細沙,看不到流逝的痕迹,聽不到波濤洶湧,卻時時刻刻在減少。有一些東西,如這流沙一般消逝。有一些東西,流傳千年依然亘古未變。
俯仰歷史,在時光巨輪的碾壓下,五千年的縱橫捭闔,留傳下來的,不過記載於《史記》等數卷而已。那一些曾經的繁華、喧囂,不論當時是如何鼎盛、如何令人牽掛,到如今,已經秋毫不見。歲月的篩孔很大,無情地拋棄了許多許多盛極一時的東西,又精確地留下了應該留下來繼續照耀人類文明砥礪前行的精神。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糟粕,已經被歲月的河流淹沒,這些支撐著人類發展的精華,依然響於耳畔,流於心田,鎖於眉間。當你執書而莞耳,或烹茶調琴,一顆心彷彿能夠穿越萬世,重回那片充滿安寧祥和又不乏浪漫溫馨的炎黃大地,去感受古人的智慧與洒脫,去接受文明的洗禮和鍛造。
歷史的事由時間評價,去留自有定數。然而現在的社會還未經時光的滌盪,滾滾紅塵,光怪陸離,充滿了誘惑,世俗的浮華彷彿已經填滿了我們周圍的空氣,充斥了我們的身心,能否在這喧囂之中守住自己,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一定會有陰影和積弊,若眼中只看到負能量,則凡事沒有動力,難有所為。雖然我們的能力有限,無法完全改變現狀,但對於這些無法左右的煩惱,不妨選擇忽視,面向陽光,一心追求自己心中認為正確的東西,正能量畢竟還是主流。
素書幾架,爐煙幾縷,山水幾程,這是古文人雅士所尋求的人生境界。我們雖然無法達到這等境界,但附庸風雅一番,學學安頓內心還是可以的。將心靈立於清靜之地,遠離喧囂之所,盪盡心靈深處附著的些許污垢。當月滿西樓之時,在月光下呈現的將是一顆溫潤無瑕的赤誠之心。
用世與隱逸,激越與清雅,廊廟社稷與雲情煙想之間有區別又有聯繫。智者可以遊走於兩者之間,既不偏向一方,又不置之不理,其中的尺度是極難把握的。為之,雖立身塵世,卻已超越凡塵,獲得精神上的崇高。
但尋求心靈的寧靜並不意味著將自己隔絕起來,而是對事世有所取捨,有所抉擇。正如陶淵明語:「心遠地自偏」,我們不應因尋求片面寧靜而抵觸一切外物,只需心地寧靜似水如冰,凡物便無從打擾,正是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
推薦閱讀:
※我在傳銷窩的經歷
※換雙眼晴看平凡,俗人其實也有趣
※一些想不通的事情
※法國乳業巨頭自揭黑幕 「問題奶粉」 已銷往全球80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