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畫質?

前言

當我們有了一部新手機或者新相機的時候,不少人都會問一句:「你相機的像素多少啊?」。似乎像素的數量越多,拍出來的照片就會越好。但實際上,像素數量的多少真的和照片的好壞掛鉤嗎?

1、像素

圖1.1 像素

在繼續討論之前,不妨先說一說像素的定義。

像素是什麼?無論是在顯像、印刷或者是攝像方面,像素就是一個有面積、有顏色的矩形,其本身作為一種元素不可再分,相當於中學物理的質子、中子、電子之類,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元。像素只有一種明確的顏色,沒有漸變。

2、成像

無可否認地在一定情況下,像素越多,圖像越細膩,就像字數越多的文章,內容就越豐富。

圖2.1 50X50圖像

圖2.2 490X490圖像

但當文章的字數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可能會是流水賬。這時候700字或許能表示出2000字的意思。像素成像也是這樣,像素的數量是擁有優質圖像的前提,但數量多並不代表內容充實,特別是對於部分手機圖像處理的方法,插值塗抹隨處可見,這時候的像素是有量無質。我們追求像素的目的,是為了記錄物體更多的細節,但如果像素質量不高,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圖2.3 像素插值(文字) 單擊播放gif,再次單擊退出

圖2.4 像素插值(表情) 單擊播放gif,再次單擊退出

上面兩動態圖演示了使用Photoshop由低像素圖像插值獲得高像素圖像的變化過程,表現出明顯的抗鋸齒效果,文字的效果表現甚為良好,但畢竟插值不能無中生有,無論怎麼個插法,我們也沒法看清表情圖片的面部細節

3、像素密度

哪到底什麼情況下的像素才是有質量的?影響像素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前有感光元件的製作工藝、光電信號的處理方法,後有拍攝時的光線強度、環境溫度等,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重點說說其中一個——像素密度。

圖3.1 感光元件大小(畫幅)對比

同樣是2000W像素,單反和手機的成像質量明顯不同,在弱光環境尤為明顯,這歸根於感光元件上的像素密度。單位面積的像素越多,像素越難做大,單個像素獲取到的光線也就越小,而且像素挨得越近,它們之間的干擾就越大。就好比喻一個大食會,食物的數量、房間的大小是固定的,但是100個人參加和10個人參加顯然是不一樣的。要想100個人獲得10個人的效果,那只有增加食物和增大房間的空間。對比手機和單反的感光元件,那大小明顯不在一個數量級,所以同樣是2000W像素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樣,所謂的「底大一級壓死人」。

4、光學解析度(鏡頭解像力)

但假如生產的工藝跟上來,顧客也願意埋單,做到在同一面積上,讓5000W個像素每個像素成像的效果和2000W個像素每個像素成像的效果一模一樣,那又是不是越多越好?

多強大的感光元件也離不開光學鏡頭成像(我不信你用小孔成像),當牽涉到透鏡的光學成像時,就難免受到物理限制。這裡有一篇文章介紹得很清楚:《艾里斑:我不是雀斑》,在此就不詳細介紹。簡單帶一句,在理想情況下物體是由無數個光點構成,所成的像當然也是由無數個光點組成。但由於衍射,光點(無限小)成像後會散開成了光斑,光斑之間相互影響,然後集合成一個成像系統可分辨的光點(有限大)。通俗一點,就是點與點之間糊成一團。就如用肉眼看一個顯示屏,不藉助放大鏡是難以看清上面RGB小點一樣道理。

圖4.1 艾里斑讓我們沒法分清點與點

那什麼與解析度有關?這裡有公式:

x = 1.22frac{lambda f}{d}

對於望遠鏡,可近似簡化為:

x = frac{140}{d}

其中x為解析度,單位是角秒(");λ為波長,f為透鏡焦距,d為透鏡直徑。

一般情況下,提高解析度其中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大透鏡口徑。

舉個例子,假設我現在有一支d = 156mmf = 900mm的望遠鏡,和一台6000x4000(2400W像素)的APS-CNikon相機,那麼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得:

望遠鏡的解析度:x = frac{140}{d}  = frac{140}{156}  approx  0.90"

相機的橫向視角:ang_{h}  = 2cdot arctan(frac{h}{2f} ) = 2cdot arctan(frac{23.6}{2	imes 900} ) approx 1.50^{circ}

相機單個像素對應的視角:ang_{pix}  =  frac{ang_{h}}{6000}  = frac{1.50^{circ } }{6000}  = 0.90"

圖4.2 例題中各參數之間的關係

這時候相機單個像素的解析度等於望遠鏡的解析度x,對於以下場景,有:

圖4.3 ang_{pix} = x < 物體細節

無論是鏡頭或是感光元件都無法將物體的細節分辨出來

如果我們將望遠鏡口徑增大兩倍,不增大像素密度,則有:

4.4 ang_{pix} < x = 物體細節

鏡頭能分辨,每個像素對應的視角不夠細

如果我們將相機像素增加到12000x8000(9600W像素),不增大鏡頭口徑,則有:

圖4.5 x < ang_{pix} = 物體細節

像素對應細節,但鏡頭不能解像清晰

如果同時增大,則會:

圖4.6 ang_{pix} = x = 物體細節

鏡頭像素相匹配

通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只增大像素密度而不和鏡頭配合,並不能將物體的細節分辨得更加清楚,對物體細節的分辨能力是衡量圖像畫質的一個重要標準。而現在普遍的情況就是:鏡頭跟不上感光元件的發展,鏡頭喂不飽像素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於現時的手機鏡頭,就不要指望能有拍多細緻了。

5、你需要多少像素?

如果像素質量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又是不是真的需要那麼多像素?

現在大多數人拍照是為了發朋友圈,可是我們要知道,當把圖片發出去時,平台會在發送前對圖片進行減值運算,可能是減去部分像素,也可能是減去一定的色彩深度(較少見,製作gif會出現),讓一張標準的1300W像素手機圖片變成51W,讓一張標準的2400W像素單反圖片變成61W,更讓一張合成的2.25億像素圖片變成90W,損失近99.6%!

圖5.1 實際上很多人在發送之前已經處理得毫無細節了

如此情況就沒有必要追求照片的像素了,這個結論甚至在沖印照片也有用,通常沖印會使用300dpi的解析度,以標準相冊的4R(6英寸長邊,比例6:4)照片為例,只需要給長邊1800個像素、寬邊1200個像素即可。對於顯示屏,如果你不把圖片放大看,比如看電影,只要和屏幕解析度適配即可,在一個1366x768的顯示屏播放4K視頻是一種浪費,毫無必要。

另外,像素過多的圖片也難以處理,對機器的要求更高。

除非我們對圖片進行裁剪、沖印更大尺寸的照片,甚至是印刷海報,但這些情況無一例外地對照片進行了直接或間接的「放大化」處理,這時候高像素才有它的用武之地。

總結

像素和畫質的關係,就像文字和文章的關係,寫好一句話,不代表寫好一整篇文章;文章寫得長,也未必就寫得好。一旦脫離了鏡頭或者相機本身,畫質便無從談起,它們兩個是相互制約的。本文只作科普作用,部分例子可能會有不嚴謹的地方,並且在實際應用中,情況要複雜得多,譬如鏡頭的光學解析度還會受到像差等其它方面因素的影響,而相機的感光元件則牽涉到電子技術方面的內容,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手機和相機使用的是Snoy的底,我們在光學、電子技術方面仍需繼續努力。

註: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其中圖2.3和圖2.4為gif圖片
推薦閱讀:

歲月嚼情
人的肉眼看見的東西等於手機多少萬的像素?
PS製作像素遊戲素材經驗分享
《冰杖秘聞》開啟 KS 眾籌,我們和胡桃維聊了聊
像素風永不過時,用這些應用畫一幅屬於你的像素畫

TAG:攝影 | 像素 | 解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