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統治模型---事實,認知,產生和改進

光看標題就已經很奇怪,「統治」是文科詞,「模型」是標準的理科辭彙。然而這是我最喜歡的,用理科思維考慮文科領域的事情。

挺長,因此這裡有個目錄:

一:系統要素,和相互作用

二:統治是短暫的

三:統治的生成

四:對統治的認知---模型的產生

五:新的模型產生,和實施

六:模型的徹底勝利:政黨政治

七:模型的持續改進

一:系統要素,和相互作用

這裡面一共有三件事物:群居動物(人),運行事實(統治和被統治的群居運行方式),和人的認知(模型)。

有了群居基礎,才有統治和被統治的事實發生。假如我們人口密度沒那麼大,大部分人都選擇散居在荒山野嶺,基本依靠自身本能就自給自足、互相來往很少,統治和社會科學都不會發生。事實的發生呢,似乎又有某種冥冥中的力量在主導,使得不同地方的統治方式似乎都朝共同的方向發展。而人的認知呢,一是利用自己的大腦對統治與被統治事實進行思考,另一方面又反過來作用於統治本身,形成有趣的正負反饋。

有時候是正反饋,有時候是負反饋。

二:統治是短暫的

統治存在的時間其實很短,一開始是沒有統治的。

以氏族社會產生作為人類社會開始計算,以大禹殺開會遲到的人開始作為統治開始時間計算,那麼:

人類社會有約11萬年了,統治才存在了4000年(「伏羲神農教而不誅」),約96.3%的時間是沒有統治存在的。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三:統治的生成

本來是沒有統治的。一開始,只有「領導」,沒有「統治」。統治是「領導」的加強版,是帶有壓迫性的領導。

「領導」是必須的,群居的人們需求領導,所以領導產生了。

領導產生的目的有二個:解決外部矛盾,和解決內部矛盾。

解決外部矛盾主要是軍事性的,一是不同部族交界處經常有摩擦,二是當別的部族已經組織起來可以屠殺、消滅周邊部族的武裝力量時,沒有領導的部族就消失了。這是一段血與火的早期人類史,並沒有辣么多浪漫與詩意。

解決內部矛盾也容易理解,人都是自私的,天生沒有考慮對方利益的天性;發生矛盾時需要有公信力的人來調停,這時候雙方都需要領導。

從人類文明來講,產生領導還有重要的第三個原因:智慧、文字、文明的創新和傳承。「民愚,則知可以王。。。神農教耕而王天下,師其知也」。" 斲木為耜,揉水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但是領導著領導著,情況發生了變化。有錢有閑了就突然發現也有力了,於是成了王------能供養固定的軍隊,不管是50人還是1000人,足夠對付個人和單個家庭里幾個兄弟就可以了;倘若對方服了,那就一切好說,倘若我50人到了,對方還不識時務,那就亂石打死(那時還是石器時代,石頭估計不容易隔著衣服捅進腹部)。

這時候,統治就形成了。沒有詩歌與浪漫,依然是血與火的時代。

我們要承認,我們不喜歡統治的原因在於其「壓迫性」;我們喜歡「領導」因為總覺得「領導」是我們從中能得到好處的。而「壓迫性」是我們從中得到壞處了,有時是丟命。

但是壓迫性也是必須的、適合時代需要的,比如開會的時候就有人老喜歡遲到,讓做個什麼老磨磨唧唧的,遇到點挫折就罵罵咧咧影響大家。

而大禹殺開會遲到的首領是部落聯盟變統治的開始,在這之前其實部落內部的統治早已經開始了。只不過,大禹之前,也許一切還沒有那麼明顯的壓迫性(「黃帝堯舜誅而不怒」),因為「王位」依然不是可以傳承的,是需要「禪讓」以及得到大家認可的(參見堯想傳位給自己兒子遇到大家抵制,於是裝樣子在天下找賢人的事),其「領導」還是「公權力」而不是私權力。大禹可以說是「統治」的開始,因為他的王位可以不由分說傳給他的兒子。在這之前,可以說是「統治的初級階段「,也就是還沒有過渡到實際的統治。

但是,領導和統治,都是先進的、符合時代需求的,那些沒有及時形成有力領導和統治的部落,他們都掛了。或者名字掛了肉體被融合,或者肉體也掛了。

四:對統治的認知---模型的產生

有了壓迫性之後,人們就不願意了。憑什麼啊?為什麼他就那麼牛逼、可殺可搶的?老子辛辛苦苦的,一年到頭吃不飽,為什麼供著他們啊?這幫人能力還不一定怎麼樣(「肉食者鄙」)!

於是需要解釋,也需要合理性。需要給老百姓一個解釋,需要給統治者一個合理性(合法性)。讀書人代表著人類,帶著他的頭腦出現了。

統治出現以前好糊弄,大領導往往也是大祭司,咱們都是匍匐在神的腳下,做什麼都是神的旨意。我們中國人很早就沒有大祭司了,因為讀書人太多,民智開化太早,搞宗教那套讀書人根本不答應(連詩人都有天問,更不用說法家墨家等了。我們古代與西方一個重要區別是我們老早就講究「有教無類」,民間只要家裡日子能過就送兒子讀書為有面子的事,不像西方教育是貴族的事。不要再提我們沒有信仰的事,那是榮譽而不是恥辱),讀書人老百姓都會說:「誰信啊?」! 伐紂這件事大不大?武王佔個卦,還被姜子牙跑進來一腳踏碎烏龜殼,說「當為則為,當不為則不為,何祈於一方朽物」。所以,為什麼老百姓要服從於統治者這件事,非得有讀書人出來從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來解釋下,不然大家不服,不服了統治就不穩-----憑什麼我吃糠咽菜的,你華衣美服不事生產還作威作福?還逼迫我們打仗賣命,丈夫兒子流血死在異地?

看詩經,老百姓埋怨著呢;一首一首的,滿紙都是淚和對不合理的抱怨。

慶幸的是,我們國家很早就有比較統一的、一致的意見,跟前文說的一樣,認為首先是存在一個「天道」的,一切受天道(前文的「冥冥中的力量」)控制、運行,生存和毀滅。而天道有天命,要求人世間需要有人代理統治權,每個社會運行都需要有人來統治和領導。這個人就是「天子「。

「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

因此,「天子」的權力是「天道「授予的,因此是合法的。也因此,中國的讀書人認為,這個權力因此是公權力,而不是私權力。很早,他們就認為天子是」代理人「,而不是說某個人就該擁有該權力。

大家確實也相信這個認知。這個認知是建立在「統治已經形成」的事實基礎上的。於是統治從事實到認知,到模型的形成,都完成了

至於天子本人以及其家族信不信,那不重要。為什麼不重要?因為統治的事實已經發生,並且到處都在發生,沒有多少例外,短期內也不會有改變。於是,可能一些聰慧喜歡思考宇宙人生的統治者會相信冥冥中有天道左右,抱著謙虛的態度工作學習。但是大部分從父輩那裡繼承統治權的統治者,他們是一些「刺激-應對」的有機體而已,如果沒有很明顯的神跡(很明顯,幾乎沒有),他們是介於相信和不相信天道之間的,大部分時間他們不考慮這些,而主要把精力花在娛樂和維護統治(因此也是維護娛樂?:))上。還有一些低能兒連維護統治的精力也沒有,主要都在娛樂了。

同時,權力的私有化和繼承,同時對這些「低能兒」本身也是一種傷害。我們看到各種生物學愛好者、研究型人才,愛做木匠活的、愛舉重的、愛養狗的、愛搗鼓鐘錶的、愛放煙火的,都被逼做皇帝硬被逼著做皇帝,你們能感受到他的痛苦嗎?!只要政治統治失敗,殺頭之禍便到來。

因此,大家認為這個模型有問題了。

好比現在有些人出來溜情懷,說大家不要眼紅我們這些資本家的錢,這些錢其實也不是我們資本家的,我們只不過替社會保管而已,我們花不了辣么多錢。也許你還真信了,但是很明顯王思聰是不相信的;那就是他們家的錢。這個解決大家眼紅問題的「新模型」並沒有人相信。

在「家庭與私有制」存在的基礎上,繼承,權力和財產的繼承一直是該模型的bug。我們的社科發展相比自然科學來說發展得很慢社科不過是一直是大腦認知的「統治模型」vs「家庭與私有制」的鬥爭而已

五:新的模型產生,和實施

讀書人認為應該有更好的模型,來糾正現在這個「天道->天子->天子傳他兒子「的模型的bug。主要的bug就在常常出現一些低能兒,一些「望之不似人君」的白痴,這些白痴把老百姓搞得很慘,同時自己的統治地位也不保。

儒家說到底核心還是「仁」,就是對老百姓是發了慈悲心的。孟子他老人家很激進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在那個天下紛爭、國王權力達到頂峰的階段,提出「君為輕」其實很「非主流」,哪個國王(君,我認為孟子的君不是天子,而就是國王)聽了會很開心?而且也沒有可供實操的路子。孟子老人家的意思是,君為輕,得到民擁護的君才有資格做君(孟子生活的時代已經沒有人鳥天子了,他老人家這麼牛逼自然知道這個實際情形)。社稷是重於君的,因此社稷不換,君可以更換。國王的統治合法性基於是否得民心。

這是個新的模型。我們中國人真是太唯物主義太聰明了,所以就連陳勝這樣的農民都能說得出「他媽王侯將相就特別有種嗎?」這樣的話。搞太多鬼神搞宗教統治是老早就行不通了。因此王權的更替在中國人看來是冥冥之中天道的命令。王朝一會姓這個,一會姓那個,老百姓還是那些老百姓。

但是,現實的權力運行並不會按照新的模型去運行。

孟子的模型只用來解釋和勸說,但沒有發揮決定性作用。權力首先在禹和啟之間順利傳承了,啟又名正言順地傳給他的兒子,一代又一代。這就形成了「家天下」的格局:儘管孟子的新模型已經出來了,但是天下事實運行的仍然是「家天下」,魏王的江山齊王的江山不可能傳給阿貓阿狗的,這麼好的東西,是吧。"方(孝孺):成王安在?朱棣:伊自焚死。方: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國賴長君。方: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此朕家事耳,先生毋過勞苦。"

孟子的模型關注的「權力私有制繼承和望之不似人君」的問題開始被認真修正,有二次:

一是秦朝建立的君主集權;二是科舉制。

君主集權意味著「王國」的權力繼承被徹底刪除,代替的是各地官員,而權力收歸中央。科舉制直接制度化官僚集團的產生,讓天下模型呈現天子直接面對整個官僚集團的樣子:注意行政上離君主立憲已經很近了,沒有了封建主與貴族集團,就差廢去皇帝的權力繼承了。

君主立憲之後,權力的私有制繼承被廢除。所謂「憲政」,指的是權力不再由基於「家庭和私有制」的「繼承」而來,而是來自一部抽象的憲法------而這部憲法裡面充滿了很多「理念」。

至此,「模型」得到徹底的勝利。「模型」也就是人類的認知,開始代替本能發展而來的社會結構,成為統治社會發展的方式。

六:模型的徹底勝利:政黨政治

從憲政開始,權力又一次成為公權力。但是,公權力仍然是有代表的,最開始憲政是代表資產階級對封建主私權力的限制和對資產階級活動和利益的保障。在我們國家,孫中山開始,我們的政黨政治就已經起航了。但是老蔣奪權後的體系就是又一次復辟到軍閥體系:「用庸俗化的傳統道德精神加上實際的經濟利益來忽悠團結一群唯利是圖的商人、武夫以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結果把黨政軍搞成了黑社會」。老蔣這樣玩的實際就是丟失了「主義」,沒有了主義護航,老蔣的政治和不對實際上內外都沒有形成類似紅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理論上國民黨代表「民主民生民權」,運行上實際國民黨依賴於資本家和大商人,代表他們的利益。但老蔣實際上丟失了政黨政治的法寶,在舊社會烏煙瘴氣的環境里他與主席的差別是:主席是為了主義而團結各種可以團結的人,而老蔣是為了團結各種人而丟失了心中的主義,或者說他本來就沒有堅定的主義在心中。

跟之前的「統治」一樣,現在政黨政治實際上是又一次的「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一個黨派,一個主義,是虛擬的模型、預言、理想,實際上同時也是有力的工具。在這裡,權力代表一種理念,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代表這些人行使公權力。合理、合法、合乎大家利益訴求。

七:模型的持續改進

現在我們還剩下的是財產的私有制繼承。

在資本主義發達的今天,統治方式變得柔和、隱秘和高智商。

資本主義的柔和的統治方式表現為:即使是世界上最有錢最牛逼的公司,蘋果,他出了一款手錶,如果你不喜歡,你就可以不買。市場經濟的根本是為客戶服務,這顯然與標準的「統治」的概念完全不一樣。標準的統治是我要收稅,而你不得不繳稅;為了及時繳稅,你可能還要額外被官員們敲詐勒索也得認,因為暴力壓迫性使得「繳稅」變成了你個人的需求了:-)。那麼資本主義社會「統治」變得弱化是不是說「統治」原本作為強化戰爭能力的一個手段,變得不再那麼重要?我認為是。在核武器「普及化」的今天,大規模國家間的戰爭變得遙遠,因為一旦觸發戰爭很容易走向共同毀滅。這不是發動戰爭方想要的,因為發動國家間戰爭一定要是有利可圖、自我傷害可忍受的。

但是資本主義統治方式的表現得很隱秘,表現在股權繼承和對人才的利用上。只要掌控股權與資本,那麼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可供統治方利用,從而形成穩定的統治。教育上和社會機會上形成的門檻,將使得社會流動性漸漸枯竭,社會一片死氣沉沉。

那麼,讀書人又出來了,又將提出新的模型以改進舊有的統治方式-----上一次,我們看到的是權力繼承的弱化、消失,這一次我們將會看到財產繼承的弱化、消失

當然,新的模型早就已經有了,問題不過這個地球上先在哪裡有試點,試點的純度怎麼樣,以及試點效果如何而已。

人類社會真是有意思啊!

--------------------------------------------------------------------------------------------------------------------------

附:

1. 我暫且認為根據時間順序,先後順序是:

領導--> 統治-->家天下-->家天下之科舉版-->君主立憲-->憲政-->社會主義

伴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或者說經濟形勢變化是統治變化的內驅力):

領導(從蠻長的狩獵採摘,到農業生產)--> 統治-->家天下-->家天下之科舉版(農業經濟)-->君主立憲-->憲政(去統治化、統治弱化,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科技與信息技術充分發展,使得生產力又一次極大提升)。

這期間統治者人物也發生著變化,他們依次出場:

領導(領導者本人)--> 統治(領導者+軍隊首領)-->家天下(皇上他們家,加舅舅外公)-->家天下之科舉版(皇上+官僚)-->君主立憲(議會+資本家+君主)-->憲政(資本家)-->社會主義(領導者本人)。

而我們現在處於憲政探索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 方孝孺的死也是典型的「模型」與現實之爭。在方孝孺的模型里,這個那個也輪不到朱棣。朱棣上位是對模型裡面「忠」的破壞,破壞了「忠」整個讀書人在腦袋裡建立的穩定模型就遇到了大bug。但是,事實是朱棣用軍事實力和流血犧牲換來的權力,怎麼可能遇到一個模型bug就放棄?方孝孺不服朱棣的原因是:朱棣是他構建的和諧社會模型的大bug;有了朱棣他的模型就完了,因此不能承認。而朱棣也清楚他不符合該模型,如果讓方孝孺寫詔書是為了讓天下讀書人服,認他這個bug;方孝孺不能服那就只能硬來,用殺來堵住天下讀書人的嘴。這時候,模型還只是模型,還遠沒到統治社會的階段:一如我們剛革命後的政權(對此不太清楚的,需要多看人)。

3. 關於讀書人: 我們老百姓很容易嘲笑讀書人,說他們讀死書、迂腐。盡信書不會轉通。其實,大家都是人,真正不會轉通的人是不多的(當然也有)。事情的核心在於,很多讀書人內心裡有一個關於和諧社會的模型。他們讀了很多書漸漸提煉出一個關於天下的好模型,在這個模型里絕大部分問題(如果不是所有的)都被解決了,而現實世界之所以不好完全是因為沒有按照他設計/堅信的模型運作。觸及到這個模型,就是觸及讀書人最核心的東西,這時候他們可以連命都不要。海瑞是我們一直罵的傻逼吧,徹底不會轉通,徹底變態。你以為他是書讀多了、愚忠。其實他連皇上都經常罵,「嘉靖嘉靖,家家皆凈」。你真以為他傻?他是個可憐天下蒼生的(被蒼生罵是被今天的「蒼生」罵,古代的蒼生不這樣想)、並且真他媽有骨氣的讀書人而已。

4. 「封建」的程序是:

if 皇帝.status is dead:

next皇帝 = 太子

在另一段程序里,太子是這樣賦值的:

太子= 皇帝兒子們.select(立長不立幼, 政治才能好,勢力已經坐大,爸爸喜歡,舅舅喜歡等)

皇帝兒子 = 政治才能.random() + 肉體 + 其它才能

這段程序(模型)非常簡單,因而應付現實時經常出現大bug,主要問題出在select和那個random------政治才能的random。

而憲政做了三條最主要的修正,一是if語句改為執政任期滿,二是領導人由民主選舉產生,三是候選人的才能通過政治歷練層層選拔。起碼,模型是這樣,比封建程序豐富多了,是個相對較好的程序。


推薦閱讀:

TAG:統治 | 人類社會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