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的定位
《善生經》講錄-凈慧法師(一)
《善生經》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因為它是專門針對在家佛教徒講的,所以在佛教的弘揚方面,一直沒有真正受到重視,只是到了本世紀三十年代,太虛法師才開始重視並講解這部經典。從太虛法師開始,《善生經》才有了註解。它的道理很淺顯,它把在家佛弟子在修行和做人處事中的責任和義務都講得非常到位、非常明確。
《善生經》的不受重視,說明佛法在中國流傳將近兩千年當中,佛教往往只重視哲理上的探求,而對於如何從做人開始、在具體的生活當中落實佛法的修行,沒有十分重視,特別是隨著譯典的越來越豐富,修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部經更是被人們所遺忘。
我們今天講這部經有什麼意義呢?因為我們所提倡的生活禪雖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同和肯定,但也還不是沒有異議。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怎麼會有禪呢?禪就是禪,禪怎麼會是生活呢?把禪看得高深莫測,把生活看得低俗平凡,認為這兩者無法融合。有一些人持有這樣的看法。
實際上,生活禪這種提法淵源甚深,在我之前也有人涉及。把它作為佛法修行的具體法門來提倡,是我在1992至1993年之間正式提出的。於是1993年就有了第一屆生活禪夏令營,到今年是第五屆。
提出生活禪,是不是在佛教乃至禪宗典籍當中毫無根據呢?不是的。大家曾讀過《華嚴經·凈行品》,裡面講每做一件事都要當願眾生如何如何,一天從早上到晚上,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自己如何,也當願眾生如何如何,《華嚴經·凈行品》就是佛經上生活禪的一個最典型、最重要的經典讀本。生活禪在論點方面也有很多依據。佛法講到究竟,告訴我們一些什麼呢?在家居士沒有辦法看到比丘二百五十條戒,但也有許多人受了菩薩戒,菩薩戒所告訴我們的,就是生活的理念、生活的方式、生活的歸宿,如此而已。大家不要把佛法看得那麼玄,佛法一點都不玄。不要把佛法看得離我們有十萬八千里,佛法就在我們心中,佛法就在我們一言一行當中。
哪裡找佛法?哪裡去落實佛法?又怎麼樣來修習佛法呢?佛沒有告訴我們別的什麼,就是教我們在身口意三業方面,去三毒,修三學,如此而已。三毒怎麼去?三學怎麼修?必須有可操作性。《善生經》最有可操作性,它指導我們在面對一切人時怎麼樣定好位。怎麼定位呢?就是責任和義務的問題。在責任和義務中定好位就是修行。現在我們學佛的人所出現的種種問題,諸如家庭問題,生活問題,夫妻關係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等等,都是因為相互之間責任和義務沒有定好位。
昨天碰到一位居士,她說她老伴以前對她蠻好,最近忽然打她一頓。我問:為什麼打你呢?她說:我的女兒把不信教的人都搞到家裡來,吃呀、喝呀、說呀、笑呀,我就把她們攆出去了,我就不要那些不信教的人到我家來。大家說,這是在責任和義務中定好位了嗎?沒有。所以我對她說:這個錯不是你老伴的,是你的。畢竟在我們這個國家裡,不信教的人是汪洋大海,信教的人只是海面上星星點點的水泡而已。水泡不能離開大海,離開了大海,水泡也就沒有了。這就是說,如果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自己把自己孤立起來,你這個水泡就會幹涸。當然,這個比喻不算很確切。佛陀有一個更恰當的比喻:個人是一滴水,眾生是大海。信教的人只是海里的一滴水而已。我們要修行,要行菩薩道,你這一滴水,一定不要離開大海,否則就會幹涸,起不到沒什麼作用了。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在責任和義務上定好位,要時時刻刻攝受不信教的人,團結、尊重不信教的人,才有可能落實修行,否則就是空頭大話而已。連不信教的人到家裡來都不高興,怎麼度眾生呢?
進一步來講,學佛怎麼學呢?一天念幾遍大悲咒,家裡人可能不高興,因為你信他不信。你可以在事前與他約法三章,我念經小點聲,你看電視也小點聲,咱們來一個信與不信互不干擾,互相尊重。你有你的自由,我有我的自由。你連這一點都做不好,怎麼修呢?怎麼去度化呢?如果學佛的人單單把念經當作修行,念經歸念經,發無明火歸發無明火,吵架歸吵架,那我保證你三輩子也達不到一心不亂。因為你在念經的時候,二心三心四心五心都有了。所以一心不亂不是那麼容易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那麼容易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要在你遇到煩惱的時候不煩,遇到逆境的時候處之泰然,那才是定、才是慧、才是戒。吵了一頓再來持戒是沒有用的,吵了一頓再來念佛,半天也靜不下來。不能真正把佛法落實在一天二十四小時分分秒秒的生活當中,你就永遠做不到一心不亂。
講解《善生經》、提倡《善生經》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提倡學佛先從做人開始,使我們在會的僧俗二眾,把學佛落實在做人做事當中。這樣,信仰才有根底,學佛才有落實的地方。
提倡《善生經》第二個目的,是想通過講解,使生活禪的內容更加具體,不至於修行無從下手。《善生經》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啟蒙作用,它的生命力和重要性,在今天並沒有過時,而是越來越讓我們感覺到切合學佛人的需要。
《善生經》在中國翻譯過四次,而且都是在一千五六百年前。第一次翻譯是後漢安息國的安世高,題目是《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屍迦羅越就是善生子;第二次翻譯是西晉的竺法護,所譯叫《善生子經》;第三次是姚秦的佛陀耶舍、竺佛念所翻譯的,就叫《善生經》,收在《長阿含經》卷十一,前幾年出版的《在家教徒必讀經典》中收集的《善生經》就是第三譯;今天講的譯本是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也叫《善生經》,收在《中阿含經》三十三卷。太虛大師在三十年代所講的《善生經》本子,就是第四個譯本。這個譯本對人與人之間的責任和義務條目說的更加具體,經文前後更加完整。這就是翻譯《善生經》的簡略過程。
推薦閱讀:
※佛學中認為人死後頭頂部位發熱、身體柔軟,身體還有芳香的味道,就是往生極樂世界。有科學解釋么?
※藥師佛信仰為什麼沒有像彌陀凈土信仰那樣成為一「宗」?
※《法華經》中佛說「無所謂大小二乘,也無所謂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為什麼還要講說推崇「大乘無上法門」?
※長期念佛或修道的人,在相貌上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佛家的咒語和經文作用到底有沒有外在的加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