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喻文球:治療濕疹實用有效的方法
【魏子龍博客導讀】古人所稱的 「浸淫瘡」、「旋耳瘡」等,其癥狀均為濕疹表現。濕疹發病原因不易明確,且發病人群廣泛,其瘙癢癥狀令人無法忍受。濕疹分為兩種,濕熱症以及虛實夾雜症。
(1)濕熱證:多見於急性濕疹。
表現為皮膚髮紅,出現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後流水,浸淫成片,可結痂,伴口乾少飲,小便色黃,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治宜清熱祛濕,可從下列方中選用:
①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朮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參50克,蛇床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藥液洗患處。
④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為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葯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
⑤鮮馬鞭草100克,水煎取藥液,放冷後洗患處。
⑥鮮馬齒莧200克,水煎後取藥液,濕敷患處。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2)虛實夾雜證: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見於慢性濕疹。該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且胖,脈緩。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可選用:
①白朮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②枯礬、爐甘石、苦參、蛇床子、吳茱萸、青黛、蒲公英、土荊皮、蒼朮黃柏、五倍子、冰片、皮膚滲透劑、濕康12克外敷。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作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推薦閱讀:
※冬季孩子濕疹又複發?治療、護理、誤區知識,你get了嗎?
※曉平護膚老師:寶寶濕疹 寶媽長點心
※小兒常見濕疹形成的根源及護理方法
※某寶媽方法治療濕疹,防止寶寶處處起濕疹
※白糠疹,兒童臉上的圓形白斑逐步擴散
TAG:濕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