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不想留下這樣的遺憾

一、夢想

先跟大家講一個故事。

2001年,他12歲,那一年,他的小叔考上了北大,全家人放鞭炮慶祝。

這個12歲的孩子,忽然揚起頭,對他的爸媽說,將來我要比小叔還有出息,一定要出國留學。

父母樂得合不攏嘴,說將來就算砸鍋賣鐵也要送你去。

2007年,轉眼這個孩子考大學了。

兒時的夢想讓他變得更加不甘於平庸,他再一次說出了自己的夢想,「我還是想出國。」

這一次,父母都沉默了。

原來,父親看到股市飛漲,把所有的錢,連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錢,全投進了股市。

沒想到短短兩個月,股市打回原形,扣除還爺爺奶奶的養老錢,父母的本金也虧損了不少。

老媽怨恨地看著老爸。

老爸只能說,你要留學我們不支持也不反對,希望你自己爭取獎學金。

孩子暗暗努力,開始考托考G。

第二年,2008年,留學中介告訴他,以他偏文科的背景,申請獎學金幾乎不可能,因為萬惡的金融危機,很多獎學金的名額都被CUT掉了。

他很努力,依然拿不到獎學金。

他幾日幾夜不眠不休、輾轉反側,最終決定留在國內。

幸運的是,父親的股票後來解套了,家裡又買了一套房子。

他非常懂事非常釋然,自己的夢想,應該自己去實現,不能怪父母。

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會怎麼想呢?

二、遺憾

我在兒子學校的家長聚會上,認識了一位同學家長姓陶,他2007年從美國回來發展,擁有美國戴維斯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近幾年在一家跨國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

家長在一起閑聊,話題自然離不開孩子的教育,希望能從他那兒了解一下國外教育的方向。

他充滿自豪地說,從孩子兩三歲開始,他就給孩子做了教育金規劃,每個月給孩子存1萬元的教育金。

我說你的孩子不是已經是美國人了嗎?美國的孩子享有這麼多的教育資源,還有必要存這麼多?

他說你錯了,如果孩子將來需要按照自己夢想,還要有額外的教育資源投入。

他告訴我他真實的故事。

1995年,剛在中大獃了沒兩個月,他就收到了國外的錄取通知書,前往加州留學。

他沒有申請到獎學金,爸爸傾盡所有,除了首年的學費,還給他1400美金的生活費。

「仔,爸爸沒用,只有這些了,你先用著,我再想辦法!」 爸一臉愧疚。

從走出國門那一刻,他迅速成熟了。

我記得我曾經在三藩市的一家小餐館門口來回走了三遍,猶豫要不要買1塊錢美金的燒賣做零嘴!直到最後,我猶豫再三,下定決心不買,因為1塊錢美金相當於8塊錢人民幣!95年的時候,那是父母在中國一頓午餐的飯錢!

1塊錢難倒英雄,說得有點誇張,但錢真的難倒了我。

讀完預科,到了選專業時,我媽媽是個製圖師,從小送我去學畫畫,成為像貝聿銘一樣的建築設計師,是我的夢想。

但是我終於還是選擇了電子工程,因為沒錢。

三藩市提供建築設計專業的學校,SAN FRACISCO ART SCHOOL是一所私校,學費比其他的公校貴一倍,學建築設計要花很多額外的錢,做功課要製圖做模型。

要在建築設計有所成就,並不樂觀,而電子工程專業,矽谷有大量需求。

雖然我今天看起來還不錯,但我自己很清楚,我並沒有從專業和工作中找到快樂。

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學自己喜愛的東西,她比我幸運,我可以支持她的選擇。

三、天涯

再講一對夫妻的故事。他們非常堅定要做孩子的教育規劃,而且目標定得非常高。

我問他們為什麼要設這麼高的目標,以致家庭財務不寬裕。

爸爸開始打開話匣子:

他也是一個海歸,從法國學成歸來。

他在法國足足待了四年,沒有回過一次國。

不想家?

當然不是。想得要命!

不過迫於學業、經濟和父母的壓力,他一直強忍思鄉情,獨在異鄉。暑假還要去摘農莊幫忙摘水果掙生活費,真是一把辛酸淚。

和故事二中的陶先生一樣,出國留學耗盡家裡的所有資源,省吃儉用也很難再湊出回國的路費。

這位爸爸一臉堅毅地說,如果孩子有能力出國留學,我就一定讓他想回來時隨時可以回來。

不能像他和父母一樣,相隔天涯,歸期茫茫。

四、規劃

說到這裡,一定會有很多耙耙麻麻說,

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刻意呢?順其自然最好。

將來孩子如果能夠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便不能享受高等教育,相信也會過得幸福的。

與其去考慮未來,不如現在就好好陪孩子,把所有的精力、資源放在當下的陪伴上。

這些都沒錯。

回到第一個故事,當孩子躺在床上以淚洗面的時候,我們作為父母,真的會在旁邊鬆一口氣嗎?會覺得孩子懂事嗎?會因為孩子終於放棄而感覺自我安慰嗎?會覺得,終於可以不花出國錢,又可以跟孩子在同一個國度長相廝守了?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反正我是一定會感覺遺憾和愧疚。

請注意,這個遺憾不是孩子的遺憾,往往是家長的遺憾。

如果你捫心自問,將來無論出現什麼情況,心裡都不會有遺憾,那是你內心強大,我無話可說。

如果現在我們設身處地,以20年後的心態,來看今天所處的環境,或者你應該問一句,我是不是有機會把這種遺憾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呢?

這可能是要為孩子做所謂「教育金規劃」的本質吧。至於怎麼做,我已經說過很多次。

真正的教育金規劃應該包括4個方面的考量,絕不是買一份教育金險這麼簡單:

第一,量化未來的需求。

這裡包括給孩子教育路線設想(如希望孩子在國內讀大學,還是留學,是上普通學校還是名校?)量化需求的目標儲蓄金額,(如哈佛的學費目前是一年20萬美金,到孩子上大學時大概是多少)。

第二,家庭財務能力和風險的評估,量入而出。

包括梳理家庭財務狀況,收入及支出,明確為教育目標能夠提供的預算(有多少錢可以存)。對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確定合理的收益率,作為一個長期儲蓄規劃,需要能夠達成目標,也不可以因為超越了可承受的短期風險波動而終止或者寢食不安。

第三,基於第1點和第2點的結論,定製出合適自己家庭的資產配置儲蓄方案, 儘快開始。

孩子上大學的時間從一出生就決定了,越早開始有規劃的儲備,壓力越小。如陶家長,他從小孩子出生時就開始準備, 意味著他有18年的時間去準備; 如果孩子已經5歲了,就只有13年了;如果孩子已經15歲。。。

第四,有了規劃,開始實施, 我們就要考慮規避教育金漫長儲備周期所面對的非金融風險, 制定合理的家庭保障方案。(延伸閱讀:家庭保障規劃最完整的路線圖1.0版)

這也是全方位理財規劃的一個縮影,養老金規劃、家庭保障規劃,也是遵循這樣的路線圖進行的。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兒童性教育專家胡萍說過的一段話,放在這兒再次與大家分享:

對於個體孩子來說,他們的夢想和實現夢想的途徑才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母親,我給自己的任務是發現兒子的天賦,保護好他的天賦,幫助他找到自己的夢想,幫助他獲得實現夢想的平台,這樣的幫助包括的心靈方面和物質方面。當有一天,兒子突然告訴我:「媽媽,我要去劍橋學習生物」的時候,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盡我的力量,幫助他實現這個夢想。

引導文:父母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甚至是未來,教育成本只會越來越高,在教育上,普通家庭的經濟承受壓力會越來越大,不想把孩子的幸福交給無常的命運,身為父母,我們該怎麼辦,才不至於留下遺憾,關注「孫明展-真理財」公眾號,孫老師與你談談心:

回復關鍵字「14」查看文章:新派家長醒一醒,這碗「親子雞湯毒藥」,你不得不防!

作者:孫明展,中山大學統計系碩士、國際金融理財師、候選北美精算師、中山大學金融系、統計系專業碩士導師、創必承創始人!

個人公眾號:孫明展-真理財(zhenlicaiAPP)

推薦閱讀:

你的父母阻止過你們的夢想嗎 之後你們如何做的?
一直不給家裡打電話,我這樣做是不是很不對?
大家如何讓父母能夠更好的享受生活而不是整天忙於家務?
如何幫助無眼症患兒成長?
關於結婚房子的問題?

TAG:理財 | 父母 | 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