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親子「心靈雞湯」,竟然是杯毒藥

我愛你,我盡己所能,助你實現夢想,但與你無關。

我是一個6歲孩子的父親,自認也是個新派家長:很早接受「愛與自由」的理念,把孩子送到孫瑞雪教育機構,就是希望他能暫時與體制內教育保持距離,快樂自由地成長。

我周圍的朋友大多也贊成新派教育,有些還十分沉迷,說起蒙氏、華德福、正面管教、PET,都十分推崇,感覺自己陪隨著孩子的成長,重新活了一遍,有一種「重生」的感覺。

在沒有什麼精神生活的中國社會,「育兒」成了一種精神生活。但對精神的推崇,卻導致了對物質的迴避,彷彿談未來,談「錢」,就變成了一件俗不可耐的事情。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當談到為孩子的未來準備教育金時,很多新派媽媽的態度就開始「矛盾」、「糾結」,她們更願意沉醉於當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快樂,而迴避對未來的思考。

新派媽媽的回答:

不想這麼遠,快樂成長就好

我的工作是幫助家庭進行理財規劃,需要幫助客戶朋友對人生目標進行梳理,一定會問到這個問題:

「你將來計劃送孩子去哪兒念書?」

「我覺得不應該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和限制,如果我現在就開始計劃,就會給孩子帶來壓力,讓她快樂地成長就好了。」媽媽說。

「等等,不好意思,我們不是要給孩子壓力,就算有壓力也是對父母的壓力啊!我們談的是,如果孩子發自內心想深造,父母應不應在精神和物質上給他提供準備?」

「有條件準備當然沒問題;如果現在就開始,讓我為這麼久遠的事付出長久的努力,我下不了決心,還是現在陪伴孩子快樂成長最重要。只要孩子有強大的內心,將來的事情他自然會想辦法解決。」有家長說。

我是很支持「陪孩子成長」的,但是從以上的回答中,我聽出了另外一層含義:我知道規劃未來有意義,但是現在陪伴孩子成長更快樂。我不願意犧牲當下的快樂,「浪費」時間去思考未來的事情。

原來,在很多媽媽的眼中,「當下陪孩子」與「規劃未來」的矛盾的。

沉溺於相伴的快樂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此前,我在「兒童財商教育」講座中曾經提到哈佛公開課《幸福課》中的重要觀點:

幸福是快樂和意義的平衡。剋制當下的少許快樂,追尋長遠意義就是所謂的延時滿足能力。培養兒童財商,最需要的是培養孩子延時滿足的能力。言傳不如身教,這種能力的培養,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新派家長,你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這種沉溺於當下快樂的做法,可能也是另外一種延時滿足能力的缺失,或是對兒時不滿足的補償。

在微信流行的時代,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的朋友圈裡充斥的都是各類「心靈雞湯」,包括親子類的心靈雞湯,鼓吹「愛」「陪伴」能解決一切,似乎要將所有的媽媽變為「全職媽媽」,將父母的職責無限擴大,從而掩蓋了很多現實問題,把應該理性思考的問題,轉化為感性的文章,盲目地用正能量去消解現實的「負面」。

我相信,改變過去的權威式、家長式的教育方式,對下一代很有意義,但並非完全忽視當下的責任,純粹的追求「愛」和「陪伴」就能解決問題。沒有獨立思考的父母,再多的愛都會變成負累;沒有對未來的規劃,對孩子未來進行理性的思考,提供精神與物質上的準備,你就是把孩子交給命運,交給無常。

我們最熟悉的新派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她提出「愛與自由」,她的機構經常推出「心靈成長」的培訓課,但是,你不要忘記了,她本身除了是教育家之外,也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她的機構在全國擁有十幾家幼兒園和小學,她的孩子也在國外留學。她本人在講座上也明確地說:對於孩子教育的投入,要無條件滿足,但孩子買車買房,就與父母沒有關係了。

兒童性學專家胡萍的孩子在英國劍橋留學,她曾經說過:

對於個體孩子來說,他們的夢想和實現夢想的途徑才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母親,我給自己的任務是發現兒子的天賦,保護好他的天賦,幫助他找到自己的夢想,幫助他獲得實現夢想的平台,這樣的幫助包括的心靈方面和物質方面。當有一天,兒子突然告訴我:「媽媽,我要去劍橋學習生物」的時候,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盡我的力量,幫助他實現這個夢想。

我們試想這樣的情形:孩子立志要去普林斯頓追尋愛因斯坦的足跡,我們作為父母的,難道忍心看到,當他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後,卻因為物質的原因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其實我們當初只需付出多一點的努力,就能幫助孩子達成這一目標。在我認為,一個真正愛孩子的家長,應該懂得如何在現在的快樂與未來的規劃間求得平衡,應該理性劃清與孩子的界限,而不是故意模糊自己的責任和給孩子的壓力(明明是你作為父母的責任,你卻說是給孩子的壓力),如果父母縱容自己,無休止沉溺於相伴的快樂,而不願花一點時間去理性思考孩子的未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為什麼要思考?

因為急速增長的教育金壓力

新派家長把對孩子的付出,付諸於精神層面,這是對的。可是在物質層面,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正如我的一篇文章所說的,金錢(物質)之於精神,對於新派教育,就好像血液循環與頭腦的關係。失去了血液循環的供給,頭腦(精神)也無所依存的。

看看我們最關注的孩子教育,無論我們採取什麼流派,都不能阻止孩子的成長,更加不能限制孩子未來的發展。

現在發展的成本和壓力,觸目驚心。

以中國為例,我們對中國的體制內教育,非常失望,尤其是高等教育也千瘡百孔。但正如龍應台對孩子安德烈所講:

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親愛的安德烈》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高等教育固然有自身問題,但價值還是存在的。

我們也必須直視一個事實:

中國的高等教育自1994年的教改至今天,學費的增長速度史無前例地瘋狂。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的高等教育每4-5年平均就會翻一番。

舉個例子,如果在1995年、1996年進入大學,一年的學費大概是1000-2000元,當時自費生也不多。到了2000年,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漲到了4000-5000元。其後,211名校的正式本科,學費沒有大幅提升,一般是穩定在六七千元。隨之而來的,高校大量擴招,和B線本科的發展。很多名校在外地建了很大的校區,美其名曰分校或某某大學的某某學院,這些校區的學費每年動輒一兩萬不等。從1000多,到一兩萬元的學費,我們僅僅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這個成長的速度匪夷所思。

很多國內的家長,看到了國內教育的弊端,希望把孩子送出國。但我們看到的是,儘管國內相對通脹比較低,例如美國、歐洲,平均的學費通脹在4%左右。也就是說,十七八年才會翻一番。但是,現在到美國留學一年的成本已經高達20-30萬人民幣,4年下來也將近100萬,十八年後翻一番,也需要兩三百萬。

這是血淋淋的數字,也是父母不容推卸的責任。即使一個新派家長能夠接受孩子不上名校的選擇,但是,孩子在這種新派教育下成長,思維活躍,他更容易去主動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行業、學科進行深造。教育越成功,孩子深造的可能性越高。並非所有深造都有獎學金和助學金,還是相當一部分的學費要靠家長自己承擔。屆時,我們的新派家長,如果一味沉醉於今天對孩子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投入,卻忽視將孩子送上學術頂端的物質準備,我們真能保證屆時我們和孩子的精神能量能夠承受這種失落和遺憾嗎?

或許可以,或許不行。

現在我們要付出的,並不是精神上的墮落,而僅僅是從現在開始,做一點規劃和預估的工作。所謂「未來就是現在」,把對父母來說很重要的,孩子教育的財務壓力,放到今天來考慮。也許並不需要損失你陪伴孩子的多少時間,僅僅需要幾個小時的思考和規劃;不會損失你帶孩子去遊玩,親近大自然的資源,又可以為孩子的教育進行儲備,也許,這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這才能徹底解決作為父母,對未來的焦慮。

如何開始教育金規劃?

預留幾個小時釐清未來需求

新派家長推崇的新教育,是舶來品。教育金規劃的流程也不是中國的土特產,西方早有標準。

第一步:確定目標,釐清未來的需求;(如,我希望孩子在國內讀大學,還是留學,是上普通學校還是名校?)

第二步:了解目前教育金的費用現狀及學費走勢。(如哈佛的學費目前是4年20萬美金,到孩子上大學時大概是多少)

第三步:梳理家庭財務狀況,收入及支出,明確為教育目標能夠提供的預算;(有多少錢可以存)

第四步:對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確定合理的收益率;

第五步:根據他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怎麼存)

第六步:在家庭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之間調適出一個合理的方案,馬上行動。

第七步:制定合理的家庭風險保障方案,以規避教育金漫長儲備周期所面對的非金融風險。

必須明確的是,這個過程是一個規劃的過程,而不是推銷理財產品的過程。其具體分為:明確目標、分析財務現狀、量身訂製資產組合,另外還包括長期的資產管理與追蹤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理財規劃是一個服務的過程。如同你去看病,買葯絕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為了得到醫生的專業意見,買葯只是專業意見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回到現實,普通人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沒有資料庫,很難自己完成上面的規划過程。這僅僅是孩子教育一方面的目標,如果囊括生活方方面面的目標,如購房、醫療、養老等,那將是一個多麼複雜的規划過程。

理財規劃師就是幫你完成如此複雜過程的專業人士。因為他們有龐大的資料庫幫你釐清目標;他們有豐富的金融知識為你量身訂製資產配置和保障組合;他們能幫你長期監控你理財計劃的執行情況,助你達成最終的教育目標。

從前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新派父母如果過度沉迷親子「心靈雞湯」,沒有獨立思考,再多的愛也會變成孩子負累,沒有對未來進行規劃,就是把孩子交給命運於無常,這對孩子來說是不負責的,那麼在我們家庭規划過程中,如何更好的規劃孩子的未來呢?關注公眾號「孫明展-真理財」,孫老師為你解答:

回復關鍵字「孩子保險」:如何合理的根據家庭財務情況更好的關注孩子成長!

作者:孫明展,中山大學統計系碩士、國際金融理財師、候選北美精算師、中山大學金融系、統計系專業碩士導師、創必承創始人!

個人公眾號:孫明展-真理財(zhenlicaiAPP)


推薦閱讀:

如何讓熊孩子安靜地看一場電影?
259.看圖說話27~連體衣
302.與喵共舞159~刷牙啦
262.與喵共舞141~最近聽什麼歌
隔代教育,最怕傳錯了【愛】……

TAG:理財 | 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