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權威專家告訴你海綿城市如何因地制宜增彈性[第二季「未來城市沙龍」乾貨集錦]
「海綿城市一定要實現保護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和水安全四大方面的目標。」——車伍教授
世界未來委員會(WFC)與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城市研究中心(BJTU)共同舉辦的第二期「未來城市」主題沙龍:中德海綿夜話——共建彈性循環城市專家對話活動於2016年4月26日在北京鴻芷咖啡廳成功舉行。為了推廣、探討循環城市理念,促進循環城市理念的實施,本期「未來城市」主題沙龍著重討論了循環城市中水循環相關的熱點話題——海綿城市,結合中德海綿城市建設的實際經驗,兩國專家進行了小規模探討、對話,並為中國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具體挑戰建言獻策。
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建設和核安全部處長 Vera Rodenhoff 女士在開幕詞中指出,為了實現國際氣候變化和發展目標,每一個國家都要做出改變。Vera女士提到「海綿城市是中德城市發展的主要項目,除此之外,我們還有關於循環城市、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效率等其他領域的合作,但是就目前來說,海綿城市是我們合作的重中之重。」 在這樣的全球化的背景下,WFC邀請了陣容強大的中德專家團,有來自成功設計了柏林波茲坦廣場的安博戴水道公司(Ramboll Studio Dreiseitl)設計總監Florian Zimmermann先生,德國 SBA 公司(SBA Architektur)創意總監、首席設計師Jürgen Kunzemann 先生,北京建築大學著名學者車伍教授,中國科學城市研究會主任李海龍先生和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馮奎先生。專家們著重就中國在建設海綿城市過程中遇到的立法、跨部門合作以及融資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德國專家們也帶來了許多先進的國外經驗。
法律法規不可缺少 跨部門協調共合作
車伍教授指出海綿城市建設面臨的挑戰是多樣的,第一大挑戰就是立法問題,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再好的城市規劃也無法實施。車伍對德國和歐盟解決城市雨洪管理的相關立法問題興趣濃厚,他向德國專家們提出疑問:德國現在的很多新項目不允許雨水任意排放,雨水排放會徵收費用,這樣的模式是否需要法律的支持呢?針對中方的問題,德國專家們表示,首先德國水資源並不是聯邦立法的重點,更多的立法重心在可再生能源。很多針對環境和城市規劃的法律條文是城市根據自身狀況設立的市級或省級法律,與聯邦法並不相同。這些地方法律往往結合本地情況,所以各地立法並不相同,法律必須立足於城市本身的情況。以德國為例,根據城市的需要,雨水是否收費並不是由聯邦政府統一規定的。因為有一些城市面臨的可能是排水的問題,有一些城市面臨的可能是蓄水的問題。那麼根據不同的問題,各個城市他們都會計算一下,他們在處理廢水的時候成本是多少,需要繳納多少費用。有些城市成本高一點,收費就高一點,有些城市又低一點,實際上都是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開發設計。
而多部門協調問題則更多是建設過程中會遇到的實際問題。車伍和李海龍都指出,在中國,一個海綿城市項目需要住建、水利、環保等多個部門共同協作;建設過程中需要的各類數據(如天氣數據、地質數據等)也是來自不同部門,同樣需要協調溝通;同時各部門職能也相對分散,協調溝通時容易產生問題。這些都是一個國家雨洪管理的「頂層設計」問題,對中國尤其重要。Vera Rodenhoff女士根據她在德國的經驗表示,跨部門溝通總的原則是「徵求意見、達成共識」,這個過程肯定是不容易的,但是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協調都是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合理溝通一定可以解決問題。
立足城市適用性 解決融資問題
在探討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困惑與挑戰時,各位專家都提出,海綿城市不是簡單的雨水回用,也不是排水防澇和水利防洪,而是,如車伍指出的「要實現保護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和水安全四大方面目標」。李海龍總結為「海綿城市是一個目標,通過以水系統為主的體系,把保護自然、修復自然、重建自然的要求落實到城市建設管理的方方面面去,這是對海綿城市宏觀意義上的理解。」
資金和融資問題是任何城市規劃和建設中都繞不過的一道坎。李海龍進一步提出,中國希望通過PPP模式融資來進行海綿城市項目的開發,然而PPP模式的收益有限,能吸引參加的企業也有限,這就造成了融資困難的問題。四位專家隨後都指出,PPP模式要根據具體的項目情況來判斷是否合適,同時PPP也並不是唯一的融資手段。車伍教授以北京順義地區的小區建設為例進行了深入分析,該項目通過給開發商設計一套經濟合理的計劃而節省了大量資金,從而不再需要其他的融資手段,這種方式也是可取的。不同的城市需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經濟狀況來選擇不同的經濟戰略。德國的項目又如何解決融資困難的問題呢?Jürgen Kunzemann 先生對此進行了解答:德國的項目一般分解成若干小項目,投資額小於中國的大規模項目。德國政府通過減稅政策來吸引私人投資,所以很多投資來自於私營企業。
金融模式是一方面,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也一定要考察不同城市的適用性。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同時,找准城市存在的突出問題,在確定城市建設目標的時候要因城、因地而異。海綿城市建設與低影響開發可適用任何氣侯與土壤條件,但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地選擇其目標和技術路線。車伍教授比較了中國的海綿城市項目,總結道:「過去我們用將近20年的時間在中國做過很多類似的項目,但是同樣的一種理念和方法,在每個項目具體做的時候實施方案都不一樣,根據特殊的建築、場地的條件來做這樣的項目可能會非常成功;但是我們同樣一種理念方法,放在另外一個條件下,做的方案可能就大不相同。」
借鑒發達國家經驗 他山之石可攻玉
借鑒發達國家典型的雨水管理體系,可以得到有一些有益的啟示。如控制目標多元化,從城市水循環的角度,維持雨水對地下水的補充,保護水環境及生態系統等;將雨水水質控制、徑流量控制及洪澇控制統一納入雨洪管理規劃中;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如雨水排放許可)對雨水管理規划進行要求和控制;將雨水控制、土地開發和景觀設計相結合,創造宜人環境等。
在談及發達國家雨水控制利用的技術體系時,作為德國先進水系統設計技術的代表,安博戴水道公司(Ramboll Studio Dreiseitl)與現場的觀眾和專家們分享了他們在中國參與建設海綿城的案例和心得。戴水道公司的Florian Zimmermann先生帶來了公司最為著名的案例——德國柏林波茲坦廣場,海綿城市建設中極為成功的典範。德國波茲坦廣場項目建於90年代,至今仍是世界級經典之作。 這個項目是以宜居城市為目標進行開發的,因為在那個時期,該區域人口數量飛速增加,舊的污水系統已經不能承擔大量居民的發展需求,所以戴水道公司決定用全新的方式來開發這個項目。他們的設計理念不僅帶來了迷人的景緻,而且使水質保持優良,對於降雨也具備一定的緩衝能力,同時還能夠節約建築物內部的凈水消耗量。Florian Zimmermann表示這樣的設計不僅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更需要團隊具有跨學科的思維。
來自德國SBA公司的Jurgen Kunzemann 先生最後總結了四大要素來幫助國內海綿城市的建設。首先,技術層面非常重要,先進的技術支撐必不可少;第二點是政治上的支持,因為可以得到政策方面的鼓勵,所以德國的投資大部分來自私人投資者,政治支持對於海綿城市建設至關重要;第三點是公眾支持,要讓公眾了解為什麼要對城市進行轉型、為什麼要發展成為海綿城市,公眾的支持是海綿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四點,海綿城市建設完成後,應該根據可衡量的目標來檢驗是否實現了預期目標。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馮奎先生對本期沙龍進行了總結。他在發言中指出,「我國已經將建設海綿城市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這不僅僅擴展了人們對海綿城市的認識,還意味著對於城市的一切認知要重新開展,要重新思考人與自然與城市的關係,所以這絕不僅僅是一個工程技術的問題,而是城市理念發展的一個關鍵轉折點。」針對此次沙龍討論的幾大挑戰,只有通過全方位的思考和不斷學習先進經驗才能真正推動海綿城市在中國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海綿城市理念是中國正在探索的一個新型城市的發展模式。
本次沙龍全程由世界未來委員會(WFC)中國區總監陳波平女士主持。世界未來委員會(WFC)氣候變化、能源與城市全球項目總監Stefan Schurig先生致詞並發布了世界未來委員會研究撰寫的《中國循環城市發展之路:讓城市的未來更美好》報告。該報告是2015年9月未來城市論壇參與者們的集體貢獻,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城市規劃師、科研人員、工程人員、城市議員、國際組織、民間團體以及私營部門的代表。報告介紹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和人居III——新城市議程給城市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概述了中國可持續城市化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並為中國循環城市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建議。
世界未來委員會(WFC)是一個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可持續發展政策以保護人類未來利益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世界未來委員會總部設在德國漢堡,並在倫敦和日內瓦設有辦事處。世界未來委員會目前在中國積極籌備開展循環城市項目,從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領域去識別中國城市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究和分析具體案例,引入國際經驗,驅動循環城市的發展。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城市研究中心(BJTU)於2015年6月成立,是北京交通大學整合所有學科優勢,協同10餘家部委所屬研究院所、高校的強大科研力量,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的方式,建立的實體化、開放式平台機構。中心成立的目的是推動中國城鎮化政策、城市發展戰略、交通戰略以及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和學科培育,為政府和企業部門提供政策及戰略諮詢。
聯繫我們
世界未來委員會中國項目
地址:中國北京市朝陽區工體北路4號79棟401室
郵編:100027
電話:+86(10)6500-8172
郵箱:info.china@worldfuturecouncil.org
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摘編、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WFC獲得許可。
推薦閱讀:
※Scalers:我只吸引愛學習的行動者,其餘的,多一個都不要
※聚焦古著與循環再造,看看可持續時尚離我們真的遙遠嗎?
※時尚消費升級的風口下,「環保」是否能夠成為服裝品牌的一大賣點?
※Scalers:茅草著得快,硬柴更耐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