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高祖李淵(一)

小呆

很多時候,獃獃發現相關史書和歷代歷史學家對唐高祖李淵描述過於簡化,我們對之也知之甚少,沒有很出名的戰績去介紹,也沒有過多的言語去修飾,彷彿他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老爹,他能夠被記載於史書,也全靠兒子的功績,沾兒子的光。

可最近看《舊唐書》高祖卷,發現,高祖之雄才偉略,英勇計謀均不在於其子之下,治國安邦,任賢用能也均不再話下,而推翻暴隋的統治,也是在高祖帶領下有條不絮的進行,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政治鬥爭和軍事戰爭,都能否極泰來,但只可惜玄武之變後,形勢容不得這位高祖皇帝選擇,迫不得已選擇退位讓賢。

試問,一個孤家老人,三個兒子,為爭奪最後王者的勝利,同室操戈,手足相殘,那份悲痛何人能懂,不論誰為之勝者,死亡的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最後傷心的永遠是這位孤家老人。所以,這也是玄武之變後,高祖皇帝徹底的交出了皇帝的權利,一生被幽禁在深宮中,名義上是太上皇,身份高貴,可實際卻被斷絕和外界一切聯繫,孤獨終老!

歷朝歷代,同室操戈的事情數不勝數,而唯一勝出的就是兵戎相見,勝者為王,在這場勝者的遊戲中,沒有兄弟,沒有父子,更沒有親情可言,所有人的眼中只有一件東西,那就是皇位,得之得天下,失去則滿門皆死,這是封建王朝的悲哀,也是人的慾望的裂變。

今天,我們還是把主角轉移到我們的高祖皇帝身上,至於玄武門之變以後有機會再給大家詳談,我也對這段歷史很感興趣,但是還沒有自己具體的思路。

實際上,我們這位高祖皇帝還和隋煬帝楊廣有些親戚,他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 隋煬帝楊廣和他正是表親戚,如果放到現在,這關係也是最近的,親表兄弟啊,可是,在王侯將相眼中,親情根本不值得一提,除去這層關係,更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世代顯貴(雖然不知真假,但應該也錯不了),不過,父親早亡,在7歲時便世襲唐國公,雖然我們像這麼大的時候還在家裡玩泥巴呢,但誰讓別人出身於皇族貴族家庭呢,7歲的時候都是一方諸侯了,但或許和我們一樣也是什麼都不懂吧。

長大後的李淵,性格溫和,待人寬容,為人又不拘小節,所以也很熱衷於結交朋友,廣結天下豪傑,這也是為以後的起義奠定了基礎。當然,你一個普通老百姓多認識些人是可以得,但當時你好歹是一方諸侯,動不動的就廣結豪傑,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些好事者就針對此大作文章,更是招來隋煬帝的猜忌,你好好的政務不去打理,卻偏偏招兵買馬,難道想造反嗎?所以呢,我們這位高祖皇帝可精明著呢,雖然心裡害怕的要死,但是還是要故作鎮靜,一反常態,每日縱酒笙歌、收受賄絡自污來自保。當然這樣也瞞過了隋煬帝。

同時在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到達龍門時,遇上了母端兒農民起義,李淵領兵擊敗了起義軍,收編萬餘人,實力大增。又擊絳州賊柴保昌,降其眾數萬人。

不過有傳言說李淵為了誇耀武功,把起義軍的屍體堆在一起,「壘為京觀」,藉以恫嚇人民,見《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載:(大業)十一年,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擊龍門賊母端兒,射七十發皆中,賊敗去,而斂其屍以築京觀,盡得其箭於其屍。其實,誇耀戰功是其一,威懾亂民也是其一,但最主要的還是像當權者表忠心,在當時背景下,也只有把自己塑造成讓人民害怕的形象,才能俘獲楊廣的信賴。

第二年(616年),他升為右驍衛將軍。突厥侵犯邊塞,隋煬帝便讓他和馬邑郡守一同北擊突厥。但他們的兵馬很少。李淵便選出擅長騎射的兩千騎兵,吃住騎射仿效突厥兵,給突厥看他們閑暇時的射獵馳騁。李淵有另外挑選善於射箭的士兵作為埋伏。等和突厥兵遭遇時李淵便下令埋伏攻擊,結果打敗突厥。

這一系列的戰功,再加上和楊廣是親戚的關係,所以也很順利的當上了太原道安撫大使。

此時的李淵,手握數萬重兵,對打壓農民起義也不是那麼賣力了,能拉攏的就拉攏,能結交的就結交,不斷擴充勢力,更是受益自己的兒子廣結豪傑,要不然秦王李世民能結識這麼多的江湖豪傑,很多還是被隋朝通緝的人。

晉陽起兵

太原是屬於一個軍事重鎮,當時兵員又充沛,糧食豐富,能提供打仗的軍糧甚至可供十年之用,可當時我們這位高祖還是沒有拿定真的反隋的主義,畢竟還沒有沒逼到不得不反的地步,款且還是本家親戚,總要顧及的,所以一直猶豫不決,不過天下形勢瞬息萬變,時不我待,大業十三年(617年),天下起兵反隋的隊伍蜂擁而起,隋煬帝所在的江都(今江蘇揚州)被孤立了,此時不造反更待何時,所以李淵下面的人都做不住了。這裡據說還是一場美人計才逼迫李淵不得不反的。

在後晉劉昫修撰的《舊唐書》聲稱:「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北宋歐陽修等人編撰的《新唐書》也斷言:「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更是斬釘截鐵地說:「起兵晉陽也,皆秦王李世民之謀」;「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

在這些史書中,一致首推太宗李世民才是幕後的首謀,而作為起義的主角李淵當真是渾渾噩噩,對李世民所做一切充耳不聞,一無所知乃至到最後一刻而不得已才去起義嗎? 我看未必。

今日先更新到此,明日會再更,待完善史料,會更精彩。

喜歡小呆,就請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並多多分享,小呆不勝感激,謝謝!


推薦閱讀:

古代科舉考試只靠一道作文題嗎?
歷史上為最厲害的太監是誰?
263.讀歷史3~岳父為什麼也叫「泰山」
《晚清民國120年》 | 連載014| 曾國藩的「北漂」生活
這三個姓不需要「免貴」你知道嗎?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