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課 第八集 感激
要麼就是非凡,要麼就是平庸,沒有中間地帶。積極者明白,人的本性決定了,我們會有痛苦的情緒。人的本性,或者說是人就會有失敗的時候,但失敗會過去的。做積極者有很多好處,第一個好處就是幸福感多了。積極者感到更多幸福,還有其他好處,例如,波莫納大學的Suzanne Thompson做了以下的研究,她找那些在加州大火中失去家園的災民,那時候很多災民……那是一場很大的山火,很多人失去了家園。火災過去。她去採訪他們,她把積極者和消極者區分開來,積極者並沒有說「我很高興火災發生了」而是說「這場天災也有好的一面」,「我可以重新開始,火災給了我一個新起點」,「現在我更喜歡我的家,我的家人都安全無事」,「這讓我很欣慰,這是好事」所以積極者看到的是好的一面。隨後她跟進這些受訪者,那些跟消極者區分開來的積極者,長遠來說,他們感到更幸福。他們有更多積極情緒,焦慮的情緒更少,身體也少患病,所以對身心都有好處。有很多研究針對積極心態對身體的影響,例如,Glenn Affleck找一些人做過一個研究,這些人有過心臟病發,有些人把病發看成大災難,世界末日。另外一些人當然不會為病發感到高興,但他們會說「這是一個警鐘」,「心臟病發也有好的一面」,「因為它告訴我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或者病發讓他們對自己的價值觀有所改觀。看到積極的一面的人,把心臟病發視為一個警鐘的人,再活八年的幾率更高,而且再次心臟病發的幾率也更低。這聽起來很顯然而見,因為他們會改變生活方法,但原因不只是改變了生活方式。我上次介紹的UCLA大學的Julienne Bower,他研究過一些艾滋病患者,找出出其中的積極者,不是那些說「太好了,我有艾滋病」的人,而是那些說「因為患了這個病,現在我更懂得感激一些事」,「因為患了這個病,我更關心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因為這個病,我和一些人更親近了」。四到九年後,她跟進這個研究,她發現積極者的存活的幾率更高,活下來的可能性更高。Laura King和Minor做的研究表明,我們可以把人培養成積極者,所以除了那些天生的積極者,或者消極者以外……我們知道積極與否和基因有一定關係,但除了天生的以外,還可以後天培養。他們找來一些生活中受過創傷的人,讓他們寫下這些創傷,寫下從創傷中「看到」的好處。那些寫下從創傷中「看到的好處」的人,身體和心理都更健康更幸福。另一個研究的對象是癌症患者,那些參加研究的女性寫下她們的病情,她們還會寫「患上癌症帶來的好事」,寫出這些的女人,看醫生的次數更少,戰勝癌症的幾率也更高。通過改變她們的觀念,改變她們的關注點,這些女人沒有說「患上癌症最好了」。也許有些人會這麼說,但大部分不會。
他們會說「但願我沒有癌症」,「但我確實患上了,關鍵是我們怎麼處理,怎麼看待這個病」,然後她們跟自己說「我們和家人更親近了」,「我現在更感激生活了」,「我可以享受一下花香了」,「現在我和家人樂也融融」,「現在我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朋友了」,她們從壞事中找出好事,而不是把壞事看到好事,但她們會儘力從壞事中看到好的一面。這種心態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壽命水平。有很多人研究樂觀,積極心態和長壽之間的聯繫,例如,在Mayo診所那839位住院病人中,研究人員用他們作研究對象,他們區分開積極者和消極者。兩年後那些樂觀的積極者,存活率高出19%。到目前為止,在研究積極心態和樂觀領域中,影響最深最有趣的實驗就是修女實驗。這個實驗從多方面表明聖經里說得沒錯,快樂真的能使人長壽。這個修女實驗是從1932年開始做。1932年,178位修女完成受訓,她們的年齡大約為22歲。這些即將開始傳教的修女受到方方面面的測試,其中一個就是她們要寫自己的短小傳記。這個資料幾十年前就收集起來了,最近心理學家才打開這些資料,想對它進行研究,想弄明白,有幾個修女活到了今天?活了多久?這個實驗在1932年展開,她們當時22歲,他們想找長壽的預測因素。所以他們看她們的傳記寫得多深奧,也就是說考察她們的智力水平跟長壽一點關係都沒有。
他們看居住環境,看看居住環境的污染程度,會不會影響她們的壽命,沒聯繫。住加州的和住波士頓的沒分別。他們研究她們的虔誠程度,信仰程度,她們那時才22歲,對長壽沒什麼影響。只有一樣東西,跟她們的壽命有聯繫,那就是積極情緒。研究人員所做的是,看她們寫的傳記,他們不認識這些女人,所以這是一個完全匿名研究,雙重匿名研究。研究人員看這些傳記,把傳記分為四類,最積極的,最不積極的,中間還有兩類。然後他們比較最積極那類,和最不積極的那類。他們得出以下的結果,我先給大家讀一段她們寫的傳記,讓你們了解積極的傳記是怎樣的,最不積極的是怎麼樣的,這一段是積極類里的Cecilia OPayne寫的 「上帝為我的人生開了一個好頭,他恩賜我生命以無盡的價值,過去一年」。「我在聖母學院受訓,這一年我過得很快樂」,「現在我熱切期待接過聖母的聖衣」,「接受主無上的愛」,快樂,歡樂,愛,這是一個積極的人。下面這位屬於最不積極的一類,你們會看到,她並不是特別消極,但她並不關注於積極情緒上,沒有歡樂。Marguerite Donnelly「我出生於1909年9月26日」,「家裡最大的孩子,五個女孩,兩個男孩」,「我在女修道會受訓一年」,「教化學,第二年在聖母學院教拉丁文」,「蒙主恩賜,我會儘力完成使命」,「傳教,修道」非常寫實,沒有積極者的那麼積極,沒有Cecilia OPayne那麼樂觀。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資料:85歲時,我要重申,她們85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最積極那類有90%,還活著,而最不積極那類只有34%,兩個數據相差很大。這並不說明消極者就不會,活到120歲,也不能說明積極者就不會,30歲死於心臟病發。當然個別例外是有的。但平均來說 在這個長壽研究中,最能解釋,兩組相差如此大的數據的因素,就是積極情緒。總體的積極性,再過九年,她們94歲的時候,最積極一類中有54%還活著。而最不積極那類只有11%。 結果很顯著,你也可以拿一些傳記來,分析它們,你不知道誰還活著,誰死了,只根據積極心態這一因素,你的預測就能達到很準確的程度,能預測誰會長壽,誰還活著,誰已經去世了。
現在我看這些資料,還有很多關於長壽,身體,健康等資料.我覺得「太棒了」,「積極心態真的很有用,當樂觀主義者真好」。但我有兩個問題「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是樂觀主義者?如果我們能更幸福更健康,為什麼我們不都去做樂觀主義者?」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我想當樂觀主義者,我該怎麼做?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是人人都是樂觀主義者?第二個:怎麼變成樂觀主義者?我會回答這兩個問題。先來看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樂觀主義者這麼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們認為樂觀主義是不切實際,我們怎麼知道?誰讓我們覺得這是不切實際,誰讓我們覺得樂觀主義者不切實際?最主要是媒體。我們在媒體上都看到什麼?仇恨,流血,不幸福,恐怖主義。如果有人說「我是樂觀主義者,我覺得世界很美好」什麼?你腦子不正常了嗎?你不切實際,你盲目樂觀,你看看這世界發生的可怕事情,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你怎麼樂觀?你怎麼積極?快樂幸福從哪談起?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談幸福心理學?你太盲目樂觀了,很大程度上來說,Thomas Hobbes的話說得沒錯,人生短暫,殘酷,可悲。在現代世界,這種悲觀情緒,比樂觀情緒更切合實際。
我們來看看幾個新聞頭條 這是我幾周前為本節課備課時,找來的新聞頭條:委內瑞拉,飛機失蹤,航班延誤,選舉,科索沃再次發生暴動,新國家誕生,發生暴力事件,我們關注的卻是暴力,地震毀了幾百個家園,土耳其入侵伊拉克《血色將至》 (血色將至VS老無所依)兩部電影競逐奧斯卡,這算是好消息? Tori Spelling……繼續,剛才是CNN的新聞,這是……什麼?我忘了哪間媒體了,應該是路透社。伊朗核問題懸而未決,還是土耳其,大使館抗議,歐盟,之類的,都是消極新聞。這是福克斯新聞,關注點是什麼?小孩母親想脫身,一個母親拋棄孩子,它沒有關注那幾百萬個,幾十億個抱著孩子的母親,而是關注想脫身的母親,他們報道原因,是什麼讓這位母親想抽身離開,之類的。這麼多負面新聞,在這樣一個世界裡,我們怎麼樂觀?那太不切實際了吧?接下來讓大家看一位專家,我最喜歡的心理學家Ellen DeGeneres Ellen DeGeneres(2003年《此時此地》片段)我前幾天在看新聞「由Paxal(抗抑鬱葯)贊助」看完真的要吃,非常聰明的廣告。
我小時候每天只播一次新聞,錯過了就沒得看了。現在全天候都有新聞,這還不夠,主持人在講,下面還有滾動字幕,你一邊看主持人,一邊看滾動字幕,你還一邊上網發表評論 「不,我要說不……」。又有一條滾動字幕不停播放「情況持續惡化」還有完沒完,還有本地新聞「天啊,他們想你」。每個新聞節目都看,是吧?你看了自己想看的還不夠,他們還會想噱頭來吊你胃口,這種做法太可惡了。「這算得上全世界最可怕的東西」,「有可能就出現在你的餐桌上」, 「今晚11點為您揭曉」。是……青豆嗎?我很可憐這些主播,我們可以關掉電視,但他們的工作就是,讀這些報道和字幕提示機上的字。他們不知道下一條新聞是什麼,他們的情緒大起大落「無一生還」,下一條,哪種糖能幫你減肥?繼續下一條,有個小行星正撞向地球。但先讓我們來找找城裡哪家批薩芝士最多,有令人不安的研究表明研究很令人不安,她真的是我所認識的最聰明的心理學家,這個學期我還會放很多她的錄像,所以說媒體是罪魁禍首。確實媒體把大量關注點放在負面新聞上,但這樣也不全是壞事。因為在公民社會,媒體的職能之一是,把應該糾正的錯誤行為公諸於世,鼓勵人們,去行動,去改變,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但是我們要認識到,媒體報道時並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單獨強調事件中的某幾個方面,所以就會涉及媒體偏見了。
媒體偏見並不是說,左傾的CNN 和路透社對右傾的福克斯和華爾街有偏見,這不是我所說的媒體偏見。我說的偏見是一種傾向於負面的偏見,媒體關注突出的是負面,它就像一面放大鏡,而不是眼鏡,我們需要記住這點,並對此加以糾正。媒體報道時沒有就事論事,紐約時報頭版上的不是全面的事實,華爾街日報上的頭版不是全面的事實。它們只是突出事件中的某個方面,加以放大。它強調負面,關注負面,土耳其發動的戰爭,科索沃的流血事件,或者說母親棄兒,仇恨事件。媒體這樣做會造成,正面新聞得不到足夠關注。大家想想,這兩種做法正是我們之前講過的,三種心理扭曲中的兩種,放大消極,縮小積極,也就是說媒體扭曲了我們的觀點。它實際上讓我們變成了悲觀主義者,尤其是現在一天24小時都有新聞,我們不停地受到消極的轟炸,一個接著一個,我們能從哪裡聽到正面新聞?新聞報道最後30秒,沒錯,這世界還是有點好事的,這樣做只是為了讓你笑一笑,讓你明天,或下一小時,繼續收看更多的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的負面消息,扭曲,造成認知扭曲。這就是我們之前學認知治療,和認知行為時,談到的心理陷阱。
我們成為悲觀主義者,有沒有人想為什麼大部分人,是悲觀主義者?當媒體對我們有那麼大影響力時,我這樣說不是貶低媒體的作用。我這樣說是為了突出,我們需要認清並且反對的一個方面,我們怎麼反對……等一下再談這個,媒體突出什麼?欺詐行為,例如瑪莎家居,安然,世界通訊公司,突出它們的欺詐行為,而不是去報道世界上每天都發生的。另外那幾百幾千億宗的正當交易,此時此刻就有很多正當交易了,強調負面,無視正面,在我們身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幾百幾千億的正當交易,其他正在發生的事呢?我們……或者說媒體推動我們,從一些負面例子中進行聯想演繹,而無視了其他幾十億人,貢獻他們的人生為世界傳播幸福,例如派送食物的救助站,讓世界變得更好,或者在後院里寫文章1800多名哈佛學生在PBHA組織里當志願者,想想我之前談過的錯誤刻板印象,不管是在哈佛還是在全美國很多人花了很多時間去幫助別人。
但我們關注的卻是幾個負面的,這會在我們頭腦里形成一種觀念,我們會覺得這個世界是一個很糟糕的地方。現在我們特別關注恐怖主義,但那幾十億個,想生活在和平中的人呢?這並不代表,這是媒體一個很重要的職能,但同時我們不應該無視了積極的新聞。媒體的關注大部份都是那些傷害別人的人,例如關注強暴,無視了幾十億人的正常性愛,這不僅發生在童話故事裡,世界各地的人……我不認識他們,但願他們不在這個教室里,這是谷歌搜來的圖片,不只是世界各地的人,在哈佛這裡的人,我不知道他們現在還做不做這個調查,但我在網上找到最近的一個是04年的,我不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事。你們當中,有些人不相信在哈佛也有人,在這裡在做愛的,這證明了的確有這些人存在。他真可愛,那嬰兒很可愛。好了,我並非說我們在無視消極的新聞,無視社會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關注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改善世界,但同時,我們還要明白,那些跟樂觀主義者,和積極者說「實際點」的人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因為脫離實際的不是積極者,相反是消極者,因為世界上好事多過壞事,多得多。不貪的官比貪官多得多得多,沒有毒的食品比有毒的食品多得多得多,救死扶傷的醫生比醫德不好的醫生多得多的多,善良的好人比騙子多得多得多,他們永遠是大多數。事實上,看到積極占「整整一半」還不夠,看到一半還不夠,要看到那90%。因為世界上好事比壞事多得多,我們需要關注它們,不僅因為這樣做是好事,不僅因為這樣做能讓我們更健康更幸福,還因為關注能創造現實。
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當我們看到公車上沒人照看的小孩,當Marva Collins說以下這句話時「我們要關注人性中偉大的種子」,我們在恢復性研究里看過,當關注點從「為什麼這麼多人失敗了」轉變為「為什麼情況這麼困難,但有些人能成功」,我們就能明白這個道理,關注創造現實。大家想想,當我們看到詐騙罪時,看到報紙上經常報道的不正當行為時,我們開始相信,我們開始相信「你想成功?」你想成為財富500強的CEO?像安然那樣的公司?那你就要犯詐騙罪,除此以外,沒有別的成功道路了,為什麼?因為另那幾百萬個,靠正當途徑成功的人,沒有被報道,大部分都沒有被報道。我們關注的是負面,我並非說揭發者存在並不重要,報道負面新聞並不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我們還要關注那些正直而且成功的人,因為他們才是大多數,超過90%。因為如果不這樣做,那些人就會想「如果我想成為成功的商人」,「那我就要做違規的事」。
當他們要作出道德決定時,當他們在35歲當上經理時,他們就會想「成功的唯一途徑就是不要太守規矩,這就形成了自我實現預言,這裡有多少人……說真的,請大家舉手,想過進入政界,成為州長,總統或首相的?有多少人想過……除了我,好的。很多,我們知道,在哈佛有很多,除了那些舉手的人,有多少人聽過別人說 「你不要進入政界,你太誠實了?」「太老實」,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這就成了自我實現預言。因為很多本來會從政改善世界的誠實人,有了這種想法後就不從政了,因為別人都說「政客是騙子」。政客不是騙子,有些政客,是騙子,但他們只佔少數,大部分都是誠實工作。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他們確實會犯錯誤,畢竟他們也是人,但他們的意圖是好的,他們有道德操守。雖然我們都關注壞事,但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好事,這確實算是一個奇蹟。在我來看,真的是一個奇蹟。這體現了人性的強大,我們人性的善良因子的強大,因為我們能保持這份善良,還有,我們腦袋裡不停有把聲音在說「為什麼我不這樣做,為什麼我還沒看書?」,「為什麼我還沒寫完論文?」,「為什麼我要跟他說這種話?」,「為什麼她要跟我說這種話?」大部份都是消極的。
我們多久才聽到這樣的聲音一次「我今天跟別人聊得很開心?」,「我剛做完這麼多工作 我太高效了」,「我做得很好,我剛拿了A-的成績」,「我都沒怎麼花精力」。
當然,在這門課是不可能的,在別的課程上,為什麼我們腦袋裡很少這種積極的聲音?因為我們的觀念都關注在消極上,我們下周再來談改變,我們會明白媒體在我們腦袋裡,形成了一條神經通道,因為它讓我們關注於消極問題上,所以我們慢慢就變成了消極者,怎麼改變?我們等一下再談這個問題,關注於好事上是很重要的。你知道人們怎麼評價甘地嗎?他為他國家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他使印度為自己感到自豪,他使印度為自己感到自豪,這是偉跡,美國呢?你們為美國感到自豪嗎?我們住在這裡,這裡的大部分美國人,你們讓美國為自己感到自豪嗎?你們知道美國也有缺點,不是一個完美國度,它從建國起就在犯錯,以後還會繼續犯,希望還會犯很多年。但我還是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度,很多人想來這裡生活,為什麼?因為這裡的自由和機會,雖然不完美,但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度,我們感激美國嗎?我們感激它的偉大之處嗎?因為如果我們不感激,我們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現在國內很流行「抨擊美國」,當我們專註於抨擊時,當我們專註於消極時,我們沒有改善現實,反而使其惡化,沒錯,我們需要有批判精神,這個國家的偉大之處之一就是,你可以站在大街上,或者寫一篇文章,批評政客,制度,其他人,這就是這個國家對世界的重大貢獻之一:言論自由。但同時我們有這種自由,我們應該把這種自由用於專註,社會中的好現象,因為感激很重要,不管是感激一個國家,一段關係,一個人,一個學生還是一個老師,感激很重要。
我從字典查來「appreciate」的意思:重視其價值,認同我們身邊的人或世界中最好的一面,肯定過去和現在的優點和潛力,感激那些為生物,賜予生命,健康,活力和優點的事物。appreciate的第一個意思就是感激,這是一種好行為,但它不只是一種好行為,我們以前談過這點。 「appreciate」第二個意思是增值,經濟增值,銀行里的錢增值。這個意思很重要,因為當我們感激好事時,好事增值,當我們感激生活中的好事時,當我們感激其他人的善良時,當你感激這個國家的偉大之處時,好事就會增多,可惜反之亦然。當我們不懂欣賞時,不管是我們自己,我們國家,還是我們的戀情,好事就會貶值。這點我以前就講過了,有沒想過為什麼很多戀情不順利,蜜月期過後就撐不下去,人們都會問「出什麼問題了?」或者「我們怎麼能改善這段關係?」如果我們單純問這些問題,我們就會專註於問題和弱點上,我們就會無視優點,順利的地方。當我們不專註於優點上,優點就會貶值,在我們眼裡甚至看不到這些優點的存在,就像在你眼裡。公車上那個小孩,是不存在的一樣。本質上,感激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我來解釋一下,我來隨便舉一個例子,例如,星期一早上,或星期二早上,你正走向1504室,突然你看到你的一個朋友,你知道這個朋友是個很真誠的人,你信任的一個人,你朋友看著你,然後說「你看起來真精神」,這時候你會有什麼感覺?你會覺得自己很精神,你走路會走得更得意,然後你走進這間教室,另一個朋友看到你說「你看起來真精神」這時你會有什麼感覺?更精神了,然後你進來,坐下,另一個一個月沒見面的朋友「你真精神」這時你有什麼感覺?你精神到不能再精神了,往複循環,你這天就會越過越好。現在假設是另一種情境,星期四早上你走進1504課室,突然一個你信任和重視的朋友,看到你跟你說「天啊 你怎麼了?」本來你沒事的,但現在有事了,你走進教室,有人看到你說「天啊」你會有什麼感覺?你會覺得更糟了。你剛坐下看到又有人看著你,完全震驚了,這時你的感覺跌到谷底了,惡性循環,越來越糟。感激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們知道有時候,一日之始聽到的,一句話一個詞能讓你過上愉快的一天,甚至一周。這個研究表明一句話如何,影響一生,這是Bandura做的研究。
一句感激之言就能讓我們有力量支撐下去,但這有一個關鍵:感激一定要出自真心誠意,等我們談到自尊時,我們會談到,虛假的感激會帶來多大的傷害。我不是說你們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穿著同一身衣服出去玩了一晚,第二天回來問你「我好看嗎?」,你當然不能說「很難看」,我們說的不是這種灰色地帶。感激一定要真誠,要跟實際相關,等我們講到自尊時再深入談這點。但關鍵是你要明白,你總能找到可以感激的東西,想想剛才的癌症病人研究,或者艾滋病人研究,連他們都能在這麼悲慘的境況中,找到值得感激的事。當他們感激時,當他們從壞事中看到好事時,好事就會升值,越變越好。
Oprah是真正的積極者 「你專註的東西會變大,當你專註於生活中的好事上」,「你就能創造出更多好事」,「機會,戀情,甚至錢都會向你滾來」,「當我學會感激」,「不管我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我們專註的東西會升值。再次說明,我一直在課堂上,用這個比喻:種子。如果我們不給它澆水,它會怎樣?如果我們不讓陽光照射它,它會怎麼樣?這種子就會凋萎死去,很可惜,人類的大部分潛力就是這樣被扼殺的。大部份戀情和國家的潛力,如果我們想它成長,想它開花,我們就要讓陽光照射它,給它澆水。Marva Collins正是這樣對待她每個學生,身上的偉大的種子,在經典的皮格馬利翁實驗中我們看到,當老師的專註投在那些,被挑為「潛力生」的潛力上時,當老師專註於他們時,就等於投射了陽光。當陽光投射在他們的潛力上時,這些學生就開始變聰明,他們的潛力就發揮得更充分,那我們怎麼改變這種錯誤的思維呢?我們該怎麼做?我跟大家說一些,社會層面上的做法,和一些個人層面上的做法。在社會層面上,我們可以創造好消息,現在對好消息的報道不夠,有人說這好消息沒市場,很無聊,沒錯。有很多是沒市場,部分原因是因為好事太平淡無奇了,但我們可以報道偉大的技術突破,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為什麼不報道那些偉大的醫學進步,為什麼不多點報道和平?健康?大家都知道和平代表這個故事沒有吸引力了,有戰爭時才有吸引力,那何不更多關注這些領域?這是一份在網上成立的報紙,好新聞網路,我強烈建議大家去看看。幾年前才開始的,它讓大家更加關注好現象,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 53年那一天柬埔寨獲得了獨立,柏林牆,它會提醒我們,自己歷史上的好事和今天的好事。他們會談論一些很好的消息,另外一個叫Geemundo 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另一個專註於好現象的網上報紙,除了看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何不一大早就上來看看,看看這些網站,抵消我們的負面思維,藝術,對於改善世界非常重要,對於改變我們的內在思維非常重要。看看文藝復興畫家弗米爾畫中的光,看不到多少曙光的時候的一束光,因為那時是中世紀,黑暗時代,但畫家專註於一束光這個好現象上。專註在人的潛力上,為文藝復興奠定基礎。一切從藝術開始,又如在18,19世紀,浪漫主義,貝多芬或雨果,他們都遭遇很悲慘的困境。但他們專註於崇高偉大的事業上,專註於人的潛力上。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小說比歷史更重要」,因為歷史只是一五一十地描述生活,而小說則是描述對生活的憧憬,對生活的憧憬,人的潛力,這為世界上更高層次的自由和平等,奠定了基礎。
又如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很大程度上,好萊塢鼎盛時期的導演Cukor Capra Sturges正是在大蕭條時期,拍出他們的代表作,人們會去電影院看這些電影,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度過困難時刻。這段時期同時也正好是……一戰和二戰中間,全世界都陷入困境,正在復原的世界突然又陷入另一場大戰。但這些藝術家還是不停地鼓勵人們,他們並非無視問題,而是在改善,這是我最愛的電影《蘇利文的旅行》現代藝術也是。如果我們走進畫廊,感受到藝術對我們的鼓勵,不管是攝影,雕塑,電影,還是書,這樣不是很好嗎?還有更多的例子藝術家的作用之一也是突出,社會中的問題,使我們對其加以改正,但如果藝術家,如果一個人真的很想,把好事發揚光大,那麼光是專註於不好的現象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如果我們不突出好事,如果我們不感激好事,好事就會貶值,基本上這就是幸福心理學的本質。大家想想幸福心理學家做的兩件事,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研究好的現象;第二件事是,他們專註於優秀中的優秀。通過這樣做,引用Miriam的話,他們使優秀民主化,因為他們專註於好事上,他們沒有忽視每個人的優秀之處,沒有忽視那些優秀不凡的人,沒有忽視世界上的Marva Collins,沒有忽視高危人群中那些不屈不抗的孩子。
除了媒體外,還有一個原因導致我們,忽視了好事,專註於坏事上,我們會適應於習以為常的事,驅動我們,吸引我們的是不平常的事,是反常,而不是常態。因為世界上有很多好事,好事太平常了,我們就習慣了。我們就再也看不到好事,而壞事,是一種反常,總能吸引到我們的注意力,為什麼?因為大自然把我們造就成這樣,我們是變化探測器。我們是變化探測器,當有變化發生時,我們的頭腦就馬上專註於變化上,有些不同的事發生了,不管是我們看見,還是聽見,這是給那些睡著的同學聽的,使我們驚醒的是反常。適應性是好事,大自然把我們造就成這樣是好事,因為它能幫我們逃離險境,例如,當我們聽到有獅子,向我們走來,或者想悄悄接近我們時,它能幫我們聞到毒味,一些不同的事,發生了變化的事,還幫我們聽到熟睡的寶寶的動靜,這太厲害了,沉睡時,你知道……可能房子塌下來了,但你不會醒來,但如果寶寶在哭,你就會馬上醒來。我們都是變化探測器,大自然把我們造就成這樣,或者說上帝把我們造成這樣,讓我們能更好地生存。某些程度上來說,適應性是好事。首先,如果我們不適應我們就會聽到各種各樣的吵聲,我們會變瘋的,因為我們現在周圍有很多嘈雜聲,除了我們在聽的聲音外,打字聲,呼吸聲,偶爾外面傳來的汽車聲。
如果我們什麼都聽得見,我們會瘋的,所以適應性是件好事。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住在高速公路旁邊,晚上還能睡得著,因為過了一兩個月,他們就聽不到汽車聲了,我們有親戚住在協和地鐵站附近,可以說他們就住在地鐵站上方,我們去他家吃晚飯,有輛地鐵經過,房子震動了,聲音非常大。一開始,我們看著對方,他笑了笑,第二次地鐵經過時,房子又震動了,非常吵,我禁不住問「你不覺得煩嗎?」他問「什麼?」他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我說「地鐵剛經過」他說「我們現在都注意不到了」「因為每隔二三十分鐘就有地鐵經過」。他們沒注意到,所以適應性是好事。在困境也這樣,我個人遭遇過最大的困境是:1997年9月19日,當時我住在新加坡,我最好的朋友從印尼過來看望我,那時她對我來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她的飛機墜毀了,勝安航空MI185 在座可能有些人記得,我的世界崩潰了,我這輩子第一次,覺得我不想活了,我沒有了活力。我打電話給家人和另外一個人,他對我的人生產生過很多影響 Nathaniel Branden 出於很多原因。
首先,他是一個著名的作家兼心理學家,他當時剛去過新加坡,他剛見過Bonny。我打電話給他,因為他是心理學家,我認為他能幫我,還因為他45歲時失去了妻子,她在泳池裡中風發作溺水,他回家時在泳池裡發現她溺水了,他經歷過這種痛苦,比我早25年,所以我想聽聽他的建議。我在電話上連話都說不清楚,因為我不停地哭,他跟我說「Tal,我現在跟你說的話可能沒意義,但我說的是真的,你會撐過去的,我知道你會的,我們會撐過喪親之痛。雖然很難,很痛苦,哭吧,把情緒釋放出來,但你會撐過去的,我們都能克服痛苦的情緒,我們都能。因為如果我們不能,那只有主能救我們」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就只有主才能救我們,過了很久,大約三個月後,我才可以重新投入工作。過了一整年以後,我才感覺到,我以前有的那種動力和熱情,現在我想起Bonny,我會苦笑一下。但我學會感激我們度過的美好時光,感激我有榮幸認識她,適應性是一種好事,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因為如果我們不能適應,就只有主才能救我們了。但適應性也有壞的一面,有壞的一面,當我們適應了,我們就會習以為常,這不是好事。因為我們,我們對重視的家庭習以為常,我們對友情習以為常,我們對等一下在餐廳里為我們端上的飯菜,感到習以為常,這是多麼奢侈。
我們對坐下旁邊的人習以為常,我們對在學校里上的課程習以為常,因為我們適應了。在處理消極的事情時,適應性是好事,但當我們對生活習以為常時就不是好事了。我們需要問的一個問題是,能不能做到兩全其美?能不能適應消極的同時,不對積極的東西習以為常。
有一個猶太傳統故事裡講到一個男人,住在一個猶太小村裡,東歐的一個猶太小村。他過得很苦他住在一間小房子里,家裡有很多孩子,他妻子整天在耳邊嘮叨,他們不停地吵架,生活得太糟糕了。那個男人想改善他的生活,所以他去找拉比,把他的情況告訴他。他說「我們活在小房子里,擠滿了孩子」,「沒有隱私」,「我妻子整天在嘮叨,拉比,幫幫我」。拉比說「你後院有雞嗎?」他說「有」。「下周,把雞帶進屋裡」「拉比,你在說什麼?我們沒有地方……」 「把雞帶進屋裡」。男人很虔城,信任他的拉比。一整周都把雞放在屋裡,雞毛,雞糞,臭味,什麼問題都有,孩子們吵得更凶了,他妻子更嘮叨了「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們?房子本來就夠小了」,「拉比吩咐的」他們繼續吵架。這一周終於結束了,他跑到拉比那裡說「拉比幫幫我」拉比說「情況怎麼樣?」他說「更糟了,家裡沒地方了,我們整天吵」「很臭,太糟糕了」「孩子,你後院有嗎?」「有,拉比,我們有牛」「把雞和牛都帶進屋裡一周」「拉比,但是……」「聽我說的做」所以他把牛帶進屋裡,這一次也很糟糕,他鼻孔里都是這股臭味,他們一周不得安睡,太糟糕了。一周過去了,他整個人衣衫不整,憔悴不堪,渾身臭味。他去找拉比說「拉比,幫幫我,情況太糟了,糟多了」「你家後院有馬嗎?」「有,我知道你想怎麼做了」 「把馬帶進屋裡」 他又把馬帶進屋裡,太糟糕了,馬亂踢亂叫,到處地跳,把東西摔壞,家裡一片混亂,吵聲不斷,糟多了。終於一周過了,他跑去找拉比,拉比說「現在你過得怎麼樣?」「拉比,太糟了」「好的,下周」「你把動物都帶出去」「然後再來見我?」一周過去了,他來見拉比,拉比問「現在情況怎麼樣?」「拉比,太好了,家裡寬敞多了」「氣味太好聞了」「我們一家人樂也融融」「孩子很高興,非常感激你,拉比」問題來了。
我們要等到情況惡化,才得到感激眼前和身邊的好事嗎?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感激健康? 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感激健康?等我們或旁人的身體現出問題時,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感激生活?當我們有危險時,當我們失去親友時,我們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一定要等外界發生一些異常的悲劇時,我們才開始感激習以為常的東西嗎?」我們身邊和內心都有無盡的幸福,就在我們身邊,餐廳里,坐在旁邊的同學,在你家裡的房間,我們身邊我們心裡,有很多好事值得我們感激。但我們都把它們習以為常,真的要等悲劇發生嗎?答案是不。如果我們把感激當成一種生活習慣,如果我們培養感恩的習慣,正如媒體培著我們成為消極者一樣,我們可以把自己培養成積極者,我們可以培養感恩之心。
因為當我們感恩時,我們不再把好事習以為常。G.K.Chesterton說「你們在餐前感恩」「但我聽音樂會和歌劇前」「在看戲劇啞劇前」「在我打開一本書,畫素描前」「畫畫前,游泳前,劍擊前,拳擊前,走路前,玩樂前,跳舞前」「把鋼筆頭醮進墨水前,都會感恩」「感激能帶來人類感受到的」「最為單純的快樂」大家想想,想想你上次感激別人時,當你向別人表達你的感激時,你有什麼感覺?你使對方有什麼感覺?或者當別人感激你時?你會有一種飄起來的感覺,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前提是這種感激是真誠的。我們感激得不夠,我們的感激之情表達得不夠,不管是對我們吃的食物還是寫作,不管是對朋友,還是對家人,這是在關於感激的力量方面最好的書,這不是一本教材。但我等一下談到的很多觀點,在這本書里都有所研究 Brother David Steindl-Rast寫的《論感激》,他還辦了一個很棒的網站,谷歌他的名字就能查到。我們怎麼培養感激?他的建議很簡單優雅「何不先審視平凡的一天?」有什麼事是你不自覺地就會去處理的?有什麼事是毫不費力你就會全心投進去的?讓你感到溫暖,睡意全無,或者是帶你的狗,出去散步或者是跟孩子玩騎背背,培養感激需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直到變成第二天性,直到變成習慣,直到我們把一次的感激,變成我們性格的一部分,這是有可能做到的。
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每天都找出,一兩次件,有意地專註於這些事上,不管是在餐廳喝的第一杯咖啡,還是走向教室的那段路程,還是你獨自在房間里閉著睛神集中精神,聽十分鐘音樂,欣賞你最喜歡的歌曲,不僅花時間去變成紅酒鑒賞家,還要成為生活的鑒賞家。這門課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教我們感激生活,他繼續寫道「感激之心能量度我們活得多充實,對習以為常的東西,難道我們不是死了一樣沒感覺嗎?」斯坦福精神學家Irvin Yalom做過很多研究,研究患不治之症的病人,他找來那些只剩三個月,六個月,最多一年的人,研究這一類人,他同樣也發現這些人,也有這樣的感受「我這輩子第一次覺得自己活著」「我這輩子第一次覺得自己活著,為什麼?」「因為我這輩子第一次懂得呼吸的價值」「這麼多年來,我第一次感激我丈夫」「我妻子,我朋友,我孩子」感激花草,聊天,我這輩子第一次懂得感激這些東西,而以前他們根本不關注這些東西,他們關注別的東西,關注困難,關注苦況,大部份都關注消極的東西。記住,在我們眼裡,公車上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在大部分人眼裡,他們生命中,戀情中美好的東西,並不存在,因為我們並不感激它們。當我們對它們習以為常時,在我們眼裡,它們就不存在,我們對它們的感覺得麻木的,對於這些東西,我們像死了一樣沒感覺。我們需要一個警鐘,像患上絕症一樣,才能醒悟嗎?才能讓我們關注我們內心或身邊,美好的東西嗎?為什麼?為什麼還要等?有很多人研究感激的價值,你們之前也看過了。
你們看過Robert Emmon寫的文章,還有加大分校Michael McCullough寫的文章,我把這兩個研究合總結在一起,他們的研究就是隨機挑出一組人,把他們分成四組。第一組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寫下至少五次他們感激的事,大事小事都行;第二組寫下至少五件生活中遇到的,與別人的爭吵,壞事;第三組寫下至少五個,你比別人優秀的地方;第四組是對照組,他們可以隨便,寫下一天中遇到的任何事。測量標準是,看他們的樂觀,幸福程度,身體健康程度(過去參加這個研究的六個月,他們多久去看一次醫生)。他們對別人有多慷慨和仁慈,最後還有他們達成目標的可能性,他們為自己設下的目標,也就是說他們有多成功。結果最差的那組是寫與人爭吵的那組,生活中發生的五件壞事。結果最好的那組,最快樂的那組,最樂觀,最有可能達成目標,對別人最大方最仁慈。最健康的那組,就是每晚睡覺前,寫下他們感激的至少五件事的那組,對身體和心理都有好處。
這個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後來做的一連串實驗的開端,這本書最近才出版 Robert Emmons寫的《謝謝》非常好的一本書,書中追蹤了很多研究和方法,能幫助你變得更有感激之心,把感激培養成一種生活習慣,對身體的好處,包括心率變異性,它能預測我們是否能長壽,預測我們是否健康。當我們感激時,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增強,使我們變平靜,從而加強免疫系統。當感激成為我們的性格,還有很多好處,所以感激不只上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性格。我們怎麼培養感激?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感激,我每晚都這麼做。從1999年9月19日開始到現在,從1999年9月19日一直做到現在,這個研究2002年才開始,而我早就開始了,當Oprah叫我這麼做時 我就開始做了,真的。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昨晚寫的,昨晚是26號,上帝,家人,我深愛的妻子Tomush ,瑜伽-我練瑜伽,David-他很棒,Sherial-寶貝(我的孩子們),辦公時間,我昨天在辦公室過得很開心。這個不能說,對不起,這個也不能說,對不起。這門課有時候需要打馬賽克,需要花點時間才……這個也不能說,開玩笑的,我妻子做的湯,她做的青豆湯很好喝,我昨晚喝了。大事,小事,大事,小事,現在也有東西值得我感激。我感激Shawn Achor 這個班的首席助教,我感激他的工作,他的熱情。我感激Debb另一個班的首席助教,我感激所有的助教,他們為了你們的教育投入了很多時間,為了讓你們在這門課學得幸福。
我感激Barry ,他在幕後,大家不常見到他。但這個課堂很多東西都要靠他,感激他的支持,他的謙虛,為我們做了這一切。我感激我的學生,因為沒有你們,我今天就不能站在這裡講課,做我喜歡做的事。如果沒有你們,我就做不了我最喜歡做的事,謝謝你們,我感激你們。這樣做的關鍵是堅持,這樣做矯情嗎?絕對矯情,這樣做能起作用嗎?絕對能,我還會每天晚上和我的孩子David這麼做,我怎麼做?我問David,他現在三歲半了「你今天有什麼開心事?」他回答我,然後又問我「你今天有什麼開心事?」這個方法是我從一個朋友那裡學來的,他是手工匠人,他前幾節課有來過,他來看我,有一天我去他家吃晚餐,他聽到我講課的內容,他跟我說「我有些東西要給你看」他有兩個小孩他們都站在旁邊說著,五件他們感激的事,他們都是很小的孩子Daniel和Maya,我看著他們,我感動得流淚了,非常溫馨感人。從那時起我也和我的孩子這樣做,我妻子也會定期和我這樣做,她容忍我的矯情,但這樣做很有用。
因為我們不會對好事習以為常,關鍵是要保持新鮮感,怎麼保持新鮮感?這個練習的缺點之一就是,它很容易變得一種習慣,失去新鮮感。我們找不到新鮮感,無法用心去練,我們把這種練習當做家常便飯了。關鍵是 Lyubomirsky說,一周做一次吧。對有些人來說,一周做一次比每天做會更好。但是這樣做是有代價的,每周練一次,很難變成我們的一種性格,我們怎麼保持新鮮感?每天都做,我怎麼保持新鮮感?很幸運,有很多人都在研究這個問題。有些是Lyubomirsky做的,有些是其他人做的,第一個方法是變著來做,例如我寫Sherial有關的事,有些東西,是我每天都寫的。我女兒,我兒子和我妻子,還有上帝,我每天都寫這些東西。我也會寫其他事,我可以寫這些事的不同方面,某一天我可以寫Sherial的微笑,她才一歲還沒有牙齒,笑起來很可愛。另一天我可以寫,她第一次走路,變著來寫。另一天我可以關注別的……這一周我可以專註寫我的工作,下一周我可以專註寫個人私事諸如此類,變化是生活的調味劑,很有效。
第二個方法 Ellen Langer說的用心,她把用心定義為創造出新的差別,其實跟變著來練差不多。看我以前沒留意過的東西,我沒正眼看過的東西,這也是維持愛的一個辦法,有些人說隨著時間過去,他們就會適應一段戀情。其實,我們每次都能從別人身上看到不同的東西,不管是父母,還是情人,還是朋友,創造新的差別,用心去看,專註在上面,通過這個新的專註產生新鮮感,圖像化。William James大樓的Steven Kosslyn,我們系的主任做過一個研究,表明孩子會在腦海里把單詞形成圖像,所以當他們看到……假設是母親,他們腦海里馬上形成母親的圖像,很多時候我們說這些詞,如果不是有意識地話,都不會在腦海里形成圖像,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的思維比我們慢。因為他們還在腦海里把單詞變成圖像,但大人要有意識地才能形成圖像,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孩子活著這麼有童真,為什麼他們會感激簡單的東西,看到飛機都這麼高興,談到他們在日托所做的開心事,他們活得很有童真。我們長大成人時,我們適應了,我們對這些東西都麻木了,除掉這些麻木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腦海里形成圖像。當我們形成了圖像,我們就能重新像孩子一樣看待事物,下節課我們再繼續談這點。
在這節課結束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我認識的人中最當之無愧的積極者,我的人生模範,她教會我學會專註於事物好的一面。我外婆1915年在羅馬尼亞錫蓋特出生,她的童年很普通,她是最小的女兒,她有一個姐姐,五個哥哥,他們過得很好,她的很多哥哥,成為有名的拉比,小提琴家,音樂家,她是個過著快樂平凡生活的小女孩。直到1940年希特勒入侵羅馬尼亞,希特勒入侵羅馬尼亞,她的生活被顛覆了。她全家人都被帶到集中營,從一個轉到另一個,最後去到奧斯威辛,在奧斯威辛,她有十幾個外甥女,和外甥,他們都被謀殺了。她五個哥哥和父親,都在她眼前被謀殺了。戰爭結束時,她和她姐姐活下來了。英國人來到奧斯威辛解救集中營的人,他們當時帶著一個醫生,醫生會一個一個檢查集中營里的人,當然大部分都死了。那些還活著的人,他會說這個帶走,這個留下,因為他們資源有限,地方有限,他們認為活不下去的病人,就會留下來。當看到我外婆時,她當時只有26公斤,也就是54磅,我外婆長得很高大,但她只有54磅,他說你留下,然後看到她姐姐,她就在她身旁,她姐姐36公斤,79磅,他做這個動作,說把她放到車上,當然她太虛弱了,起不來。
所以英國士兵抱起我外婆的姐姐,她的名字叫Shanti,他們抱起Shanti,她抓住她妹妹, 她不肯放手。他們想鬆開她的手,雖然她很虛弱,但他們無法鬆開她的手。於是醫生說,好吧,兩個都帶走。所以士兵把她倆都帶走了,他們把她們抱上車,他們很肯定我外婆會死去。一個月後,她活下來了,雖然她體重沒有增加,他們以為她隨時都會死去,但她頑強求生。三個月後,她體重開始上升,她活下來了。半年後,她回去錫蓋特,看看她的家變成什麼樣了。到達後,她從馬車上下來,一個叫約瑟夫的男人看到她,他看到一個彎著腰,頭髮還沒長回來的女人。但他認出了那雙眼睛,因為那雙眼睛充滿驕傲,充滿生命力。他認出了我外婆Goldie 他收留了她,兩周後他們結婚了。外婆恢復健康,懷孕了,生下一個死產兒。她又懷孕了,再一次生下死產兒。他們從羅馬尼亞搬到特拉維夫,他們被英國人抓住,因為當時以色列是英國託管,他們被英國人抓住,被送回到塞普勒斯的集中營。在集中營里,我外婆在塞普勒斯又懷了一個孩子,這次她生下了一個女兒,後來又生下一個男孩,也是死產兒。我外婆不能再生育了,她的身體吃了太多苦。我外婆活了下來,生活得很好。
Shanti也是。Shanti不能生育,但她把我媽媽視如己出。她把我當成外孫一樣,我記得,那是1988年10月,Shanti幾年前去世了。她去世那天,我們去墓地,在她的墓碑前祈禱。我和我外婆去,我們一起走,我外婆站在墓碑前,墓碑上不僅刻著Shanti的名字,還是她兄弟父母的名字。她看著墓碑,我聽到她跟Shanti說「我們真幸運,不是嗎?我們很幸運,你看 Talik也來了」她叫我Talik,然後她跟她說我幹什麼工作,她告訴她我兄弟姐妹在做什麼工作。她們的外孫,我父母,跟她說生活有多美好。她在說美好的事,她偶爾會哭,想念Shanti 。她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她站在那裡,有時說依地語,有時說希伯來語,偶爾會跟我說一兩句,然後又跟救了她一命的姐姐說兩句,她跟我說「走吧」。然後我們一起走,我們周圍有幾千個墳墓,我們在小道上向車走去。那時是十月,很美麗,太陽西下,風在吹,樹在擺動,然後她停下來,向天空望去,她站得很驕傲,很穩重。她緊抓住我的手,抬頭看天,再看著我,她說「Tal,這個世界真美好」「可惜我們都要離開」她笑了笑,我們繼續走,我外婆見過成千上萬的屍體,她親眼看著她家人被謀殺,她生了三個死產兒,她沒有無視生活中可怕的事,她怎麼能無視?但是同時,她也拒絕無視生活中美好的事,生活中美好的事,她心懷感激,她撐下來了,我外婆告訴我,這是一個美好的世界。我相信她。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BBC紀錄片《56UP》-14個孩子的50年不同人生
※我求求你別再誇我了!!!
※女朋友嫌我個子矮長得丑,不肯把我介紹給她身邊的朋友和家人,我該怎麼辦?
※我們嚮往遠方,是因為那些遙遠的地方
※有哪些曲子可以概括人的一生?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