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乎*什麼值得買:值乎?

過去,人們善良淳樸,有著樸素可愛的「購物觀念」。

我來自蘇北農村,我們那裡有句話,自嘲時經常搬出來:「農村人不識貨,就揀大的mo」。mo發第四聲,意思是往家裡搬。

為什麼想到這個呢?因為忽然一下為知識付費有了星火燎原之勢,想想外婆如果知道現在他外孫在北京跟人聊天還收錢,寫了一些字竟然有人打賞給蝦條吃,肯定覺得他的外孫不那麼善良淳樸了。

?

知乎的「值乎」

昨天晚上知乎推出了「值乎」這個面向微信朋友圈的H5小遊戲,算是知乎第一次大規模探索為知識盈餘付費的模式。我覺得有點意思,最起碼比微信的「紅包照片」多點意思:

  • 為內容付費
  • 付費後不滿意可以「差評」
  • 前兩條規則,可以獎勵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和經驗分享,一定程度上打擊段子手、抖機靈
  • 最起碼,不會像「紅包照片」造成視覺污染

?

這裡是售後服務

我也發了這麼一條內容。有好幾個人覺得「不值」,我覺得需要做好售後服務,2塊錢也是錢,即使在愚人節也不能坑人。價值觀就是這麼硬!哈哈

所謂「主動」,不是行為主動,而是思維主動。

有人點了「不值」,很可能認為我是在講段子,可能是認為「主動」修飾的是行為,而忽略到學習成長,最終目標是思維提升。很明顯,我是在談思維。

主動閱讀,才能讀完不忘

曾經,一個朋友坐在我身旁,用悲哀的神情、疲憊的語調,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

我發現自己一年讀了很多書。

但是,回想起來,就像溪水流過石頭,太陽一曬小風一吹,結果什麼也沒有留下。

這個故事如此真實,想起來如此令人傷心,別跟我扯什麼「你吃過的飯雖然都拉出來了但是無形中塑造了你這個人」這種雞湯。因為讀完一本書沒法用自己的話說出點東西來,和吃飯的消化吸收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偷換概念不好。

主動讀書,最起碼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 目標分解:最起碼每天有半小時的純閱讀時間,我的習慣是睡覺前看一會Kindle;做到這一點,一年讀24本不在話下,甚至能讀完52本;
  • 不停留在輸入階段:邊讀邊標註,讀完後導出到Evernote寫成一篇讀書筆記或讀後感,對特別重要的文章或書,使用OmniOutliner來進行拆解式學習;
  • 讀的過程動腦子:讀書的過程不是平鋪直敘,而是有快有慢,思考到底我現在看到的內容在講什麼(提取概念、5W),和我過去的認識有何異同(建立聯繫),以什麼方式解決什麼問題(建立思維模型),並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中(擴展知識體系);
  • 總結自己的讀書方法論:沒有人天生會讀書,零零散散接受的「讀書方法」往往害人不淺(例如,過度強調速度、掃讀),必須自己針對「如何讀書」進行同主題閱讀,去通過閱讀實踐結合理論思考、經驗總結,建立自己的方法論。一句話,必須自己能指導一個小白來「如何讀書」;
  • 不要一個人悄悄讀:主動和家人、和志同道合真·朋友們談論這本書。如果沒有這樣的朋友,那就現在開始加入這樣的群體;

那篇讀書不忘的文章,一天閱讀量超2w,有興趣請移步:其實,書讀完也可以不忘

主動學習,才能學得高效

學習時,腦筋「主動」轉起來尤其重要。

學習,就是將外部的信息轉化為自己腦子裡的知識。

為什麼有的人吭哧吭哧學得很苦很累但是結果並不好?為什麼有的人學得時間更短、玩起來更瘋,但是效果卻很好?其差別就在學習者是否「主動」。

關於高效學習,我以前寫過一篇介紹文章(如何大幅度節約複習時間?),以後我會對此結合CPA、英語學習等實例展開,形成全套學習方法論和行動計劃。

簡單說,有效學習可以歸納為下面的五步法:

第一步,提取概念;

第二步,建立思維模型;

第三步,建立聯繫;

第四步,理論聯繫自己的實踐,解決現實問題;

第五步,新知識整合到已有知識體系,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

那麼,主動的學習者,最起碼主動在這幾個方面:

  • 學東西時最起碼主動琢磨這個東西是什麼;
  • 主動建立該領域的知識體系;
  • 主動輸出:寫東西、和別人討論、甚至去「教」別人。有句話很對啊,「教是最好的學」;
  • 主動學習「如何學習」
  • 主動思考「為什麼要學習」

總有一天

那麼,這條經驗到底值不值2元?因為這些文字一不能吃,二不能喝,肯定有人覺得為這個付費完全是浪費錢。

?同樣不能吃,不能喝的,還有那些軟體。但是,我相信有一天,人們手機里購買App工具的支出會超過iPhone本身,電腦中正版軟體和內容的支出會超過Mac本身。我身邊已經有三個這樣的人了。

?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買東西不能再「只揀大的往家搬」。


推薦閱讀:

這個選擇題,正在浪費我們的生命!
為什麼最聰明的科學家反而很「悲劇」?
為什麼自律是一種狀態?
認知層級是怎麼回事
你問的問題,暴露了你的認知層次

TAG: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