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孝道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此句出自《論語》。
我們常說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可有多少人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孝敬呢?依我看來,孝易敬難,孝敬,原本就是「孝」與「敬」兩層意思,要孝必先敬,不敬則不孝。《論語》里說「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一個人對自己養的寵物都能疼愛有加,那對生身父母呢?又該怎樣?
仔細研究一下「孝」這個字,上半部是「老」,下半部是「子」,合則成「孝」。這個「孝」字,加一個文化的「文」,就是教育的「教」,這就是說,有教養,有文化的人就應該做到孝。
在我看來,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一個人思想道德品質與社會價值觀的直接體現。孟子在《孟子離婁上》中說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有一位經營裝潢公司的朋友,他曾給我講述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他要招聘一位部門經理,開出的條件很優厚,應徵者頗多。面試過程中,給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小夥子,學識和才華得到了朋友的賞識,但當朋友問他是否結婚,有無子女之後,小夥子的答案讓朋友放棄了對他的選擇。他的答案是已經結婚三年多了,目前沒有孩子,以後也不打算要孩子,因為他是丁克一族。朋友問我:「你知道我為什麼沒有錄用他嗎?」我茫然。朋友解釋說:「他連自己祖宗的血脈都不想繼承,那麼你覺得他可能為我管理好一個部門或者一家分公司嗎?」由此看來,朋友的觀點是正確的。
另有一句話:「孝,可齊家、治國、平天下。」孝真的有如此大的威力嗎?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一位經營洗護衛生用品工廠的商人,他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孝子,在2008年汶川發生地震後的第一時間,致電四川的朋友,問災區現在缺什麼。對方答缺少醫療衛生用品。商人二話不說,下令工廠停止正在生產的訂單商品,馬上生產紗布、酒精棉等衛生用品,幾卡車的無償送往災區。我的看法是,他的此舉正是把孝文化延伸擴大到了整個國家,整個社會。我們細數,成大事者,大部分都是孝子,比爾蓋茨是孝子,他捐出了大部分資產成立慈善基金會;李嘉誠是孝子,他也在用大把的財富做慈善。他們都把自己本身的孝精神發揚光大,回報給社會了。
對於孝道,國人的觀念應該都是深入骨髓的,應該認為孝是天經地義的,可是有些人總會因為一些因素未能及時盡孝而後悔終身。這是我聽來的一個故事,一位在北京做生意的老闆,在西北農村老家只有老父親一人獨守空房,每到春節,總是打電話給父親說自己太忙,不能回家過年了,父親也理解兒子,說兒子工作忙,自己一個人過年挺好的,只是有一個小要求要兒子答應,父親說:「我這一生唯獨崇拜偉大領袖毛主席,我只想在有生之年能去一次北京,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那毛主席曾經站過的地方看一看,再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一下毛主席。」兒子覺得這個小要求很好滿足,就答應了父親有空一定帶父親滿足這個願望。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三年五載過去了,父親的願望一直未能實現,直到年邁的父親撒手人寰也未能走進北京,走進毛主席紀念堂,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兒子滿心悔恨,自己的公司就開在北京,連父親這一小小的願望都未能滿足,事業做得再好,自己再風光又有什麼用?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朋友們!你有多久沒回家去看看父母了?你有多久沒給母親洗洗手、洗洗腳了?你有多久沒給父親捶捶背、捏捏肩了?當你有一天發現,母親的手再不是小時候牽著你的那雙嫩白的雙手,而是布滿青筋與老繭,父親的脊樑再也不是你小時候當做戰馬騎著那個挺拔的脊樑時,你是否會陷入深深的惆悵?父母老了,他們需要的不是你每個月寄回家那些錢的數字,而是真真切切的陪伴與孝敬。
朋友們,請切記!世間一切事情皆可以等,唯有行孝不能等。時光無情,人生短暫,歲月不經意間的流過,就會讓人錯失一切。請回家去看看你的父母吧!他們需要你!
推薦閱讀:
※孔融讓梨是儒家思想的典範?
※儒家文化有什麼缺點?
※為什麼儒家沒有認子路為分支宗師的學派?
※儒家思想對現代中國人的影響有多大?
※《論語解構》:父子相隱,直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