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的鈍感修鍊
很久以來,我認為在職場中要保持清晰的頭腦還有敏感的情緒感知能力;清晰的頭腦會讓人認清事情的本質,敏感的體察他人情緒可以讓人趨利避害。而到現在看來,更難修鍊的居然是鈍感。
某天,老闆告訴我說,你的某個彙報好像不太好,分析得不夠透徹——敏感的人立刻會想,是不是老闆今天心情不好,還是老闆根本沒有看透我的報告;而略鈍感的人會從字面意思理解老闆的問題:分析得不夠透徹,我看看,好像真的是這樣的,這個只有數據的展示,但是老闆應該不僅僅想看數據的表象吧,他可能想知道的是,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麼,是怎麼來的。
某天一大清晨,下屬來電話說要請個假,家裡出了點事——敏感的人會想,他是不是不太想幹了啊,近期看起來狀態好像不太對,對待的態度可能就會差強人意;而有鈍感的人會問,家裡出了什麼事情,那麼著急回去,需不需要幫忙啊,顯得真誠又誠懇。
某天,同事過來反饋問題,覺得你哪個地方需要進步一下,——敏感的人會心裡不舒服,這個人是不是想搞事情啊;有鈍感的人會仔細看看,是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的話就改,不是的話就一笑而過。
太過敏感的人,在職場中,會有種漂浮的不穩重感;或者是給人千年油條萬年精的感覺。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引起他的情緒失控。而真正的專業,是長期穩定的情緒與發揮,而不是時好時壞的靠感覺和運氣。
鈍感的修鍊應該從什麼方面著手呢?其實最重要的是,關注在事情本身。不要太關注在人的情緒和個體性格上。這一點很難有人做到,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喜歡將他人的情緒或者是對他人的刻板印象放在第一位。比如,當有人板著臉的時候就默認這個人不開心,默認是合作的項目他不滿意;比如之前合作過程中,對方給過比較尖銳的建議,就默認為這個人對我有意見;或者是某一次對方沒有表現得太專業,就默認為對方是個傻X、、、、這些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不勝枚舉。
而怎麼樣做到關注事情本身,這就是個難題,我給自己的建議如下三步:
第一步:認識自己本身對情緒的感知,並且告訴自己,這個情緒就在這,接納它;
第二步:想像一個盒子,把情緒裝進去,然後放下;
第三步:站在第三者視角看待這件事,客觀的評價;常見的方法是,把自己想像成一個你想成為的人,用TA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問題。
目前的修鍊才剛剛開始,過一段時間再來看看效果吧。
PS:忽然想起,渡邊淳一這個愛情小說家,創造過一個辭彙:鈍感力。他認為鈍感可以形成一種力量,是一種可以「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並有五項鐵律:
1.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2.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3.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4.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5.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嗯,他是個神奇的人。
推薦閱讀:
※剛進入職場,怎麼向老闆彙報工作?
※做自己,不做職場「老好人」
※【職場經驗】混子們,是時候和你的老闆說再見了
※曲文談斗數:「對另一半尊重體貼的員工一定是的好員工",這話成立嗎?
※人際交往中,最好不要成為這3種老好人
TAG:職場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