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大,東工,北大,早大建築學部大滿貫
【本期專訪人物介紹】
行知學園優秀畢業生:陳拓翌
2016年04月 赴日
同月報名行知學園
2017年10月 早稻田大學 建築學部 合格
2018年03月 京都大學 建築學部 合格
東京工業大學 融合理工學部 合格
北海道大學 建築學部 合格
「考京大,就你這樣的?」
剛開始來到日本留學,日語零基礎,英語底子又薄弱的陳同學,曾經被語言學校的同學狠狠的嘲笑了自己的夢想。面對著這樣的質疑,他通過在行知學園兩年的學習與努力,終於證明給當初看輕自己的人:
「就我這樣的,考上了京大」。
自律與努力,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我其實一直都不算是聰明的人」陳同學這麼評價到自己。「看著別的學霸把單詞書翻得嘩嘩作響,自己埋頭看好幾個小時都記不住幾個詞的時候,真的認識到人和人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但是我想,既然頭腦不靈光,那麼就只能靠努力來彌補了。」
說起留考中他最為頭疼的日語科目,他依然是一臉的愁容。「有時候真的覺得外語可能會成為我一生的敵人,行知老師介紹給我很多語言學習的方法,比如說循環的聽讀跟讀錄音,這些方法都試過,但對於我來說,最有效的還是死記硬背的老辦法。畢竟你時間和精力都花下去了,再持之以恆的做下去,肯定會有一些收穫的。」
「還有自律也真的很重要。在什麼時候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自己心裡都要有數。主要還是日本留學這個環境鍛煉人,比如像在國內高考那種環境中,你跟著大家一起整天的刷題不幹別的,那個就不是自律。真正的自律,大概就是周圍的朋友在打工,在通宵打遊戲的時候,能夠管住自己,抱著書默默的去圖書館看書。耐得住考學的寂寞,才能成就合格的自己。」
思考的過程,最不能少
「雖說學習的方法因人而異,但我覺得在備考理科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跟著行知老師上課的節奏,然後把布置的作業百分百完成好,腳踏實地的走一般都沒什麼問題。而且行知升學輔導的材料編寫的特別詳實,個人感覺與其花力氣去找其它課外輔導書,還不如就扎紮實實把行知教材看懂了去考試,心裡特別有底。」
他還補充說到「百分之百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並不是把題全部做完就算完事的,要把不會的地方弄明白,消化成自己的東西才行,不然問題會一直殘留在那裡,永遠就不會被解決。碰到不會題目的時候,一般我是會先自己思考,然後再跟同學討論,最後才會去問老師。」
「很多同學覺得找老師問題目是解決問題的捷徑,但事實上直接找老師要一個答案,或者是直接聽一個解題過程的話,可能下次碰到同樣或者相似的題目還是不會做,因為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對解題的步驟的前因後果心裡並沒有數,沒有觸類旁通的能力,這點算是貫通理科學習的訣竅了」留考理科考出近乎滿分成績的他,這麼說道。
出其不意的答案,給面試添彩
總結自己能夠在20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後唯一被錄取的幸運兒的原因,他強調了面試的決定性作用。「其實我的留考和托福分數,在所有考生中應該算是非常低的了,只能說是剛剛低空飛過京大的標準,所以感覺應該是面試有加成。」
「面試之前,行知老師給我指點了專業方向,剩下的我就自己去找資料準備。面試里會有一些套路的問題,但是要想給教授留下一個好印象的話,充分的知識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建築學的話,西方建築史、日本建築史、中日建築風格差異,還有基礎的通風采光、抗震強度,這些都得了解。甚至我覺得了解的程度還不夠,當時把網上查的資料看的幾乎都能背出來了。」
「面試中被問到了環境與建築的問題,按照傳統思路我也會答給排水有關的,但這次想起臨考前看的一篇論文,就答了能源利用與環保建築的關係,感覺教授大概也沒預想到我會答這個,還比較滿意。」
雖然考學的過程花了整整兩年時間,但陳同學的心裡一點都不後悔。「每個人的生活軌跡是不一樣的,沒有什麼先後優劣之分,只要能達成自己的夢想,任何時候都不算太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