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如何提高自己的投資理財能力

  30歲以後,工資收入逐漸穩定,資產收入所佔比重越來越高,如何提高自己的投資理財能力,增加自己的資產收入,成為每個30歲以後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樣的100萬,有人一年收益10萬+,有人卻只能賺2-3萬,自己的資金運作和理財投資,似乎總是難以達到自己預想的結果,以下5個技巧,或許可以有效提高你的收益。

  第一:盤點「兩賬一金」

  「兩賬」,就是指收支賬和資產負債賬。首先是盤點收支帳,其實說白了就是「節儉」,別嫌老套,唯有把現在手中的一塊錢留下,它才有機會幫你賺回10塊錢。其次就是盤點資產負債帳。何謂資產?能自動產生現金,流向你口袋,才叫做資產。像消費類的數碼產品升級換代快到爆,顯然不是資產。盤清你的資產以及負債,才能了解你的財務狀況。

  一金則是指退休金,查退休金賬,是為了看看自己退休時能領多少錢,提早彌補不足的金額,要是想光靠社保就退休,那隻能是一個結果,就是頓頓稀粥。

  致富方程式:用每月收支賬的結餘,去買可以增值或穩定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再用資產產生的現金流加上新的結餘去買更多可以生錢的資產。資產累積愈多現金流就愈多,被動收入就能不斷地水漲船高,財務自由也就離我們越來越近。

  第二:存資本+存財商

  收入-儲蓄=支出。存資本的方法就是不斷提高自己賺錢的能力和強制自己儲蓄。儘早存足100萬,可以輕鬆滾出兩百萬的退休金,只要找到年化收益超過5%的標的,每年就能輕鬆有10萬元的進賬,加上社保和其他被動收入,就能確保你後半生的生活質量。

  所謂財商,就是理財智商,財商的精髓就在於「反人性」與「耐心」,千萬記得,先理好自己的口袋與腦袋,再去投資理財。長期的耐心等待,是投資理財致富的先決條件,尤其通過理財致富,所需的耐心不是短暫的幾個月或幾年,而是需要二三十年。

  第三:買房並儘快還完房貸

  買自住房的好處是,穩定家庭生活,對工作更投入,能強迫自己儲蓄。幫房東養房不如幫自己存房,還可以以房養老。貸款買房最好能提前還款,背債是理財的大敵,尤其是自住房是消費性資產,越早結束這種消費投入,能幫助你越早將結餘投入到積累資本上。

  第四:趁早買夠醫療保險

  年紀越大買醫療保險保費越貴,核保越嚴,所以我們應該儘早給自己配置保險。保險也並不需要一次性配置完畢,以後隨年齡增加、收入增加和家庭情況變化,再逐步補充完善。

  醫療險的優先購買順序為:意外醫療險﹥重大疾病險﹥住院費用及補貼﹥壽險

  優先配置一份意外險,是為了防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意外情況。平均每年花500元以內的費用投保意外險就夠了,可以保障到20~30萬元的身故或殘疾保額,加全年最高30000元左右的意外醫療保障。

  其次為重疾險,一般為20年繳費,平均每年保費大約為3000元,一旦遭遇重大疾病時可一次性得到一筆不小的治療費。此外,你還可在重疾主險後附加上住院費用和住院補貼等保障,每年只需多消費幾百元的保費即可獲得約5000元/次的住院費用和每天100元左右的住院補貼等。

  壽險則是以防萬一,加大身故方面保障,萬一不幸,家人可一次性得到一筆生活備用金。風險無所不在,為了避免萬一重病給家裡帶來巨大經濟壓力,每個人在年輕時就都要做一個準備:假如真的那麼倒霉呢?

  第五:儲存現金流資產

  優質的P2P理財與房租收入,長期穩賺不賠,可以優先考慮,注意,P2P理財要選擇像通通理財一樣安全、合規、靠譜的平台。至於租金,必須扣掉房貸、稅金後還有結餘,也就是有正現金流的才好。

  俗話說20歲比拼體力,30歲比拼腦力,40歲比拼財力,等到40歲時再來規劃就已經遲了。因此,在30歲的年齡,學會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很重要也很關鍵。


推薦閱讀:

和信貸:年13%收益,實力可能「名不副實」
在股票市場上,是選股重要,還是選時更重要?
投資問答(5):甚麽是合伙人制?甚麽是同股不同權?│脫苦海
孫正義:我的人生一直是按我的計劃在走
泡沫的4個階段

TAG:理財 | 投資 | 理財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