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部的衰落 (明末女真部落之三)
五、董鄂部「順夷」王兀堂
王兀堂是明廷記載公認的順夷。
《萬曆武功錄·王兀堂傳》:女真人生活窘困,當時本溪縣修築城堡,一些去做工的女真人在路上搶掠役夫物品,被王台與王兀堂碰見。王台與兀堂將被擄掠的漢人搶奪過來放了,兀堂又抓捕六名肇事的女真人交給朝廷,因此王兀堂得到獎賞。《王兀堂傳》中稱其「台最忠於漢,兀堂亦董德與它酋異」的評語。《東夷考略·建州》還稱「兀堂亦奉約唯謹」。
由於客觀的認識到與明廷的差距,不希望被明廷「犁庭」,王兀堂對明廷一直採取的是恭順的態度,只求發展壯大自己。
但是六堡的建立,明廷在軍事上直接把針對董鄂。同時經濟生活上,六堡所在地區本身就是董鄂部生存之地,明建六堡嚴重威脅了董鄂部的生計。
面對六堡修建不可逆轉的情況,王兀堂只能繼續「韜光養晦」忍下去,王兀堂在巡撫張學顏出巡時,帶領數十女真首領跪在張學顏馬前,」修堡地方是其居牧去處」,述說六堡給董鄂部帶來生活上的艱難,同時提出以子為質,請求開市,換取米鹽布等生活所需,並保證不到塞下騷擾。王兀堂同時也提出了開市等要求,不惜質子希望明廷高抬貴手放過董鄂部。
但是摧毀董鄂部已經走上了明廷的日程,現在明廷只是等待一個機會。
圖為赫甸古城城牆
六、寬奠馬市事件
在王杲敗亡後,明廷已經騰出手來,等待借口。借口說來就來,萬曆七年(1579)七月寬奠馬市,明朝官員低價強買人蔘,女真人不服,明軍重傷女真幾十人。《萬曆武功錄》記載「七月, 夷人入市寬甸, 參將徐國輔有弟國臣 及蒼頭軍劉佐減價, 強將市夷榜掠之數十,幾死「。在殺死若干試圖報復的女真人後,明廷威脅「曉譬奠( 酋) 長王兀堂, 令約束部落奉漢法, 得貢市如初, 不則當以大兵搗若巢矣」。摧毀所有強大的女真部落,本就是明廷的基本政策之一。明廷這番話,幾年前就和王杲說過。但是王兀堂還是比王杲能忍,保證能做到,但是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明廷授予王兀堂一個官職(王兀堂並沒有掛名的明朝職務),同時更主要的是希望重新開放互市甚至進京朝貢解決董鄂部的生計問題。
七、戰爭爆發,董鄂部戰敗
摧毀董鄂部,既然已經是明廷的既定目標,李成梁又怎麼會答應王兀堂的請求呢。
在大舉進攻之前,為了論證戰爭的正義性,李成梁也製造了大批的借口,比如「要發動恐怖襲擊」(夷人胡凌狗上謁,具言董兒寨聚兵欲入漢邊),「組成邪惡軸心」(亡何歪山寨諸夷亦言王兀堂及孛兒赤哈、王鎖羅骨、趙鎖羅骨連三千餘騎,插箭發誓,將治行人寬奠、瑗陽間),這一套今天的世界上都不陌生。
於是「萬曆八年(1580年)二月」,李成梁稱「(夷人)連犯瑗陽、寬奠,已復人犯永奠堡。我師卻敵追奔,出塞可二百餘里,至鴨兒匱得虜級七百五十四」。就是說,董鄂部小股部隊主動攻擊我大規模機動兵團,被我反殺100多公里至鴨兒匱(寨)。
李成梁萬曆八年(1580年)春,李成梁大舉進攻王兀堂,在鴨兒匱寨大戰,「諸虜皆悶匿寨中堅壁,頃之,吹掌海螺,復擁精兵披甲上馬。鏖漢兵。其步虜皆奔走,上山頂鼓噪。李成梁益嚴軍令,令擊寨及山。於是漢兵並攻寨,殊疾力破之。殺氣蔽空,暫勒勒巴都等首凡七百五十四級,奪獲男婦凡一百六十人,漢人蔣升等凡六人,胡馬凡三百六十一匹。即在鴨兒匱破寨之戰中明軍斬首754,俘獲男女160人,漢人6人,馬361匹。
同年(1580年)十月,明廷稱王兀堂又帶了千騎到寬奠附近,明副總兵姚大節追奔至葛祿寨(巢寨),斬獲67級。
至此王兀堂不知所終。
下圖為今之 寬甸縣。
八、尾聲
從此以後,曾經強大的董鄂部日益衰落,5年後(1585年)王兀堂之孫何和裡帶殘部歸順努爾哈赤。
董鄂王兀堂之敗,充分證明,對明廷再恭順,只要自身實力強大了,明廷依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拔出之。
推薦閱讀:
※有人認為古代漢人不在乎最高統治者的族群,為何岳飛是民族英雄?
※清朝是外族統治了我們嗎,算不算亡國?
※紀曉嵐為什麼要巴結和珅?
※滿族人建立大清時是怎麼同蒙古人漢人交流的?滿族人又是怎麼接受的漢文化?
※1644年,如果崇禎不上吊而是穿越到南京劃江而治,能否可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