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是為了結婚嗎?

最近,戚薇主演的《北京女子圖鑑》里,「談戀愛是不是為了結婚」這個話題引發了激烈的討論,有人說「談戀愛最高的境界就是結婚」,也有人說「有些人愛了才知道,是為了錯過」。

劇中北漂女孩陳可與「萬花筒男」於揚相戀,於揚將陳可帶進了一個虛榮美妙的新世界,滿足了她的野心和慾望,但矛盾也漸漸滋生。

陳可希望與於揚相守一生,結婚的happy ending是她渴望的結局,可是對於揚來說,婚姻不是必需品,他無法理解陳可對婚姻的執著,相反的價值觀最終導致兩個人不歡而散。

分手後不久,陳可收到於揚與另一個富家千金結婚的消息,她知道了,對方並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不想跟自己結婚。

如同劇中顧總說的「感情和工作不一樣,真的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真的不是努力就一定有收穫」,談戀愛未必能結婚,也未必必須結婚。

有人認為談戀愛和結婚是兩碼事。前者隨心所欲,沒有任何負擔;後者則意味著愛與責任,是甜蜜的負擔。

如果把戀愛的目的看成是結婚,未免太功利了。

之所以會認為戀愛一定要奔著結婚去的人,在於缺乏體驗戀愛的勇氣,害怕失去,害怕費盡心思去愛一個人,最後卻要不要一個結局。

我們要分清楚戀愛和結婚的意義。

戀愛是奮力投身一段感情,不問過去未來,珍惜當下的快樂,擁有無所畏懼的勇氣,也收穫了成長;

而婚姻的意義是戀愛的升華,兩個人足夠合適,精神上門當戶對,能力上勢均力敵,渴望創造共同的未來,便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如果固執地認為「戀愛是為了結婚」,那我們不僅忽略了過程的享受,同時也容易使一段婚姻陷入迷茫,理智的離散總好過盲目的結合。

相信大家對那句話都不陌生,「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可是難道奔著結婚去,大家就可以在戀愛里明目張胆耍流氓么?

《傾城之戀》里的范柳原說過:「那時候我們太忙著談戀愛了,哪裡還有工夫談戀愛啊」,范柳原與白流蘇在愛里彼此算計,權衡利弊,都怕吃虧,理性得失去了戀愛里最真實的東西。

若是步步算計著婚姻,精打細算,試探對方能否忠貞,判斷ta的條件是否適合結婚,那彼此還怎麼感受最純粹的溫暖?

若是計較誰愛誰更多,唯恐不歡而散的潦草收場,因為恐懼一切都會結束而拒絕開始,這難道不是愛情里最大的悖論嗎?

人生之所以有趣,在於得失間感悟生命的流動,悲苦歡樂,皆是生命豐富的見證。

人們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等結婚了,一切都會好起來」。

有一個朋友,戀愛時男方不夠上進,很懶惰,對她的關心也不夠,但顧念兩個人的舊情,她一直沒忍心分手。直到步入婚姻殿堂,結婚後才發現,一切仍然那麼糟糕,才覺得後悔莫追。

談戀愛時解決不了的事,單憑一紙婚書能指望得到什麼保障呢?

我們反對的並不是「結婚是為了戀愛」這個觀點,而是那些不曾在戀愛里,為兩個人共同的未來真正努力的人。

好的愛情以結婚為目的,是一種必然,因為愛上一個人,內心一定是想要與對方一生相守的。

但是這份相守需要勇氣、信任、彼此磨合碰撞,經歷過種種挫折,最後還是握緊彼此的手不放開。

唯有經歷時間與現實的考驗,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才能穩固堅定地步入平穩,在細水長流中共度一生。

錢鍾書愛了楊絳一輩子,他說:「在遇見她之前,從未想過結婚;遇見她之後,也從未想過娶別人」。這段溫暖細膩的愛情,跨越歲月長河,愈顯珍貴。

戀愛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怦然心動的瞬間、分開時的想念、奮力奔跑的熱烈,都是屬於彼此最珍貴的禮物。

豐子愷說的那句話很好:「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用盡全力去愛吧,不要害怕失去,等遇到那個對的人,也願你與ta能共同向前,邁向幸福的遠方。


推薦閱讀:

性學大師李銀河,婚姻終將消亡
愛你如生命的男人,在你坐月子的時候是怎麼對你的?
那些以前說要單身一輩子的人, 現在怎麼樣了?
婚姻經濟學,為什麼女生會找比自己年紀更大男士(筆記 丁敏 v2017.11.20)
兩個人能相濡以沫一輩子的根本原因?

TAG:結婚 | 婚姻 | 戀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