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鄭國志(一)第一個擊落周王權威的諸侯
在東周列國中,鄭國是最晚產生,卻也是最早崛起的一個國家。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因庶弟姬友抵禦外敵有功,周宣王把鄭邑(今陝西華縣東)封給了庶弟,鄭國於是建立。姬友即為鄭桓公,鄭桓公治國有方,百姓皆愛戴之。周幽王即位後,任命鄭桓公為司徒,鄭桓公於是又以諸侯的身份兼任天子的卿士。
鄭桓公的事業起點是如此之高,發展前景看上去是那麼美好,然而此時的周朝早已陷入重重危機中不能自拔了。周幽王寵愛美人褒姒,並為此改立王后和太子,最終導致丈人申侯聯合西戎與鄫人叛變,周朝隨之動蕩不安。鄭桓公眼見局勢危急,在前774年決定把鄭國東遷到鄶國與東虢國之間。三年後,申侯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擁立外孫周平王成為天子。身為天子卿士的鄭桓公也在這場戰亂中被殺死。
鄭桓公死後,兒子鄭武公即位。鄭武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有功,復被周平王任命為卿士。鄭武公利用手中的職權積極對外擴張,以改變鄭國國土狹小的現狀,他在六年間(前769年—前763年)相繼滅掉鄶國(今河南新密)、東虢國(今河南滎陽)、胡國(今河南漯河),並將都城由京邑遷往新鄭,使鄭國在中原站穩了腳跟。與此同時,鄭武公的瘋狂擴張引起了周平王的猜忌,鄭國與王室的關係因之緊張起來。
鄭武公納申侯之女為夫人,號曰武姜,武姜先後生下兩個兒子,長子難產,名曰姬寐生;次子順產,名曰姬段。兩個孩子不同的出生方式影響了母親的態度,武姜對長子十分討厭,對次子則十分喜愛。武姜屢勸鄭武公立姬段為世子,鄭武公都沒有答應,姬寐生最終成了世子。
前744年,鄭武公去世,姬寐生即位,是為鄭莊公。武姜是一個十分固執的母親,雖然長子已是國君,她依然偏愛次子。在武姜的支持下,姬段得到了舊都京邑,儼然成了另一個國君。姬段以京邑為根據地,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大有取代鄭莊公之心。
前722年,野心勃勃的姬段與武姜裡應外合,謀襲新鄭,早有準備的鄭莊公立即發車二百乘討伐姬段。姬段平日驕縱,不得人心,京邑順勢背叛了他,姬段隨後逃往鄢邑,鄭莊公的軍隊緊追不捨,姬段只得逃亡共國,開始了流亡的落魄生活。經此一戰後,隱忍二十多年的鄭莊公平定了弟弟的叛亂,結束了鄭國的分裂。
鄭莊公料理完國內的事務後,重啟了鄭武公對外擴張的計劃。遍觀當時天下的局勢,「禮崩樂壞」的局面已經形成,諸侯間戰爭不斷,中原戰火紛飛。鄭莊公對外擴張,既是野心使然,也是大勢所趨:在這亂世中,唯有強者能夠生存下來!
前720年,「兄終弟及」的宋穆公病重,宋穆公為了感謝哥哥的大恩,沒有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子馮,而是傳位給了哥哥的兒子子與夷。子馮出居鄭國後,子與夷即位,是為宋殤公。鄭莊公眼見天賜良機,便想發兵進攻宋國,立子馮為國君。鄭莊公將要行動時,衛國的政局又發生了變動,使鄭國由此陷入了四面皆敵的危險局面。
前719年2月,衛桓公被弟弟姬州吁殺害,姬州吁自立為國君。姬州吁自知得位不正,便想通過戰爭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權威,他利用衛國、宋國與鄭國的矛盾,聯合宋、陳、蔡三國對鄭國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進攻。5個月後,不得人心的姬州吁被殺,衛宣公即位。衛國的內亂雖已平定,諸侯們與鄭國的矛盾並沒有解除,從此,鄭國與衛國、宋國展開了不斷的戰爭。
前718年,衛國聯合燕國進攻鄭國,鄭莊公派軍隊在北制迎戰,燕軍輕敵無備,鄭國的公子忽迂迴作戰,從背後對燕軍發起襲擊,從而一舉擊潰敵軍,取得大勝;同年,鄭國與宋軍在長葛展開了長達半年的攻防戰。前715年,齊國為鄭、衛、宋講和,三國間的戰爭暫時告一段落。一年後,鄭國與宋國爭端復起,戰爭再度爆發。前713年6月,鄭莊公聯合齊、魯二國討伐宋國,在菅地擊敗宋軍後,連克郜、防二邑;7月,宋、衛、蔡三國聯合發起反攻,攻佔了鄭國的附屬國戴國,鄭莊公隨後指揮軍隊包圍了戴國,雙方經過激戰後,鄭莊公大獲全勝,宋、衛、蔡三國的軍隊全軍覆沒。
經過一系列戰役後,鄭莊公扭轉危局,使鄭國成了中原第一強國。前712年,鄭莊公再次聯合齊國、魯國討伐許國,克其國都。鄭莊公雖然沒有吞併許國,但他派軍隊佔領許都西城,在事實上控制了許國。
鄭莊公與父親鄭武公的命運十分相似,鄭莊公的對外擴張也引起了周王的猜忌。周平王在前720年去世後,孫子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年輕氣盛,行事果斷,他看不慣鄭莊公的行為,企圖任用西虢公為卿士,削弱鄭莊公的權利。鄭莊公不僅繼承了父親的國君之位,還繼承了父親的卿士之位,對於周桓王的意圖,鄭莊公十分生氣,他派軍隊割取王室的麥子,逼迫周桓王與自己交換質子(把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以證明周桓王沒有任用西虢公的想法。
前717年,鄭莊公首次朝見周桓王時,周桓王懷著極大的怨氣,沒有禮遇鄭莊公,二人的關係於是變得更加不可調和。前707年,周桓王免除了鄭莊公的卿士之位,二人的關係於是宣告破裂。為了懲罰蠻橫的鄭莊公,也為了樹立周王室的權威,周桓王發動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將會決定周王室的最終命運:是恢復天下宗主的地位,還是淪為一員諸侯的地位?
前707年秋,周桓王集結王室與蔡國、衛國、陳國的軍隊,對鄭莊公發動了討伐,鄭莊公出兵抵禦,雙方在繻葛舉行決戰。周桓王自將中軍,西虢公姬林父指揮蔡軍和衛軍作為右軍,周公姬黑肩指揮陳軍作為左軍。面對數倍於己的強敵,鄭國的公子突對鄭莊公提議說:「陳國剛經歷內亂,士兵沒有鬥志,若先攻之,陳軍必敗。王軍看到陳軍敗退後,必會自亂。蔡軍和衛軍的戰鬥力本就不強,一定會首先敗退的。這樣的話,我們就能集中兵力進攻王軍,取得最後勝利了!」
鄭莊公觀察敵情後,採納了公子突的建議,他與原繁、高渠彌指揮軍隊作為中軍,為魚麗之陣(將通常配置於戰車之後的隸屬步兵,以五個人為單位,分散配置於每乘戰車的左、右、後方,填補車與車間的空隙,形成徒兵與戰車相互掩護,密切協同、攻防自如的陣勢);讓公子忽指揮軍隊進攻周桓王的右軍,大夫祭足指揮軍隊進攻周桓王的左軍。鄭莊公一聲令下,公子忽和祭足如猛虎衝進羊群,周桓王的右軍和左軍兵潰如山倒,周桓王的中軍也一時大亂。鄭莊公見狀,立即會合公子忽和祭足的軍隊,對周桓王的中軍發起了總攻,王軍寡不敵眾,紛紛敗走。
周桓王在敗退時,被鄭國的祝聃射中了肩膀。祝聃向鄭莊公請求繼續追擊周桓王,鄭莊公沒有同意,人夜後,鄭莊公派祭足慰勞周桓王,展現了自己不忘君臣之情的一面。
繻葛之戰後,周桓王威信掃地,對諸侯們再也無力征討,只得任由諸侯們中原爭霸,「春秋五霸」、「晉楚爭霸」、「吳越爭霸」、「三家分晉」、「戰國七雄」等一幕幕歷史大戲由此慢慢演出。
前706年,北戎進攻齊國,齊國向鄭莊公求救,鄭莊公派援軍大敗北戎,又創造了一次勝利。前701年,「春秋小霸」鄭莊公去世,留下了眾多有背景的兒子們,這些兒子們的背景將會改變鄭國的國運。
推薦閱讀:
※講清戰國(二):春秋與戰國的分界
※【春秋篇】「晉國霸業」之第五代大宗——晉小子侯!
※【存檔】春秋列國圖
※【春秋篇】「晉國霸業」之秦穆公的剋星——晉襄公!
※「介子推割肉救晉文公,後來被大火燒死」,你被騙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