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投資簡評(丁敏 v2018.4.25)

一、 投資概述

1. 投資意見

毫無疑問,美的是中國為數不多,且擁有全球競爭力的好公司。所以,問題並不是要判斷公司好不好,而是值不值。目前公司股價太貴,市值3000億,PE20倍,PB5倍。該比率在上市後25個年頭,共發生過7次。從統計結果看,如PE高點買入,平均被套2-7年,或投資收益大打折扣。

筆者認為應該等PE下來11-12倍(下限9倍,極限13倍),才具備足夠安全邊際。長期持有睡覺才踏實,才有可能踐行價值投資,最終通過分紅+資本升值獲得合理回報。(註:PE應用目前市值/上財年歸母凈利潤的保守方法計算)

PE11-12意味著什麼?年化8-9%的長期投資回報率。底線是不虧錢,其次是跑贏CPI 3.5+國債收益率4.5 之和,即8-9%。

然而,要跌去這個價格也不容易,甚至上漲的可能性也挺大的,說不定永遠跌不下去。但需要有足夠耐心和一些運氣,希望在3-5年內能發生。而類似的好時機,歷史上發生過至少4次。

筆者追求長期致勝的方法,可能會很慢,但求通關。而追求短期暴富者十之八九,這條路太過於擁擠和狹窄,眾爭之地勿往。

最後,筆者絕對不是讓大家賣空美的。恰恰相反,如果早期就持有美的,且是賺錢的,就應該長期持股不動,別瞎折騰。但如早期並未買過美的,且以後有計劃買入,本文之內容就構成建議。。

2. 價值判斷

創始人何享健1968年創業,從做塑料製品起家。直到1980年代轉型白色家電,啟用「美的」品牌。1993年A股上市,2005年聚焦回空調+冰箱+洗衣機,走中高端路線。2006年何享健退居二線並交班給方洪波。2016年巨資發展第四板塊-工業機器人。

公司能走到今天,可謂精準踩到中國各階段的所有紅利,包括最初的人口紅利、中期的城鎮化、和現在的消費升級。同時還受益於全球化帶來的規模效應和出口。

當然,這並不代表容易。事實上,在2004-2011年都很長時間內,由於行業集中度低+價格戰+原材料上漲+人工成本+全球金融危機等,公司年報中多次提到市場的競爭環境嚴峻。所以公司在2005年剝離許多非核心小家電,聚焦空調+冰箱+洗衣機,確定產品領先(走高端路線)、效率驅動(規模效應和成本控制)、全球經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份額)三大戰略。

公司是併購和多樣化方面的老司機。上市以來,有非常多的併購案。成功失敗的都有,但總體成功的遠多過失敗的案例。最重要併購案包括2004年榮事達(冰箱),2008年小天鵝(洗衣機),2016年庫卡(工業機器人)。這四個併購案對公司很重要,因為這代表業務轉型和聚焦的大方向。最坑的案例是2003年轉型客車業務,與2008年剝離,但還好,可能是控股公司投的,所以並未反映在上市公司財報中。

特別說下2016年290億併購德國庫卡,工業機器人四大廠商如下。至少從財報看,庫卡是四家中質量最差的,最主要問題體現在自由現金流。雖然過去7年年均增長為18%,且較為穩定,但現金流真的很不好,8年累計負1.7億歐元。官方解釋是因為研發資本投入+貿易占款。而其他三家利潤對應現金流質量非常高。筆者認為,美的布局工業機器人的方向沒問題,但作為併購案,似乎選擇餘地不大,沒得選。前三家雖然質地更好,但體量太大,吃不下,且人家未必肯賣。而290億併購款對應PE40倍,確實太貴,況且自由現金流常年負數。併購邏輯很簡單:1)工業機器人未來年均增長20%;2)人口老齡化加速;3)勞動力成本上升。雖然,美的已經封神,但要記得,回顧歷史上的N多併購,失敗案例並不在少數,包括2003年轉型汽車製造。所以,我還是選擇保守的,對這塊資產給公司業績(已現金流而不是利潤為根據)帶來有質量的提升,打上問號。

接著說財務。公司1993年上市,當時收入僅9.3億,凈利1.2億。2017年收入2419億,凈利172億。漲幅驚人。近五年收入增長率30%以上,利潤增長率40%,ROE

23%。這種驚人的增長,除了內生動力外,更依靠一些列大型併購+海外投資來實現。

各方面指標都很棒,1)三大板塊毛利率都在30%,和高端定位相符;2)三項費用約15-20%,占毛利率的70%,所以,給凈利率7-9%留足了空間;3)負債率表明看66%很高,但實際上有息負債率一直以來才6%,且因為庫卡併購貸,才上升到16%。考慮公司有現金儲備480億,經營風險極低;4)另外,負債率之所以高,是因為美的佔用了上游供應商大量應付賬款350億,而下游應收170億。說白了,就是用供應商的錢給公司賺錢,這是競爭力+強勢地位的體現;5)由於公司財報和平台公司非常複雜,所以很難進行盈餘透視,對PE+PB做修正處理。因此,我也很難用現金流折現法去估值。況且,牛逼公司總能不斷擴張業務邊界。所以,這塊工作放棄。只要財報不假便可;6)過去25年中,有7個年頭ROE大於20%,佔據28%的時間。而收入增長率均值為29%,但近10年中,有3個年頭很不理想,波動較大。所以,對增長真的不應過於樂觀。

關於管理團隊,公司傳統是全部高管內部培養提拔,包括總裁方洪波從1992年就加入公司,其他高管也是超長待機。這對保持企業文化和團隊切合度,非常有益。是一筆公司的隱形財富和競爭力。從歷年財報內容和很多網路新聞,也可以感到方洪波深深的危機感。這是個加分項。

繼續說白家市場。

1)行業集中度其實很高,上市公司就那麼幾家。早就過了2000年初,中小廠商混戰年代,在空調、冰箱、洗衣機各細分領域,就這麼幾家。空調就格力+美的+海爾,冰箱就美的+海爾,洗衣機就小天鵝+海爾。這種格局,導致極少新廠商進入市場,相信不會這麼傻,因為新入者沒有任何品牌+規模+成本+渠道優勢。這對白電行業整體來說,是極強的壁壘,雖然行業本身是充分競爭的。

2)白電早期被認為是耐用品,感覺不壞不換。但隨著消費升級+老舊產品淘汰,慢慢的變為了准消費品。消費者不一定等到真的壞了才換。例如2010年左右雙開門冰箱的流行,替代單門冰箱。所以,購買頻率會被想像的高。這對復購率是好事。

3)單單中國,就有16億台存量白色家電。這是巨大的替換市場,而且不太可能萎縮。筆者認為,這就是鍋里的飯,可以反覆抄來吃。而且由於消費升級,替換的周期趨勢是加快的。這才是美的未來最堅實的業績下限,保底銷售靠這個就可以了。而美的具有強大品牌力+渠道能力,持續贏的概率很高。

4)競爭格局,美的最核三大板塊,其實都不是市場第一,而是第二或第三。但優勢是擁有最全的白電產業鏈。所以,美的是白電產業鏈龍頭,但並不是細分龍頭。

5)一些重大宏觀不利因素。中國人口預測2029年達到頂峰,即14.49億人,然後萎縮。還有人口老齡化,別說2050年,看看2030年就已經很嚇人了。人口數量和結構變化,很可能造成人口消費能力下降,拉低美的估值和盈利能力;

6)還有城鎮化,預計2030年到70%,這樣就和發達國家水平持平了。這也是負面信號。會抑制高速增長;

7)最後,根據歷史20年統計,很多產品,如汽車、電視等消費品,長期價格漲幅有限,甚至下跌。規模效應可以降低成本,但可能無法帶來價格提升。這也是長期會影響未來盈利和估值上線的因素。

談談資本市場

1)1993年上市至今,市值從7億上漲到3500億,上漲478倍。市值提升靠業績+併購。

2)累計利潤780億,分紅250億,近七年分紅率40%。真是業界良心。

3)如1993年開盤買入1000股,花費1.8萬,現在市值達180萬+21萬現金分紅。如分紅再次購買股票,市值達313萬。

3)投資需謹慎,歷史上有1次PE高達40倍,4次(包括本次)高達20倍。如在這四個時間點投資股票,平均被套3-7年。那就坑了。

4)安全區應該在10-14倍PE,理想區間在9-11倍。

5)考慮到註冊制預期+擴容,優質藍籌股估值可能不會向以前那邊便宜了。

關於美的的成長性如何,能走多遠?我的思考如下:

1)對於未來業績增長,我不做預測,因為很多統計表明,預測成功率都不高,沒意義。

2)但從美的收入體量看,2400億已非常巨大。從A股收入排名看,如剔除金融+石油企業,美的排名第十!

常識是,東西大到一定程度後,增長難度只會與日俱增。東西不可能永遠高速無限增長,那是癌症。這也解釋了,美的很多增長靠的是併購,而不是單純內生增長。而併購多少都具有風險,不能保證成功。

3)核心空調業務佔總業績42%,但近些年增長確實已放緩到7%,部分年負增長,需要警惕;

3)有人可接會預期美的未來每年都會增長20%,因為過去6年都是如此的。筆者做一個誇張版的模擬,假設從2017年起,美的每年增長20%,GDP增長8%,那到2073年,美的年收入會超過中國GDP。這顯然這不可能。所以,估值是存在上限的,而我們預測上限越樂觀,承擔風險就越高。還是保守的下限比較可靠。而下限在哪裡?筆者認為,搶奪美的的存量市場,對競品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這就簡單回到了PE的問題,PE不能高。

4)最近,美的和老闆電器在發布財報後,其實收入+利潤增長都很迅猛,但市值卻下跌了很多。特別是老闆電器,市值從高點下跌38%。說明市場是理性的,一些人認為這種高速增長不能長期維持。網傳是公司內部高管帶頭提前拋售的。而老闆電器的整體廚房,和美的三件套市場,存在高度關聯。所以,老闆電器大跌,需引起高度警惕。

如果投資美的失敗,原因可能會是什麼?

1) 買入價格過高;(重大風險

2) 公司在未來的併購和多樣化失敗,出現重大失誤。近期併購案包括庫卡,開拓第四跑道工業機器人,效果有待觀察)。(重大風險

3) 宏觀經濟增長放緩遠超預期,公司業務一半在國內,而中國預計2030年城鎮化到70%,進入標準意義上成熟期,外加人口數量下滑,人口老齡化。這種趨勢性的負面指標,是看到的威脅。(重大風險

4) 管理層對業績和權力邊界超出合理範圍的追求。方洪波等高管早就財富自由了,但對擴張業務和權力版圖,這種追求人皆有之,是無止境的。需警惕高增長背後,增長質量本身是否堅實可靠。(重大風險

5) 管理層重大更替,這點還好,公司文化是高管一律內部培養提拔。前任何享健67歲才交班,現任方洪波52歲,估計至少也能幹10-15年。其實白電行業非常考驗管理層能力,因為是充分競爭的市場。(中等風險

6) 競爭對手的持續挑戰,其實美的在空調+冰箱+洗衣機的各細分項目,都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二第三;(中等風險

7) 渠道革命,這點還好,美的本身傳統線下渠道能力紮實,自建物流,線上與各大電商平台合作也算融洽。該風險不大,觀察便可。(中等風險

8) 品牌力。這說起來複雜。一些早期品牌,如TCL,春蘭等,年輕人都會覺得是爺爺輩採用的老品牌。舒膚佳也變成低端品牌了。美的是否有一天也會變成這樣?目前看還行,可能和名字「美的」取得好聽有關係。該風險不大,觀察便可。(一般風險

二、 發展歷史

1968年,公司創始人何享健帶領23人籌集5000元創業,生產塑料瓶蓋等製品。順德縣政府從開始都是主要重要股東。

1980年,公司轉型進入家電領域,從電風扇開始,其次是空調。並註冊「美的」品牌。

1990年,公司收入破1億,並與1993年A股上市。公司募集1.2億元,IPO時整體市值僅7.4億元,PE=8。

2001年,公司進行MBO,順德政府完全退出,何享健變為第一大股東。這是公司治理是好事。

2001年,公司產品覆蓋大而全,幾乎覆蓋所有白色家電,再加上競爭加劇,導致公司盈利質量變差,價格戰。

直到2005年,方洪波帶頭檢討,並砍掉了N多非核心業務,並確定聚焦:空調+冰箱+洗衣機的戰略。

2006年,公司引入戰略投資人,這些人的作用未知,但名氣都很大,包括耶魯+比爾梅琳達基金。後來在2015年。

2009年,何享健退位,年輕的方洪波(當時才40歲)變董事長兼總裁。方2013年才被賦予公司股票,到2017年,累計獲得股票市值72億,年薪760萬。

2012年,美的集團進行整體上市,原美的電器發現股票吸收美的集團。所以整個盤子和市值變大了。

2015年,A股遭遇暴漲後的熊市,公司在低位精準回購10億元。這期間也是公司近3年的股票最低價位。可謂精準回購。對股東價值是好事,可惜回顧金額太少。同年,明星投資人小米+高瓴資本也參股公司。

2016年公司大手筆290億人民幣併購德國庫卡,這塊另行說明。

2017年,公司銷售規模首次破2419億,盈利173億。

三、 股權結構

公司大股東+創始人何享健已退居二線,但合計持有公司35.95%股權,是第一大股東。

其他前十股東知名度+穩定性很高,包括中國證金、中央匯金、小米、鼎輝、高領。

剩餘股權高度分散,且96%都是無條件限售股。

四、 管理團隊

公司歷史上所有高管,都是內部培養,目的是保持文化切合度。所有高管基本與1992-2012年間加入公司,從管理層穩定性看,是非常不錯的。

前任董事長何享健已76歲高齡,並與2009年交班給方洪波。而方洪波目前52歲。

管理層薪酬漲幅與公司業績、股價漲幅是完全匹配的。

管理層激勵計劃的細節,由於不容易整理,不準備深究。但相信不會差的。

五、 併購歷史

公司是併購和多元化方面的老司機,期間成功和失敗案例均不少,但成功居多。

主要併購案例包括:1998年投資萬家樂(空調壓縮機),2001年投資日本三洋磁控管工廠,2003年投資雲南+湖南客車(造車),2004年投資榮事達(冰箱),2005年投資春蘭(吸塵器),2008年投資小天鵝(洗衣機),2012年開始加大海外投資(印度、巴西、阿根廷、智利等),2015-2016年投資德國庫卡(機器人),東芝白電、義大利Clivet(中央空調)。

其中,最成功併購包括:小天鵝(洗衣機)+榮事達(冰箱),這確定了2013年開始,公司重新聚集核心業務:空調+冰箱+洗衣機。

最失敗案例包括:2003年投資轉型的客車業務,該業務2008年陸續剝離。

而近期重大併購案是德國庫卡(機器人),結果有待觀察,細節另行說明。

六、 核心業務

1. 從產品分類看

核心業務包括5塊:空調+ 冰箱 + 洗衣機 + 小家電+ 工業機器人。

其中,空調占業績45%,小家電佔29%。

冰箱業績通過A股上市公司小天鵝實現,工業機器人通過德國上市公司庫卡實現。由於2017年詳細財報未出,所以下圖為2016年數據。

前四塊的毛利率約25-30%,感覺算比較高的水平(備:暫未與同行進行比較)。另外,對白電行業,做大規模+ 增強品牌力都是提高毛利率的兩種方法。

一個很不好的信號,空調業務佔42%,但增速已開放放緩至4%,部分年份負增長。而剩下冰箱+洗衣機+小家電未來增速能否常年保持在高位20-30%未知。需記住常識,1)沒有東西能無限增長,即使有,那也是癌症。如一個東西每年都增長20%,N年後可能會比GDP還多;2)到一定規模後,體量越大,增長越難。

2. 從銷售國別來開

公司國內銷售佔比57%,國際43%且佔比越來越高。

可能是規模效應+品牌力提升,國內外市場毛利率均持續走高。

七、 財務指標

1. 收入和利潤指標

公司24年來的收入及增長率驚人。2017年收入2419億,凈利146億。毛利率25.4%,凈利率7.14%,ROE 23.44%。該數據在同行中,是極其優異的。

高速增長原因包括市場+公司兩部分因素:

公司因素

1)品牌力強,美譽度高,產品定位中高端,直接提升毛利率;

2)規模效應,直接提升毛利率;

3)渠道能力極強,通過自營+第三方家電商超方式,實現一二三四線城市100%全覆,外加電商渠道全覆蓋;

4)積極拓展海外市場,43%銷售來自海外;

4)頻繁的國內外併購,好多次資產+業績提升,其實都是通過併購實現;

市場因素

1) 從1980年開始,基本上連續踩對了中國經濟發展周期。從最初人口紅利,到現在的消費升級,到未來堅實的16億台存量白色家電的替換市場,都是最堅實和可持續驅動力;

2) 白色家電市場從開始混戰,到目前格局非常清晰,就幾家巨頭在玩。市場長期內不太會有新的進入者。這種格局對行業有利,大家都有錢可賺。

但要注意,這種高速增長是否還能長期持續+保持高速。前面提過,空調增長明顯放緩。而且很多增長都是通過併購實現的。

公司歷史上有七年ROE達20%以上,佔28%的年份。

2. 運營指標

各項指標優異,特別是應付賬款平均60天,應收賬款25天,意味公司可以佔用供應商的錢來做生意。

存貨周轉天數40天,非常短,不容易發生存貨跌價。

3. 負債指標

資產負債率約70%,表明看很高。但實際上有息負債率(長短債+債券)長時間維持在5-10%。而2016年由於290億併購庫卡,導致長期貸款多出很多,飆升到15%。但這是特例。所以,公司實際負債率是不高的,償債風險是可控和穩健的。

2015年或之前,各種借款也超60億。2016年開始併購庫卡,所以導致各項借款達400億。考慮到公司盈利和現金流能力強,風險不大。

4. 費用率指標

營業+管理費用在2017年度飆升,這不是好現象。原因未知,等2017年明細表財報補充。

財務費用飆升是因為併購貸的巨額利息,屬於合理。

但三項費用占毛利率比例,從十年期80%降低到70%,是不小的進步。這使得凈利率得到提升。

5. 人效指標

基本和業績增長匹配。

6. 供應商/客戶集中度

集中度越低越好,議價能力越強。

7. 重要科目檢查

美的現在的公司體系非常複雜,也很難數梳理清楚這些科目的構成。

2017年的重大科目波動,是併購庫卡引起的。

資產科目

負債科目

八、 重要子公司及競品比較

1. 德國庫卡(工業機器人)

公司介紹:

庫卡是世界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其餘三家為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電機。

庫卡是德國上市公司,當前股價91.6歐元,市值=36億歐元,PE=40,PB=4, ROE=10%

2017年凈資產8.67億,收入34.8億歐元,凈利0.89億歐元,毛利率20.41%,凈利率2.54%

2017年初,美的收購庫卡81.04%股權,對價37億歐元(約290億人民幣)。加上去年13.51%股份,累計持有94.55%。

交易時,要約115歐元/股,溢價36.24%,企業價值/EBITDA = 18.2x,估值非常高。

2017年財報顯示,庫卡可辨識凈資產104億,比對收購價,產生207億商譽。

從財報看,庫卡的ROE還行,約10%,但比對市值,確實很高。市場預期機器人未來年增長20%,但能否給庫卡帶來同樣的高質量增長,是另外一回事。

公司判斷:

一、對於工業機器人,市場一致看好。驅動因素是人工成本越來越貴,及對效率提升和精度要求;

二、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歷史預測與實際基本相符;

二、庫卡的賬面收入及利潤增長尚可,但自由現金流堪憂,過去8年累計盈利4.6億歐元,但自由現金流負的1.77億。財報解釋是研發相關投入。說明這未必是一門好生意。

庫卡財務指標

備註1: 2016年現金流為負,說是trade working capital增加,說明貿易占款確實很嚴重

備註2: 2017年居然借錢分紅!

備註3: 歷年來研發投入過大,抵消了收入增長+規模擴張帶來的收益,導致EBIT Margin過低

庫卡主要競品1 - 瑞士ABB

公司判斷:

一、2017年,ABB市值485億歐元,PE=22,收入343億,利潤22億;

二、ABB歷史4年收入和利潤放緩,甚至下滑,但核心盈利能力很強。體現在凈利潤率明顯高於庫卡,約為庫卡的兩倍6%;

三、現金製造能力強,收入幾乎全部轉化為現金流,且投資支出僅為經營流入的1/3;而現金分紅達50%。

四、所以,ABB從收入規模和利潤看,都庫卡的10倍好,且現金流能力很強。

備註:分紅比例極大,平均占籌措凈流出的50%!

庫卡主要競品2 - 日本發那科Fanuc

投資簡評:

一、2017年,Fanuc市值54400億日元(約400億美元),PE=30,收入343億日元(約40億美元),利潤22億日元(9.4億美元);

二、幾年收入及利潤下滑,但核心盈利能力強,凈利率25%,且現金流能力強;

三、若干指標均強於庫卡;

備註:分紅比例極大,平均占籌措凈流出的100%!

庫卡主要競品3 - 日本安川電機 Yaskawa Electric Corp

投資簡評:

一、2017年,Fanuc市值12400億日元(約91億美元),PE=31,收入4893億日元(約35億美元),利潤436億日元(3.2億美元);

二、幾年收入及利潤下滑,但核心盈利能力強,凈利率6-7%,且現金流能力強;

三、若干指標均強於庫卡;

備註:分紅比例極大,平均占籌措凈流出的50%!

庫卡併購總結:

一、併購價格太高,PE高達40倍。

二、現金流太差,常年倒貼巨額現金流,雖然利潤增長的。

三、當期庫卡質地並不好,但也是美的唯一可選項,因為因為其他三個太大太貴。

2. 小天鵝

公司簡評:

一、 2017年,市值約348億,PE=26,收入213億,利潤15億,;

二、收入和利潤均保持高速增長,這情況已持續5年,要注意可持續性;

三、從現金流看,利潤質量較高,歷史8年累計經營流入133億,投資流出117億,籌措流出17億(包括分紅17億)。所以,給股東帶來凈流入16億,這個結果算不錯的了。

四、PE倍數確實高了,估計虛高有點。

3. 東芝家電

2016年,美的收購東芝家電80.1%,對價5億美元(約合30億人民幣),當年貢獻75億收入,凈利潤3.2億;

美的獲得40年東芝品牌全球授權、超5000項家電專利,及東芝家電在日本、中國、東南亞的市場、渠道和製造基地在日本、中國、泰國等擁有9個生產基地,在日本擁有34個銷售基地和95個服務基地,在中東、埃及等地也布局了銷售網點。

交易前,東芝家電在日本為虧損,70%業務在日本,品牌力減弱。雖然定位高端,但高端的含金量有待觀察。

非上市公司,所以無財務數據。

九、 美的直接競品比較

由於時間限制,筆者只能粗看核心指標。貌似整個白電行業都過的不錯,頭部企業全部都是賺錢的,而且現金流質量較高。我認為,這是一個頭部企業都能賺到錢的好行當,特別是當前行業集中度較高,對各家都有利。

就海爾這幾年不太穩健,可能與資本投入過高有關。而志高空調過的不太好。

空調 – 格力

空調 – 志高

海爾

煙機灶具 - 老闆

煙機灶具 -方太(非上市)

煙機灶具 -帥康(非上市)

煙機灶具 -華帝

十、 市場研究

本章節暫缺,沒時間整理。

美的

十一、 資本市場比較

1. 美的股市表現

從1993年上市至今,美的市值漲幅驚人。從最初7.3億元漲至3500億元,上漲478倍。但這期間有N多次定增+轉增+轉送股票。所以並不意味著,持股可以漲這麼倍。

同上,期間累計分紅250億,且近7年分紅率保持在40%。分紅的另一好處是,可以提高ROE。

通過數次拆分,一股股票,24年間通過增發+轉增+送股+折算等方式,稀釋了20倍。

回顧歷史,股東人數最少的時,都是投資美的的最佳時機。但似乎大多數人都錯過了。

從PE角度看,2007年大牛市曾經去過PE40倍一次,而近期20倍PE也是歷史上PE20倍的6次高點之一。投資風險太大。(有1年PE40倍,6年PE20倍,佔據28%的年份)

要記得,如不幸2007年40倍高位買入美的,直到2013年才解套。投資回報會很差,雖然放到現在也是賺錢的。

安全線應該是10-15倍PE。理想情況是9-12倍左右。

從PB角度看。2007年牛市10倍,而近期達4倍,風險太高。安全線應在2-2.5倍之間。

公司併購庫卡,產生巨額商譽達289億。如對商譽做剔除調整,PB達12倍。筆者認為,商譽的價值在於,如標的能產生優秀業績&現金流,才是名副其實的資產項凈資產。如不幸是劣質資產,就應該做剔除處理。雖然市場對先進位造非常看好,筆者也同樣認為。但庫卡歷史數據,確實比較糟糕,體現在現金流製造能力,和增長,是不匹配的。而公司併購價格確實過高。

而相比另外三大機器人巨頭,他們的業績質量都非常堅實。如這樣比較,庫卡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好。我認為對PB應該做調整。

2. A股市場表現

一個數據,從指數看,中國28年股市年均複合回報為10-11%。但大多數股民並沒賺錢,原因這不深入展開。否則寫200頁也說不完。

值得注意是,隨註冊制預期帶來的A股擴容,以及制度完善。劣質股票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導致近年來優質藍籌股價格持續走高,再次回到歷史高位。這和美國的情況有類似之處。畢竟,劣質品不值得買了,投資重要有個去處,所以把很多藍籌股價格推到過高的價格,讓投資變得不太划算。

2. 美的 vs A股市場表現

美的是藍籌股,所以長期PE遠低於大盤。但如上所說,這幾年,大家開始拋棄劣質股,所以再次又推高了美的PE倍數。目前PE比大盤均值還貴。

同上,PB情況也類似。如考慮剔除289億商譽,PB倍數高達8倍。

1. 美的投資回報表現(模擬)

n 假設一:買入後持股不動+拿分紅

我們假設,1993年購買1000股美的,由於當天大漲到18元並買下,花費18000元。

24年來,當時1000股,變為64881股。市值從1.8萬元變為180萬元,漲幅約100倍。期間累計分紅21萬。

所以,投資持股角度看IRR高達84%,分紅角度看IRR達13%。非常優異。

n 假設二:買入後持股不動+分紅再次購入股票

我們假設,1993年購買1000股美的,由於當天大漲到18元並買下,花費18000元。

24年來,當時1000股,每次分紅後再次購入股票,變為111381股。市值從1.8萬元變為313萬元,漲幅約170倍。

所以,投資持股角度看IRR高達90%,

非常優異。

n 假設三:買錯的幾個時機點

1993年開盤買入,由於開盤漲幅100%過高,被套3年。

2000年大盤牛市尾聲,大盤2073點,美的PE23倍。買入被套7年。

2007年大盤牛市尾聲,大盤6000多點,美的PE40倍。買入被套6年。

最後,目前的價格也一點都不低,同樣也是PE20倍,注意風險!而且,2018年初財報公布後,業績漲幅驚人(收入增長51%,利潤增長17%),但股價反而陰跌半個月,說明價格確實高了。

本報告PDF+EXCEL數據,鏈接:pan.baidu.com/s/13pczMD 密碼:8xb7


推薦閱讀:

重磅!北京新版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目錄公布,這些項目不能再投資了(附完整目錄)!
環球黑卡到底是一張什麼卡?
天華國際:美國船隻運營商懇求特朗普尋求破產
新手小白,如何安全高效購買比特幣BTC,EOS等數字虛擬貨幣!(手把手教你)
「雲鋒有魚杯」港股模擬投資大賽重磅開賽,百萬大獎邀您參加!

TAG:投資 | 美的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