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求義:第十六章 正心與心正
第十六章 正心與心正
「正,造字本義:行軍征戰,討伐不義之地。」——《象形字典》
「正,是也」——《說文解字》
「是,表示太陽直射,時至夏至,人們手腳並用進入夏季農忙。」——《象形字典》
「正」的本義是:在適合的時機、適合的環境下干應該乾的事。引申為:合乎公義、道理的,標準的、規範的,不偏斜的、平直的等等。
「正」,就是合理地應物,實現人與外物、環境的和諧共贏,所以,「正」往往意味著成功、目的的實現(討伐不義之地,雖然是你死我活的征戰,但它適應了大的格局,順應了大的形勢,它與大的格局和諧共贏)。
「心」,甲骨文為心臟的圖畫。
人在天地間生存,與天地萬物是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的。這種相互影響是很精確的。天地間的某個存在(包括物、時節、方位、顏色、精氣魂魄、陰陽屬性等等。),它與人身體的對應部位、器官存在精確地相入、相通、相應、相收藏、相生克的關係。
《黃帝內經》在這方面有明確的論述,摘錄如下: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南方赤色,人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谷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微,其數七,其臭焦。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藏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微,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 傷氣,咸勝苦。」
「心」是為人體運送血液的器官,血液中有很多物質。脈是血的通道和住所。血液中的物質到達身體的某個部位、器官、組織會引起相應的變化。意識是人對自身變化的覺悟。
《黃帝內經》對「心、血、脈」及其關係和作用有如下論述: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藏神
「心主身之血脈
「諸血者皆屬於心
「夫脈者,血之府也
「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
「陰陽有時,與脈為期,
「故人卧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我們討論「正心」的作用或者「心正」,不得不提及「脈」在中醫診療上的作用。
《黃帝內經》中說:「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人與宇宙萬物的相互影響,可以從脈象上體現出來,所以,中醫常常用脈象的變化來判別人體疾病的所在、根源(號脈),並籍此做出治療方案。
「心正」體現的是人與宇宙萬物的和諧相應,說明的是人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環境下幹了應該乾的事。人在不合適的時機、不合適的環境下做事情,達到或者是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人就會生病,也會在現實中遭遇挫折。
「正心」就是使心正起來,及時合理地應物,就是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環境下幹了應該乾的事。
「心正」是人體各個部位是否合理應物的體現。「心」能不能 「正」在於人體的各個部位是否合理地應物。
上一章我們論述了「意」關係到人體的五臟,「意」由五髒髮出。五臟與天地萬物、人體的各個部位是相互影響的。
「意」能夠推動、引導、控制人體各個部位與萬物的相應。比如:人高興了情不自禁地拍手;人對某物恐懼,會下意識地躲開。
所以, 「意誠」體現的正是人的合理應物。
所以,「心正」是 「意誠」的一個標準,也是「意誠」的另一個境界。
?lCQ??pz?XE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