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中,那些關於英語的煩惱
上大學之前,我曾經預想過自己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困難:想家、吃不慣美國的食物、交不到朋友、學術壓力太大……可我萬萬沒想到,在日常生活中給予我最大壓力的困難竟然是——英語。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從幼兒園開始接觸英語,從小上雙語學校,高中更是上的IB,從小到大少不了英語授課。經過了托福和SAT的雙重磨鍊,過五關斬六將才來到了我的夢校哈密,怎麼可能就這樣輕易地絆倒在了英語這個坎兒上?
然而真相是殘酷的。進入大學的第一年——我離開祖國踏上美利堅土地的第一年,對自己英語水平的懷疑就像是一層厚厚的繭,牢牢地裹住了我,讓我掙也掙不開。如今大二的我回首一望,當年的問題其實依然存在,但是如今臉皮變厚了,內心變強大了,於是就能更加鎮定地對待了。
正經提高英語的方法想必大家心裡都門兒清,不外乎多聽多說多讀多寫。而我想說的是:你以為問題的癥結在於英語,其實並非是英語的鍋。你以為自己的英語還差得遠,但其實早已足夠你在全英文環境里風生水起了。
那麼讓你張不開嘴的,究竟是什麼?
在去年的《大一除夕故事》里,我黑了一把哈密的伙食(捂臉)。但不得不說,哈密這一年以來的食堂進步巨大!而且周邊的好吃的也是很多的!借這篇文章的插圖為哈密的伙食正名(推眼鏡)。
問候,如此糾結
「How are you?」
「也就那樣唄……」
「How are you」 這句在美國再常見不過的問候語,給予了我無盡的糾結。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能輕而易舉地用 「Not bad!」「Great!」 等速答,有時還無比熱情地反問一個 「How are you」 回去。然而我總是忍不住過度思考:我該答什麼?Great?我現在的心情真有那麼好嗎?也就一般般吧,跟平常一樣,沒什麼特別的。那麼回一句 「Bored」?感覺好像又不太禮貌,好像自己的心情是對方需要解決的問題一般。
一瞬間腦子裡閃過千萬個亂七八糟的念頭,反映在口頭上就是一句話卡在喉嚨里,一下子愣住了,而後是尷尬的冷場。一來二去,這樣的情況多了,就總懷疑自己給對方留下了內向陰鬱的印象。這下可好,過去在朋友面前總能巴拉巴拉說個不停的我,到美國卻成了個鋸嘴葫蘆。
剛開始我總把這種揮之不去的格格不入感歸因於自己還不夠地道的英語,但其實並非如此。也許大家總是覺得自己在說話時是根據自己的語言知識選取合適的辭彙,再通過自己的語法知識將其串聯起來,而後組成完整的句子表達出來。然而事實上,根據語言學的理論,每一個社交語境下都有相應的語域(Register)存在,而人們在表達時只是習慣性地使用了大家都傾向於使用的相同的表達罷了。舉個例子,被道謝之後脫口而出的一聲「不客氣」,有多大成分是真心覺得對方過於客氣了,不必向你道謝呢?只是大家習慣了被道謝之後要這樣禮貌地回復罷了。同理,當被對方以 「How are you」 問候時,回答 「good」 的人還真就未必覺得自己當下的感受多麼好,只是出於習慣而已。
哈密兩大食堂之一Commons的招牌麵條,每周一到周五中午供應,配料豐富可自選。
初到美國的我尚未習得這種在英語中廣泛存在的問候方式,所以才會這麼彆扭。時間長了,回答得多了、習慣了,自然就會覺得好很多。同樣的情況還有 「Thank you」 和 「Bless you」 等。來到美國之後我才開始把 「Thank you」 掛在嘴邊,大概都是拜託食堂大哥大姐們打菜時逐漸練出來的。此外,進階版的情況還存在於 「How was your weekend?」 「How』s your life going?」 之類的問句中,往往需要你給出一個心情的概括之後加一點簡要的說明。然而該說明到什麼程度,就要根據提問人的身份以及你跟對方的關係判定了。
很多情況下,帶給我最大壓力的並非回答這些問題本身,而在於在回答之前的猶豫以及回答過程中的不流暢。別人都能輕鬆回答的問題,你要猶豫這麼久,是不是因為英語不過關呢?明白了並非如此以後,自然就能夠安心地給自己更多時間,逐漸習慣這裡的對話模式了。
需要注意的是,習得了一種語域後並不代表就永久地掌握了。大二秋季剛開學時,在國內浪了三個月、一點英語都沒聽沒說的我樂顛顛地返了校,又一次經歷了那種在問候語上張口結舌的境地。
還能怎麼辦?只能從頭撿起了唄。
能習慣第一次,就能習慣第二次,嘿嘿。
第二個困境依然來自於日常交流。在國內時,我所聽到英語的來源往往是課堂中的老師與同學們。在這個情景下,往往大家的口音趨近於相同,環境比較安靜,語速適中,大家都知道各自所說的內容不會超出課堂的範疇,所以理解起來往往是很容易的。
然而,來到了美國之後,老師同學以及學校員工們都有不同的背景,口音不同;對話發生的場所不僅僅是課堂,更有可能是在教學樓內、食堂內、宿舍內、路上,可能安靜更有可能嘈雜;情緒鎮定的時候可能語速還適中,激動起來可能就語速突突突快得跟放機關槍一般;對話的內容更是五花八門,學術體育音樂八卦無所不包,時不時還蹦出幾個本地的俗語之類,讓你懵逼得不行。
那麼問題來了,對方跟你的對話過程中,有一部分你沒聽懂,怎麼辦?我知道不少人都會說,問回去呀!然而你有沒有想過,當對方在巴拉巴拉說個不停的過程中突然打斷對方提問,會不會讓對方不愉快?就算不會,如果一連提好幾個問題,會不會影響對方講話的興緻?如果開口詢問了一次、兩次後依然沒有聽懂,會不會很尷尬?
也許不會,但萬一會呢?壓在我心頭的,正是這沒完沒了的顧慮,而一個猶豫的功夫,話題就已轉到了下一個,於是就這樣失去了發問的機會。更可怕的是,提問本身彷彿就證明了自身英語的薄弱,於是我更加不願意讓提問使得自己的弱項暴露出來。
山下小店Mitsuba,這裡有我吃過最好吃的鰻魚飯和味道不錯的壽司,打牙祭的好選擇。
當然,如果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說課堂上的某一個概念沒有聽懂的話,我還是會老老實實地記下來,然後課後問教授的。然而日常對話的複雜性就在於,很多對話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意義,也許不必較真,笑一笑就能混過去了,沒有任何影響。於是被萬千同病相憐的小夥伴們下意識採用的策略便應運而生:不懂裝懂。
不要笑!不到萬不得已,誰會採用這樣的策略呢?也許你已經心理壓力很大了,當下對開口確認對方說話內容有巨大的抗拒和不適的話,原諒自己一把,混一下也無妨。如果下次遇到了相同的狀況,而彼時的心理狀態好一些的話,再開口問又如何呢?不要以為我小題大做,只有真正置身於這個環境中,才會開始感受到環境施加給自己的壓力會給你的心理狀態帶來多麼大的影響。無論如何,照顧好自己,保持一個好的心理狀態比什麼都重要。
文章內容轉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meeloun論文網小編進行刪除,更多留學新聞資訊請訪問meeloun教育網。
推薦閱讀:
※速報|歐洲大學2018申請期限及英國大學申請時間表
※愛丁堡藝術節參展藝術家全國徵募啟動!
※香港留學簽證全攻略
※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作品集應該如何準備?
※非985怒拒LSE, IC兩所英國頂級名校,最終在UCL巴克萊建築學院讀書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