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服飾,不同的世界觀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在相對穩定、自閉保守的狀態下, 儒和道學說信仰互補互助地融合,匯成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主流。儒家美學從社會整體的審美角度來要求人們著裝的外在形式美和內在品質的氣韻美相一致,體現了強化理想人格和道德修養的服裝造型觀念,把表裡如一、內外兼顧的個性美融入整體統一、秩序分明的社會風尚之中;道教認為:純自然的的狀態是人類最理想的狀態,服飾也應順其自然、趨向自然、展現自然的人格精神,服飾造型上的簡約、質樸、減少繁瑣的裝飾並不等於精神上的匱乏、並不影響服裝的美感,在盡量與自然貼近、相融的過程中漸漸達到無我境地。

服飾上追求自然地遮蓋人體、不以自我誇張、炫耀為目的,不大肆表現個體。服裝的寬鬆離體使人身心自由、無拘無束,穿著時油然而生一種休閑的愜意、輕鬆自在的舒適感,體現了融己於自然的脫俗境界。

西方人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主人,是世界萬物的主宰,以自我為中心、竭盡全力地開掘人的力量、釋放人的潛能。思想上主張拚命地抗爭,使私慾膨脹,在服飾上大力表現個性、強調誇張了人體之美,不同程度地違背了自然規律,與中國傳統的美學觀念形成鮮明的對比。

中國人的服裝造型上,不追求明確的立體幾何形態、不追求誇張 的立體效果。中式的寬衣服裝在擺放或懸掛時像畫卷和布料一樣平整、一目了然、盡收眼底,展現了二維平面的大方氣度和坦蕩胸懷;當穿在身上時,起伏連綿的衣褶和曲直纏繞的襟裾營造了有遠有近、有虛有實、活潑生動的三維立體效果。

在造型上忽視了人體三維造型 相一致的精確數字,用這種沒有凹凸的平面裁剪法求得了一個自成紋理、和諧統一的空間造型,這種空間的空間造型更趨於整體感。西方人在塑造美學觀念下產生的是竭力表現人體的立體裁剪服裝,無論是掛在衣櫥里還是穿在身上,或者行走起來,都沒有太明顯的變化,始終保持著相對靜止的立體幾何空間效果。

西方的服飾空間 意識是在中世紀以後形成的,反映了西方人對空間的探求心理,有著明顯「自我擴張」的心理動機:渴望佔據更多的空間,於是增大服裝的造型體積,將服裝視為一種擴大自我肉體的工具。這種誇張服裝造型,使人與自然整體之間、人與個體之間保持著一定距離,反映了西方人的宇宙觀,也反映了人與自然萬物、心靈與環境、主觀與客觀的對立性。

體現和繼承古代服飾的精髓,是現代服飾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只有充分理解古代服飾中的深刻內涵,現代服飾才能融會貫通,而不是照搬與模仿,正如服裝設計師馬可說得那樣:「設計師要求去掉中國的形,留住中國的魂」氣韻就來自於服裝的靈魂。今天的服裝造型設計上所要表現的時代氣韻就是:讓民族精神融入世界精神,讓古代精神融於未來精神,把東西方不同的美學與哲學觀念下所表現的不同神氣與韻味互補地強化和體現。

設計師們簡單的設計語言和視覺 要素要以理解神韻的境界和眼光去設計,才會使作品平中見奇。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是人類持續發展的共識。東西方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服飾文化古往今來永不停歇地在共化和異化,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二十世紀時尚的未來走向:服裝造型的外在形式美可以千變萬化,但要傳遞給人們的是,透露著時代氣息的內在氣韻美。

推薦閱讀:

2018春流行開滿花的衣服,你收入囊中了嗎?

TAG:服裝設計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服裝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