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和焦灼之外,我們來聊聊短視頻內容付費
最近短視頻市場好消息不斷,繼梨視頻獲6.17億A輪融資之後,二更緊隨其後,宣布完成1.2億人民幣B3輪融資。
和平台方一樣,短視頻的內容生產者同樣受到資本的青睞,前不久,有美拍一哥之稱的浪漫生活短視頻博主「劉陽Cary」就獲得了數百萬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根據艾瑞諮詢的報告,預計到2020年,中國短視頻行業規模將超300億。
但是,和火熱相伴的是焦灼。前門的整改大潮來勢洶洶,自家後院的短視頻變現前途尚不光明。於是,我們在短視頻行業看到許多新的嘗試,一類從內容突圍,另一類創新在變現模式。比如,從垂直文史領域切入,採用內容付費的「看鑒」,前者很好理解,但後者卻少有行業先例可以借鑒。
沒有成熟的領跑者在前,人們對短視頻內容付費這一商業命題的疑慮,就必然牽涉方方面面:用戶還會為什麼樣的內容買單?為什麼會花錢在短視頻上?短視頻內容付費要怎麼付?最後不可避免的是,現在這個行業怎麼樣了?
01
短視頻內容付費,本質上還是花錢買內容。能讓人們乖乖掏腰包的內容,可以不完全歸納為三個特點:有用、排他、獵奇。
談到付費內容的特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有用,「認為有用」是群體性焦慮的解藥。不管人們的目的是增加談資、補充社交貨幣,還是提升個人知識技能,付費門檻都被認為能夠自動篩選優質內容,並且節約注意力成本。付費行為完成那一瞬間的滿足感和充實感,是當代社會普遍的精神鴉片,也是拉動商業馬車的永動機。
有用之外,人們也會為排他和獨家的內容付費。具象化來說,就是版權。用戶跟著內容走,長視頻平台和音樂平台在版權廝殺中應該都深有體會。
獵奇的內容滿足的是窺私慾,雖然需求龐大,但這類內容也不可避免的成為重點監管區域,在短視頻內容日漸規範化的大趨勢下,這類內容顯然不是平台的長久發展之計。
如此看來,看鑒提供的短視頻其實主要集中在人文、地理和歷史領域,相比目前佔據短視頻市場大半江山的娛樂化內容,在獲取知識、增加談資上自然是有用的。央視紀錄片背景的團隊給看鑒帶來了一個優勢:3000多個小時優質歷史地理文化紀錄片的版權,其中不乏《河西走廊》、《故宮》和《帝國的興衰》這樣級別的作品。「人無我有」的重資產模式或許是看鑒收費的底氣。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互聯網提供給人們的選擇那麼多,如果我想了解人文歷史,大可以看電視、看在線長視頻、聽音頻、讀圖文……用戶為什麼會為短視頻上的內容付費?
02
隨著視頻網站會員制度、數字音樂專輯等的推出,網民為優質互聯網內容付費的習慣在逐漸養成,市場教育的程度也已經顯著提高。截止到2016年底,在線視頻、音樂、遊戲的付費率都已經超過了4%,並且這個數字還會繼續上升。不可否認的是,內容付費市場潛力巨大。
移動閱讀、長視頻、音頻、音樂……互聯網上從來不缺那些或有用的、或排他的、或獵奇的值得掏錢的內容,人們為什麼還要為短視頻上的內容付費?
對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是要回到媒介形態上來。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上說:「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內容,從而最終能夠控制文化」。就這個意義上來說,媒介變成了其內容的隱喻。因此,波茲曼呼號的「娛樂至死」也就不是針對電視所展示的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在於所有的內容都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
波茲曼時代的電視就是今天的互聯網,互聯網上存在的多種媒介形式,自然偏好不同類型的內容。如果從廣義上來看,可以按照終端不同把互聯網分為兩大類: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和基於PC端的傳統互聯網。針對前者的移動、實時、連接等特性,自然催生出短平快、抓人眼球、便於分享的碎片化內容。
再把視野收窄,具體到移動互聯網,音頻、視頻所偏好的內容也不同。從媒介特性來說,音頻是有分寸感和距離的,其特點無外乎碎片化、伴隨性和沉浸感。前兩點完美迎合了用戶緩解自我焦慮的需求,而沉浸感則會帶來更私密的個人體驗。所以目前的付費音頻內容集中在知識付費和情感交流兩個方面。
至於視頻,橋接的是最吸引注意力、最具衝擊性的視覺內容。視覺滿足是剛需,2017年,在線視頻付費用戶的規模就已經達到217.9億元,未來兩年仍將保持60%以上的增速持續擴張。這裡的在線視頻付費,指的是視頻網站上的長視頻。
長視頻和音頻付費風生水起,但是二者並沒有窮盡內容付費的選擇。長視頻動輒半個鐘頭以上的時長無法實現內容的空間並置,而音頻雖然不會跟其他成熟平台入口爭搶注意力,但畢竟不夠生動。於是,更輕、且信息承載量更豐富的短視頻也會成為內容付費的重要構成,未來將大有可為。
03
一直以來,賣廣告和賣商品是短視頻行業比較主流的變現方式,在回答了上面兩個問題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短視頻內容付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甚至是必然性。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具體操作的問題了。目前,短視頻的內容付費主要有三種方式:用戶打賞、會員制付費、購買特定內容產品。
在直播行業比較常見的打賞到了短視頻領域,看起來像是個不倫不類的舶來品。去年夏天,火山小視頻宣布推出「火苗計劃」,成為第一個推出打賞功能的短視頻平台,其希望藉助打賞這一機制,激勵內容創作者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質內容。
但打賞這一行為天然的適配直播這一高度互動的場景,離開了荷爾蒙和多巴胺的催化,短視頻想要從用戶的理性觀看中賺點外快,恐怕不容易。
會員制付費和購買特定內容產品這兩種方式,在長視頻和音頻內容平台的應用比較廣。而在短視頻平台上,目前仍處在探索階段。早在2016年,秒拍就計划上線付費觀看功能,但業內人士多不看好,原因是秒拍偏娛樂化的內容很難讓觀眾覺得錢花的值。於是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比較成功的案例有新片場推出的付費系列短視頻:《電影自習室》,主要面向初級電影愛好者,分享影視方面的技巧、心得。一共推出16集,單價299元,預售階段賣了100多萬,兩個月期間共賣了近200萬。
另外,看鑒的短視頻內容付費探索的成果也相當不錯。截止目前,看鑒一共推出了37個付費專輯,內容涵蓋歷史、民俗、地理等人文內容。每個專輯都有10條左右的短視頻,每條視頻長約3分鐘,每個專輯的單價從1塊到79塊不等。銷量也達到了50萬份。
除了單獨購買付費專輯以外,看鑒也提供了價值198塊/年的暢想學習包,其實有點類似於平台的會員制,繳納年費之後即可享用所有的付費內容。目前看鑒的會員數已經達到了1200萬,以18-35歲的中青年為主,且男性佔到總用戶數量的64%。
04
不過,短視頻用戶的內容付費雖然已有苗頭,但還很青澀,能不能像直播打賞、長視頻和音頻付費那樣培養出習慣,主要還得看兩點:一是能否持續輸出高質量的內容,二是能不能解決付費用戶的痛點,從而提升復購率。
實際上,對平台來說,推出單個成功的付費短視頻產品並不難,難就難在長久穩定地輸出優質內容。目前看鑒有2000多條原創視頻,並且其更新速度能夠保證在每天兩支視頻、一支音頻、一篇文章和一張圖鑑。這一方面得益於上文所提到的3000小時獨家版權內容,還有由央視專業的視頻采編人員組成的內容製作團隊;另外一方面,作為PGC短視頻平台,其他機構的入駐也在為看鑒的內容蓄水池注水。
當然,看鑒在內容付費收入以外,還有B端的紀錄片製作、視頻產品製作、版權等等盈利來源。收入結構的多元化也是內容穩定產出的保障。
另外,看鑒上除了付費內容,還有大量免費內容,前者服務於高端客戶,主要的目標是「有用」,而後者則是主打「有趣」,想要從外部渠道上儘可能多得收割流量。付費內容和免費內容目前分屬於兩個不同的製作團隊,從選題標準和生產方式都是兩套體系,目的是形成流量和內容反哺的良好生態。
看鑒在人文歷史垂直領域的短視頻內容付費嘗試,就如投石落水,至於其能漾開多大的漣漪、能否成功撕開短視頻變現的突破口,還需探索。
至少,精品短視頻更有未來,短視頻的工業化、付費形態等等,留待市場逐漸成熟。
推薦閱讀:
※看「乾貨」文章的時候,你到底在看什麼
※知識付費治好了多年的老失眠
※為什麼要拒絕知識付費(下)
※判官:談知識付費,為時過早
※平台批發用戶零售 秒啊卡位知識付費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