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起源(一)

想要知道語言的發展機制,首先要知道語言的起源;想要知道語言的起源,歸根結底還是要知道語言為什麼會產生。語言是一個群體性活動,沒有群體,語言不會產生,所以探究語言起源也就變成了探究人類起源,探究人類發展和群體行為的一個過程。今天的文章里將會講兩方面:1. 語言是如何興起的;2. 人類的哪些其他行為間接影響了語言功能的發展。

(註:進化論在語言起源及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果您不相信進化論請按ctrl+W或command+Q。)

照例先寫結論:語言的發展是多種作用共同形成的,並且人類語言興起也有極大的運氣在裡面。

語言是如何興起的

首先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人類的發展歷程:人類是由700萬年前的古猿進化而來,在250到300萬年前能人(Homo habilis)出現,此類人已經會用石頭製作簡單的工具;約200萬年前形成直立人(Homo erectus),顧名思義,即可以用雙腿直立行走;30-40萬年前海德堡人出現(Homo heidelbergensis);20萬年前智人(Homo Sapiens)形成,也被我們稱為現代人,延續至今。下圖是人類頭骨發展的過程,由此可見在智人階段,人類的頭骨和我們現在的頭骨形狀就很接近了。

說到人類頭骨,人腦的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下圖可以看出來人腦並不是物種間最大的,也不是溝回最多的,但是為什麼語言會只在人類這個物種產生呢?(其他群體性動物也會交流,像鳥叫或蜜蜂跳舞等等,但是演化語言學並不認為這是語言,以後的文章會重點提到這一點。)

在Fitch的書中,他寫到:"overall brain size may provide one of the major handles that natural selection can modify directly...it is therefore likely that selection for one or more specific types of intelligence (e.g. toolmaking, extractive foraging, social intelligence, etc.) might have led to the sorts of neural changes necessary for more complex semantics or syntax. (Fitch, 2010: 290)",簡而言之就是腦尺寸越大,可處理的功能越多,這些功能也包括處理繁複句法和語義功能,這就為人類語言的發展鋪下一塊很重要的墊腳石。

以上提到的腦部功能發展只是一個輔助作用,人類語言基因的產生才是最重要的環節。這個基因叫FOXP2,也叫叉頭框P2基因,位於人類第7對染色體上,屬於KE家族。

FOXP2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人類FOXP2這個基因是由突變而來,並且有其他很多動物也攜帶著這個基因,例如猩猩(orang-utan)和老鼠(mouse),如下圖所示:

若缺失這個基因,則會患語言障礙(verbal dyspraxia),並且也會影響腦部運動控制(non-verbal deficits in fine motor control),智人形成以後,此基因隨著智人一同進化,逐漸人類語言慢慢形成。

如果對人類起源和腦部發展有興趣了解更多,請戳以下鏈接:

人類都起源自非洲嗎??

www.zhihu.com圖標

下面這兩個Smithsonian Human Evolution Timeline的這兩個鏈接都以直觀的方式標明了人類發展的起源時間和發展類型,Enjoy!

Human Family Tree?

humanorigins.si.edu

Human Evolution Timeline Interactive?

humanorigins.si.edu

人類的哪些其他行為間接影響了語言功能的發展

上一部分說到了FOXP2基因對人類語言的產生起了基因方面決定性作用,這一部分講講人類製造工具這一行為對語言發展起到的貢獻。

人類的工具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在250-170萬年前,奧爾德沃(Oldowan)石器出現,170萬年到3萬年間,阿舍利(Achulean)工具遺迹被發現,莫斯特文化(Mousterian)緊隨其後。想必大家對一句話一定不陌生:」人類與其他物種最大的區別就是會使用工具「,這句話一點沒錯,因為使用工具這一行為也促成了語言的發展。 「Toolmaking and language share a basis in more general human capacities for complex, goal-directed action (Stout et. al., 2008: 1939)」,由這句話可知在人腦中,語言區和工具區所在的部位大致相同。Stout & Chaminade (2012) 在論文中提到,下圖綠色區域是和人類語言部分相關的腦部活動區,橙色部分是人類製造工具相關活動區,藍色為語言產生時特定活動區,並且研究表明PMv區域為語言和工具交叉激活區,由此可見人類會使用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腦部語言功能區的活動,語言的發展也因此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D. Stout, N. Toth, K. Schick, & T. Chaminade. (2008). Neural correlates of Early Stone Age toolmaking: technology,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human evolutio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363, 1939-1949.

Fitch, T. W. (2010).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4th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ader, S. M., & Laland, K. N. (2002). Social intelligence, innovation, and enhanced brain size in primat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9(7), 4436-4441.

Reynolds, P. C. (1993). The complementation theory of language and tool use. Tools,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human evolution, 407-428.

Stout, D., & Chaminade, T. (2012). Stone tools, language and the brain in human evolution. Phil. Trans. R. Soc. B, 367(1585), 75-87.

Stout, D., Toth, N., Schick, K., & Chaminade, T. (2008). Neural correlates of early stone age toolmaking: Technology,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human evolutio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3(1499), 1939–1949.


推薦閱讀:

TAG:語言學 | 語言演變 | 人類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