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性與格局中逆襲
這幾天聽了兩場毫無關聯的講座,對我啟發很大,今天在這裡把兩場講座的共同之處分享給大家。
他們當中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兩個詞,一是「理性」,二是「格局」。
兩個詞對我們而言很熟悉,卻也很陌生。熟悉是因為我們經常見到或者使用它們,陌生是因為很少有人去深入思考它們背后豐富的含義,也就造成了大多數人的平庸。
言歸正傳。
理性,讓我們看清問題並能做出實質性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沒有進取的心態,恰恰相反,正是這種心態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自己的虛妄與輕佻。簡單地說,就是追求的目標早已經脫離了短期的實際能力。還是拿考試來說,本來成績平均水平班級的中下游,在某次考試臨考前你胡亂分析了一通突然覺得要是自己不那麼「粗心大意」、要是自己能把某某知識點「掌握」(背過),那麼自己考班級前五名完全沒問題啊。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或許你的名次沒進一步下滑,已經是很大的成就了。這就是非理性。
非理性在生活中很常見,只是不易被我們察覺,因為我們總是把這種非理性默認為「勵志」。我們都知道做每一件事背後都有一套激勵機制,只要你能做好,就會受到激勵,然後鼓勵自己接著幹下去,取得更高的成績,然後自己就會向著更高層級的目標邁進。這是一種良性循環。但是非理性目標就不一樣了,它本身若是沒有狗屎運般的好運,那時絕對不可能做到的。不然,人家費了經年累月的時光取得的成績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被什麼都沒有單純靠非理性想擁有的你超越了,這還算是公平嗎?反而這份非理性還會因為你沒有達到目標帶來消極的思想,消耗著你越來越少的自信還有挑戰自我的勇氣,最後在惡性循環中越陷越深,自然一片凄敗與無奈。但這怨不得別人,完全是自己太過眼高手低。
所以說要想進入正循環的狀態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那就只能去腳踏實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當然適當的拔高一點,給自己一點挑戰,倒也無妨,不過是再敦促自己再努力嘗試一下罷了,但心裡一定要有對這件稍稍拔高的事無法完成的心理預期,平靜地看待這一切。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畢竟本來這件事就是在自己能力範疇之外的,現階段做不到也很正常,既然暫時也沒有這個實力,那就厚積薄發,自己再努力準備下一次就好。
無論做什麼,我們都需要這種理性。定目標也好,分析問題也好,不能單靠自己的主觀臆測,只靠自己的理想化的盲目的預期來衡量一件事情,而是要在想法之外尋找真真切切可以作為支撐的證據。畢竟,人的差距是一點一點地顯化的,一口吃不成胖子,總要去從最實在的問題一步步解決掉它。
一無所有,那就只能靠格局逆襲
有的人靠的是天賦異稟,有的人靠的是自身或者家庭的身份地位,而像我們這些最廣大群體中的普通人,要想逆襲,那就只能靠自己的格局,也就是自己的三觀和視野了。
格局決定了你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還是舉一個例子,比如你聽說山上新長出好多非常美味的蘑菇,作為一個吃貨,雖然懶點兒但為了吃到這種天然美味,你一大早就趕到了山腳下結果發現有非常多的人同樣是來采蘑菇的。在現實情況下,大部分人會被人流裹挾著登山採摘,僧多粥少,收穫寥寥無幾,反而浪費了大把時間用在爬山上。
但是如果你能換一種思路,會怎樣呢?
也許你會發現山上還有好多可口的野果,倒不如自己去摘那些沒有人跟自己搶的野果去售賣,然後用換來的錢去買蘑菇呢?在你並沒有破費多少的情況下你依然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再比如,當沙漠里爆發「淘金熱」的時候,為什麼你寧可去隨大流碰運氣發財,也沒有想到沙漠里缺水自己倒不如去賣水給這些淘金的人呢?
不怪你想不到,而在於自己根本沒有這種換位思考的意識,也就是沒有這種格局。
格局的提高除了先天性因素我們不能改變,但是依然可以通過學習來提高認知,提升格局。
所謂的格局高,其實本質上還是自己掌握的信息比別人多,這樣才能實現抄近路走得比那些有資本、層次高的人最後到達一樣遠的終點甚至更遠,這就是一種逆襲了。那麼問題就簡單了,去掌握更多的信息就好。該怎麼做?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師點悟。
俯下身子去多讀書廣泛涉獵,走萬里路見識不一樣的風物,去報班去觀摩大師的演講,這些都會明顯提高自己的格局,即便一時無法體現,但那只是還沒有到時機。相信自己現在學習到的一切,在未來一定會有一個時間節點淋漓盡致的發揮,只是怕時機降臨時自己沒有在現在做好充足的準備。
道理永遠很簡單,但說和做從來是兩碼事。大道至簡,知易行難;知行合一,得到功成。其實自己知道的每一個美好的品質和能力點,自己要是能堅持下來一咬牙走到黑我想也是會成為一個很偉大的人,只是大部分人只能是別人光彩生活的看客,能去體諒別人為了擁有這些擔負的苦痛與疲憊,卻從未想過自己也受得了苦去磨礪羽翼能有朝一日一飛衝天。
推薦閱讀:
※2017.06.18 人總能做到諸多自己不曾想像之事
※應用物理專業有什麼出路呢?
※手把手教你在大學裡作為學渣如何逆襲
※有哪些只能在大學做的事情?
※oppoR11和vivoX20哪個好?建議買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