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次的西南航空事件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這幾天,航空圈最大的一件事莫過於美國西南航空的發動機空中「爆炸」、飛機失壓事件了。事件中,唯一一名死者是一名女性銀行高管,當時坐在窗邊的她被半個身子吸出機艙外,雖然被周圍的旅客拽回,但最終還是傷重不治。

其實,正如我們之前多次強調的,航空安全的進步都是依靠血的教訓的累積,關於這起事故,我們也還是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首先,請記住:不管什麼時候,都請系好安全帶。在高空出現航空安全事件的時候,安全帶幾乎就是維繫你安全的最後一個屏障了。

安全帶的存在,不僅僅是讓你不被「吸出去」,在遇到氣流顛簸的時候,它也能儘力讓你待在自己的座位上,而不是在機艙內「漂浮」。不過,筆者覺得,這起事故倒可以幫助空姐們在未來少廢口舌勸人系安全帶。

另外,安全帶也請繫緊一點,很久之前我們曾寫過1973年最離奇的空難:一人從萬米高空消失 兩年後再現身一文。與本次西南航空類似的是,當時那架DC-10客機一側的發動機發生非包容性故障,碎片擊穿了舷窗,導致窗邊一名旅客被吸出遇難。

1973年,美國國家航空27號航班的DC-10客機3號發動機在高空爆炸。碎片擊破了舷窗和機身

但當時可以確定的是,該事件中的遇難乘客實際上是系了安全帶,不過安全帶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這名乘客由於獨自坐一邊,直接被吸出窗外,而遺體則在2年後才被發現。

在地面被發現的西南航空涉事客機零件碎片

第二點,請多看看空乘們在起飛前做的安全演示。

這次西南航空在高空發生失壓,隨後機上氧氣面罩落下。但有乘客抱怨,戴著氧氣面罩也很難呼吸。

不過事後拍攝的照片顯示,大家戴氧氣面罩的樣子千奇百怪。有隻罩鼻子的,有隻罩嘴的,概括來講,他們都戴錯了。

事實上,在起飛前空乘的演示過程中也可以看到,應是把口鼻都罩入氧氣面罩中,另外,後面的鬆緊帶也需拉開,再老老實實的套在後腦勺上,能緊一點就緊一點。這有點像平常大家戴3M口罩,本質是為了減少漏氣的可能。

在高空中發生缺氧並不是什麼好玩的事,不好好戴氧氣面罩,人或許能在幾分鐘內失去意識,如果飛機沒有及時降落到合適的高度,那麼缺氧甚至能給旅客帶來永久的損傷。

第三點,不要糾結飛機坐哪才安全了,事實證明,真出現事故,哪都可能不安全。

之前曾有各種論調,我們可以簡單例舉下:有說坐緊急艙門旁安全的,說是方便逃跑;有說坐中間翅膀旁安全的,說是這裡是飛機最堅固的位置;有說坐機尾的,說離地遠。

此次事故乘客座位就在機翼附近,這個位置在觸地事故發生時且飛機沒有爆炸時的確算存活率較高的一個地方。但是,在出現事故之前,沒人知道這個事故是怎麼樣的,就像這起事故中,人被吸出就難以挽救了。所以探討坐哪意義並不大,不如老老實實遵守航空規定來得實在

2011年,西南航空曾出現的一起失壓事故。當時,涉事的737-300機頂蒙皮被「掀開」一個小口

第四點,真的不要覺得歐美航企飛安會比中國航企好。

很多人依舊抱有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態,但客觀講,中國大陸絕對是世界上民航安全係數最高的地區之一

美國航企有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平均機齡比較大,比如這次出事的西南航空737-700就有17.8年機齡。雖然說機齡大保養好也可以繼續飛,例如對岸那幾架20多歲的麥道-82,若非台民航部門不讓了,可能還要再戰個幾年。但從安全性上講,是肯定不如新飛機的。

而且,從違規被罰記錄上看西南航空也稱不上好,借用航空博主@翼尖小翅 的一條微博大家或許能體會一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類似的非包容性故障西南航空是經歷過的,如果加大對涉事發動機的排查,或許能避免此事的發生。

最後一點,相信你們的機長和乘務,他們受到的訓練能保證,在大部分惡劣情況下,將你平安帶回地面。這一點,不論不國內國外,都是如此。


歡迎關注網易航空微信公眾號(ID:wyair163)

作者:Henry Lin

有態度航空,請出示登機牌


推薦閱讀:

2025要投入使用的超音速公務機能成為現實嗎?
《航空公司面試360全方位解讀》
飛行員會在什麼情況下喊mayday?
電影《迫降航班》中的機長到底是英雄還是罪人?
無人飛機前景怎麼樣?

TAG:航空 | 飛機 | 空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