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經驗談12 | 一路搖滾到UCL:華農姚天元
點擊上方 RAC設計課堂 關注我們
「我熱衷於將自己腦海中無限的空想,具象化地呈現給觀眾們看。相比於語言表達、文字力量,設計更像是一種具象化模式的綜合體,以極具感染力的多方面詮釋,溝通不同人群的心。」
姚天元
華中農業大學 園林專業
GPA 82/100 IELTS 6
OFFER:
倫敦大學學院UCL Urban Design(最終去向)
建築聯盟學院AA Landscape Urbanism
愛丁堡大學 MLA
謝菲爾德大學 MLA
謝菲爾德大學 Urban Design
曼徹斯特大學 Architectural and Urbanism
在我不羈放縱、飛揚跋扈的前二十年人生中,「思考」與「證明」也許是對我最簡單的概括與最合適的代名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開始熱衷於思索每一件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事物,而也正是這種近乎不受限制、理想化的思考狀態,讓我迫切地想要尋找一種方式,恰到好處地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在接觸了演講朗誦、主持、新聞記者、樂隊等一系列語言表達類活動後,我終究沒能逃過根深蒂固的對於設計的執著。還好,現在來看,我沒有選錯。
與設計的初始緣分,也許是來自於童年時期對於積木與樂高玩具的熱愛。那時的我只是漫無目的地將積木搭建成自己心目中最美好的樣子,一座房子、一座城池。而這種對於設計的原始執念,如隱性基因一般,在未來的十年後,在那場所謂「高考」的強心針地強制性催化下,經歷著爆發、沉淪、再爆發的鏗鏘作響,最終成為了我自己勉強認可的能夠「戴著鐐銬跳舞」的優雅模樣。
相比於同齡人而言,我的累計四年的設計軌跡顯然沒有那麼輝煌,甚至一度曾想過放棄。也許是對於一切事物的天生不服,也許是厭倦了聽到「不行」、「規範」這樣的字眼,前兩年的設計生活可以說是在玩忽職守中度過的。於其在禁錮與打破禁錮的纏鬥中拼的頭破血流,我更願意在舞台上爆發、在文字遊戲中暗藏隱喻。
感謝2017年1月份的不期而遇,我被重新拽進所謂「設計」的「牢籠」。
正如我開始所言,設計於我,是相比於其他手段更加高效與直接的表達自己感性思索的工具,而與勾思唯老師、薛媛老師、Roy Lin、Pey Lung的相遇,讓我再一次回想起自己從未接觸設計,填寫高考志願時的對於建築、對於城市的憧憬。
一絲偶然的對於留學的好奇心,我誤打誤撞般地坐在了名曰「Studio」的課堂,遇上了一位儒雅中略帶幽默的設計導師。這是我第一次切身的感受到設計對我的吸引力,也第一次親眼看到真正的大神是怎樣做設計的。與同樣參加Studio的其他同學不同的是,相比於他們對設計課題的質疑、對教學方式的極度不適應,我從一開始便進入到一種樂此不疲甚至近乎痴迷的狀態。這是第一次我可以在設計上大開腦洞、抒發自己的想法,感謝勾老師,無論我的想法多麼偏激、多麼富有主觀情感,他總能耐心地聽完我的每一個觀點,並給予合適的意見。儘管已然是一位在哈佛大學斬獲各種設計獎項的大腕兒,我也從未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壓抑與否定。我非常樂意將自己對於設計課題的想法與一些策略分享給隊友們,在此也必須感謝每一位與我合作過的同學們,能接受一個話癆對你們的喋喋不休。
隨著對於設計的熱愛逐漸加深,作為一個有自知之明的設計小白,我明白自己對於理性策略與規則的理解還甚淺,這也是對我而言在做作品集項目時最大的困境。回頭來看,我的三個設計項目都始於自我的感性認識,再通過理性的分析與策略進行鏈接與實現,怎樣將自己的一廂情願變成能被大眾、被老師所接受的模樣是設計過程中最大的難點。
1 Common framework, landscape of food
城市、農村,可以說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具代表性的兩種大尺度構建框架。在中國過去發展的近80年中,城市作為發展核心,發生著無數次的更新換代,而發展中的農村、變化的農村模式僅以個例的形式存在。資源的不均衡、城鄉發展模式的差異帶來的是城鄉人群巨大的生活差異與生活質量差異。
從20世紀初期萊特創建的理想化城市Broadacre City出發,結合近年來在世界流行的土食主義、慢食主義,我們希望通過重新理解中國農村,剖析中國農村存在的種種問題,思索新的農村人群的生活模式,建立新的農村體系。
該項目是我參加Studio課程所嘗試的第一個項目,也可以理解為正式走向設計道路的「萬惡之源」了。
我希望通過建立一種城市+農村的生活方式,試圖打破「農村」與「城市」的定義隔閡,並藉助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與思想,在「亦城亦村」的環境下,建立最適合中國的生活模式。
設計最終也結合文化與社會資源,通過增加農村的社會資源以解決農村人群為了更好的生活條件不得不選擇遷入城市的問題,而傳統文化則是我認為的千年來中國人群完全適應的固有思想,以恰當的方式進行文化與資源的置入,也許就會帶來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城鄉遷移主要原因,無非在於鄉村各種社會資源的匱乏。如醫院、學校、工作崗位、交通等。根本上的改變農村,就必須根本上改善農村人群的基本生活。
在我的設計中,城市本身就是一個大的合院體系,而對於「農村包圍城市」的農村邊緣化模式,在我的設計中,我對此進行了顛覆性的反轉。如果把城市版圖看作是一塊方寸正好的棋盤,那麼每一種圍合代表了對物質的佔有。這種佔有情節在中國棋類遊戲中以最簡單的黑白模式體現,而放到更加廣大的古典哲學層面,就是一種相互的制衡與必要的依附。
城市系統包圍農村、農村包圍農田、農田包圍自然的反轉模式則是我對新型城鄉系統的暢想。當你看到農民能在家中守護自己的一畝四分地,能夠選擇在不同的季節著手於不同的工作,可以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和娛樂手段,並不忘自己的身份,對於自然的美好觸手可及時,也許農人與城市人的本質區別就會被瓦解,而文字的歧義與城鄉的差異也許就能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改善。
但不得不說的是,common framework並不是一個有正確答案的設計,也不是在尋找一個馬上就能解決問題的辦法。它的存在源於許多偉大設計師們,在職業生涯的晚年,對於未來的暢想與對當下的不滿足。萊特的廣畝城設想中,有許多想法直至目前也沒有得到實現,但其中的許多在當年看來的異想天開的目標,正在今日以各種形式存在於現在的城市之中。這種對於理想化未來的思索,對於邏輯生成的佐證,以及跨時代的探究,讓我體會到了在感性狀態下發現問題,在理性推測後衍生策略,以圖紙和文字形式呈現的樂趣。
2 Urban re-innovation —— 都市再創新
作為一個攻讀景觀專業,內心於建築設計躁動不安的人,我在2017年暑假選擇了一條最為艱難的道路。
這次的設計落實到了實處,我們需要對位於上海靜安區的,擁有80年歷史的歷史性建築——四行倉庫,及周邊地區進行創新性改造。
這次設計同樣是從感性理解出發,也正是這種對於體現個人想法的執拗心理,做四行倉庫改造設計的過程十分艱難,七月份的所有圖紙幾乎全部作廢,直到十一月份才將最後的設計敲定。
通過基址分析,我發現,在四行倉庫的周邊,有許多老舊小區,而被這些年代悠久的居民建築孕育的人們,似乎與四行倉庫素不相識。儘管有大量的老年人群與兒童,在缺少娛樂休閑設施的情況下,他們也不願親近四行倉庫。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保建築,四行倉庫也秉承其角色需要,保留著被炮火摧殘的歷史印記,靜靜的觀察著城市的發展。
青年人群將運動活動集中在危險的道路邊、老年人群將閑聊與遛狗的生活止步於狹小的小區道路里、兒童在集市中漫無目的地等待著下班的父母,活躍而又受限的三種特色鮮明的人群被我默默的記錄下來。
四行倉庫作為一個大體量建築,功能的脫節與閑置帶來的無非是建築使用的浪費,而稀少的訪客、默默無聞的當地居民作為一種該地區的常態,是否又為四行倉庫提供了講述歷史、傳承歷史的可能性呢?
藉此,我提出了我的設計宣言:我希望四行倉庫不僅可以記錄歷史,同時可以記錄城市本身。
我希望通過功能的置入重新建立四行倉庫與人群的聯繫,而現代都市功能與四行倉庫歷史牆面的交融則是一種在視覺形式上的,過去與現在的連接。如果在人們欣賞歷史時可以切身的將自己置入到歷史中去,在自己活動的場地下,可以融入到歷史的氛圍中,這種歷史傳承的可能性,讓我久久難以釋懷。
確定了老年人、青年、兒童三類人群,並結合三類人群進行全年新的都市置入,成為了我的主要設計策略。而設計的最大難點,就是怎樣選擇三種不同的建築形式或建築體量才能完美的契合不同需求的使用人群,通過怎樣的置入手段,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歷史元素不被破壞,且都市元素可以最大的體現。
在思考設計策略、設計形態、建模的過程中,我反反覆復進行了近十種不同的嘗試,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無用功,在惶恐不安中結束七月的課程後,四行倉庫的設計結果依舊不能合我心意。
而在這個讓人千萬種難堪與不服的情形下,非常感謝我的兩位導師Roy Lin和Pey Lung,在設計的初期便非常支持我的設計構想,儘管八月初的答辯和結果不如人意,他們依舊沒有催促我就此放棄,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敦促我重拾信心,並給予了大量的相關案例以供參考。最終在十月下旬,代表不同人群的三種量體被置入到了四行倉庫中,而最終的效果也大致讓我們滿意。
Pey的幽默搞怪配上Roy的沉穩,為這個設計課程增添了許多樂趣,而我也在七月份收穫了許多RAC的摯友,以至於過去了將近大半年,我仍對去年七月份每天凌晨兩三點從Studio 04教室傳出的陣陣歡笑聲念念不忘。
誠然,感性的具象化體現是非常困難的,非常感謝當時咬牙堅持,沒有放棄的自己,最後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設計中去,也許它不能被實現,也許它會受到來自多方的口誅筆伐,但我一直認為,設計就是一種相互的critique,我樂意於接受各種建議甚至批評,正是這種理性思考的碰撞,才能將一切幻化,在某一個節點上爆發為更加合適的事實。
3 other work —— Landscape Puzzle
其實每一個項目在畫圖階段對我來說都是十分頭疼的,因為有時許多個人想法無法被已有的圖紙形式和表現方法體現,我不得不思考如何創造一些更加適合自己的分析、適合於自己設計的表達。
Landscape Puzzle這個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
為了展現我對城市肌理的元素分裂與融合的想法,我嘗試使用拼圖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並藉由拼圖的形式,展開對於整體景觀的設計思路。用薛媛老師的話講,「我看的出你的設計野心,但是你需要更加直接的表示和更加有力的設計宣言」,非常感謝老師們的激勵,我才有機會仰望天空同時努力務實。
如果說設計申請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漫長的且痛苦的過程。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遠大的夢想,因此作為申請大家族的一員,我不甘落後,但為了實現自己的感性想法,我又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更多的嘗試,避免不了走許多彎路,甚至摸黑前行。
依稀記得在九月初時,因為沒有一個項目是已經完全做好的,心態爆炸的我一度想要GAP,但在老季、灝哥、周老師的一次又一次開導和鼓勵下,我放平了心態,在九月到十一月的兩個月時間裡,每天坐在圖書館裡,以一種「沉靜」的狀態畫每一張圖,把結果拋在腦後,從圖書館開門到閉關,我跟著考研最刻苦的那一批人一起奮鬥。
好在最後申請結果得以如願,這也是我漫漫申請道路上最大的慰藉。
我不得不再次感謝指導我的每一位導師,也許是我花光了大學前兩年的運氣,才能有幸遇到你們。每一位老師的想法和教學模式都與我的性格不謀而合,感謝勾老師讓我在鼓足勇氣嘗試重回設計道路的第一步就能實現跳躍,感謝薛媛老師不厭其煩的敦促與鼓勵,讓我拾起許多創造上的野心,而Roy和Pey則是為我的設計思路理清了邏輯,讓我做設計可以有理有據,落到實處。
因為我是一個充斥著各種腦洞的極端個例,我的申請之路也許不一定能得到大家的參考,但我認為,作為一個設計者,當認定一件事情、一種思路之後,就應該努力的求證,每一種道路都是具有獨特美感的,如果因為困難而選擇放棄,亦或委曲求全,終究會造成內心的不甘。我心中的那團「死火」終究是被我的執拗延續了下來,畢竟「它就要被熄滅了」是每一個人都不想看到的血淋淋的事實。
Roy老師說過一句話:走的對比走的快更重要。
工作、出國、考研都是人生道路的一個階段性試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條道路也許會比選擇人更多的一條路更有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覺醒期,覺醒時間的早晚則決定了個人的命運」,有自知之明的我知道在設計這一領域,我還只是一個才疏學淺的戰五渣。但我很慶幸我走在了一條適合我的道路上、遇上了適合我的明燈,讓我在漆黑的道路上,看到了一絲覺醒的希望。
歡迎關注我們的RAC官方公眾號(racstudio),關於作品集、留學、專業知識方面的問題,可私信我們的主頁菌~
http://weixin.qq.com/r/1ilZQWHERjw5rSUi93zE (二維碼自動識別)
更多信息盡在RAC官方網站:www.racstudio.cn
推薦閱讀:
※出國留學的必備物品清單
※這是我見過的最美新中式-國內別墅設計系列之二
※別笑,我的花瓶會動!
※妮可萊塔·切科利設計的插畫藝術
※退歐後的英國護照,你喜歡嗎?
TAG:留學申請 | 藝術設計 | 作品集portfol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