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李白三十歲
李白生於一個名副其實的「犯罪家族」,這個神秘的家族自古以來就以不羈著稱。關於李白的身世,最廣為人知的一個說法正與犯罪有關:
據說李白的祖上因為犯罪,被流放到碎葉城。而在李白出生後,他的劍客父親又殺了人。為躲避仇家,李白的父親白馬長劍、輾轉萬里,最終落腳在四川隱僻之處。李白本人自然也繼承了家族的大俠風範,十五好劍術,更猛的是,據當時密友回憶,李白年輕的時候曾親自「手刃數人」。
李白的確有一些殺氣很重的詩句,比如「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寥寥幾個字,殺氣撲面。再比如《俠客行》里的句子:"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怎麼看,都像是在講述自己父親當年殺人跑路的往事。李白的血液里,流淌著不羈。
不羈的人生,無論最終會走向怎樣的結局,年輕的時候都必然會爽到。我們總覺得李白心裡有特別多的苦——這是事實,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一件事,李白真真切切地爽過,而且爽了不止一次。
假如人生分四季,李白的一生,在三十歲之前都是春天。
二十歲之前,李白跟著俠客父親讀書學劍,瘋狂迷戀著司馬相如;二十歲之後,李白開啟旅遊模式,從附近的成都、峨眉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出三峽、登廬山、游洞庭、下金陵、往揚州。峨眉山月,荊門浮舟,廬山瀑布,金陵酒肆,觸目皆是新鮮。
道士、大俠、販夫走卒、風塵歌女乃至公務人員,見面就是通宵大醉,相見恨晚。離別並不真的讓李白憂愁,人生的種種奇遇,前面的路上還多著呢。這有趣的人間,每個年輕人都會迷戀。
幾年之後,不羈的李白也想家了。那年李白二十七歲,一介布衣,除了不羈的才華和猛烈的英俊一無所有。返程的旅途中,李白去姓許的人家蹭了幾頓飯,不料十八歲的許姑娘就此芳心暗許。面對突然的少女傾慕,李白肯定會想到八百多年前,自己的偶像司馬相如老師,因為司馬老師當年也是這麼搞到對象的。李白不啰嗦,立刻結婚。
童話故事裡,流浪的王子碰到公主之後,兩個人就會過起沒羞沒臊的生活。李白與許姑娘也沒有跳脫出這個俗套。李白對自己的新婚生活十分滿意,那狀態被他概括為兩句話:「朝共琅玕之綺食,夜同鴛鴦之錦衾」,白天吃吃吃,夜裡羞羞羞。只是,和童話不同的是,成年人的世界,人生不會因為結婚而自然完滿。
童話里的人單純又愚蠢,現實中的人往往心不甘。
李白在這趟旅行剛開始時寫下這樣的詩句:「莫謂無心戀清景,已將書劍許明時」,意思很簡單,人間美景不能太過流連,因為時代在召喚。宇宙開闢,生人無窮,又有幾人能趕上一個真正的盛世?李白可愛的地方在於,他嘴上說著不能貪戀,還是結結實實地過了三年蜜月,一點沒含糊。
開元十八年,春盡之時,李白由東南向西北,穿越河南遼闊平整的鄉野,第一次到達長安,那年李白三十整。
李白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人生的春天即將就此結束。文能驚天地,劍能泣鬼神,更何況李白還專門找高人學習過「王霸之術」,他做好了一切準備。豈料一腔豪情,散入長安的繁華之中,竟然一點明顯的蹤跡都看不到。
李白進京的目的很直接,他想像歷史上的牛人們一樣,直接得到皇帝本人的接見。一介布衣,如何能見到皇帝?只能通過中介。
李白夫人許氏的爺爺,曾做到過大唐的宰相,因為這層關係,李白能夠見到一些高層人士,但高層人士顯然並沒有介紹一介布衣與當朝皇帝結交的動力。原因非常樸實:如果介紹一個傻逼給皇帝,皇帝肯定會發脾氣;如果介紹一個天才給皇帝,皇帝肯定會拿他和我對比,顯得我很傻逼。如果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傻逼,你幹嘛不考科舉去?
李白當然是天才,至少李白本人是這麼認為的。除了這個原因,他不能科舉的理由據說還有一個原因:李白的戶口有問題。李白的父親殺人跑路,寄居四川,對外自稱是生意人,而生意人是不能參加科舉的。總之,在中介的事情並不順利之後,李白並沒有選擇科舉,他不得已採取下策:去終南山隱居,打造人設,希望能火。令人失望的是,終南山的生活,除了無盡的寂寞,什麼都沒有。
面對輕視自己的人,李白留下「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的憤慨之語,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心態已瀕於崩潰:「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長相思,摧心肝」。對你我來說,人生的挫敗觸目皆是,對於李白的崩潰可能會覺得誇張,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你沒有李白那麼自負。
李白完全可以當一個快樂的普通人,本來就有點小錢,本來就受人歡迎,本來就不喜歡約束,山水佳處搭一個院子,何其快活。李白新婚之後,的確過了一段這樣的神仙日子,他本人也表示非常滿意。問題是,和所有人一樣,李白覺得,年輕時就隱居太早了,更何況他是個那麼自負的人。
朴樹和韓寒曾經弄了個《平凡之路》,說跨越萬水千山才明白,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事實上,在李白的人生規劃里,他的人生之路,最終也將歸於平凡。「使環區大定,海縣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定,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州,不足為難矣。」意思是,他只能接受一種平凡,那就是絢爛至極後的歸於平淡。
在最想證明自己的時候,在第一次真正想要開闢功業的時候,李白才發現,這世界的運作跟想的不一樣。開元十八年,三十歲的李白站在面積相當於1.5個曼哈頓島的大唐長安城裡,第一次感到人生狼狽。
那年,十九歲的杜甫正像從前的李白那樣,正在追問人生的旅途上。杜甫比李白早熟,他十四歲就開了了旅程,此刻他正在山西,與李白直線距離大約250公里。杜甫在旅途上很可能已經聽說過李白的傳說,但李白對杜甫一無所知。這250公里的距離,兩個人走了很久,直到14年後才終於相遇。
被長安城狠虐的,不止李白一個。那年的科舉,四十二歲的孟浩然也參加了,他積累了半生,做足了充分的準備,選擇了最穩妥的道路,孤注一擲,卻遺憾落第,筆下的詩句不是「白髮催年老」,就是「知音世所稀」,滿滿的都是不平之氣。此時的孟浩然並不知道,他的壽命還剩下最後十年。
開元十八年秋已深了,李白仍不願意回到妻兒身邊,他短暫地離開了長安,一路向西,希望能夠得到基層的引薦,可惜仍無結果。次年的春天,他再次回到長安,在頹廢之中寫下了《蜀道難》,一邊感慨著「難於上青天」的人生,一邊乘小舟黃河漂流,離開了那座相當於1.5個曼哈頓島的宏偉的盛世都城。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咸陽市中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 「古來聖賢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三十歲之後,詩句越是瀟洒,越是無所謂,讀起來越讓人傷感。李白這些金句騙過了後世的無數普通讀者,騙過了「大師」于丹,也騙過了年輕時的我。現在我很希望,哪怕有那麼短暫的一瞬之間,他也能騙過自己。
知乎作者ID:周白之白
推薦閱讀:
※一張照片殺了兩個人
※蘇軾有什麼代表作,對現代有什麼影響?
※李白最孤獨的詩8首
※影響中國歷史100名人:原來他們都來自這些地方
※我們的課本太小,裝不下一個人的傳奇!他是宋朝娛樂圈裡的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