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稿和劍術復原
在德國的俱樂部中,新人加入首先要了解的是歐洲武術歷史以及HEMA運動的發展過程,而國內的多數愛好者似乎更喜歡技術本身,對歷史問題不甚關注,毫無疑問建立一個總體認識對之後的學習都是有幫助的,關於歐洲劍術歷史的介紹,國內已有不少優秀的文章,比如劉先生的至高之術,這裡就不獻拙了,僅就戰鬥手稿和HEMA技術的復原過程做個簡單羅列介紹,也算對之後將進行譯著的手稿做個鋪墊吧。
在15世紀德國擊劍學校的全盛時期,有許多重要的戰鬥手稿被編寫出來。十五世紀對歐洲來說是個崛起時代,發生了諸多戰爭,也出現了社會變革,歐洲活字印刷,胡斯戰爭,文藝復興運動,百年戰爭延續等等。最重要的戰鬥手稿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編寫的,HEMA的目標是復原中世紀歷史武術,因此首先是要貼合這些歷史遺存的史料。最早的戰鬥體系著作是用德語寫成的,目前流傳下來最為古老的一本是《I.33》,它的成書年份大概在1300年,描述了單手劍配小盾的技術。
第二本戰鬥手稿《HS 3227a》出現在1389年,它遵循德國劍術學校的鼻祖——Johannes Liechtenauer的體系。
說到這位鼻祖,必然要老生常談提一下他的個人信息。Liechtenauer生活在14世紀,留下的個人資料非常稀少,他曾在歐洲遊歷四方增強劍技,並以詩歌的形式留下自己的劍技,詩歌即是密語以保證技術不被外人窺探。Liechtenauer的徒弟們記錄下他的詩句並破解翻譯了其中的技法,這些內容在今天為我們構建了長劍技術的基礎架構,而Liechtenauer這個名字在那個時代成為一種品質的標誌,很多劍術大師都以Liechtenauer技術傳承者自居(Meyer之後也出現過類似情況)。
其中最重要的戰鬥手稿包括以下幾部:
1389年,《HS 3227a》;
1440年,Sigmund Ringeck;
1443年,1459年,1467年,HansTalhoffer
1450年,Jud Lew;
1452年,Peter von Danzig;
1460年,Paulus Kal;
1491年,Hans von Speyer;
1500年,SolothurnerFechtbuch;
1556年,Codex Wallerstein;
1560年,Joachim Meyer;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戰鬥手稿,這裡就不一一列出。大部分手稿使用早期新高地德語著成,這也是現代人學習中世紀劍術的一個障礙。
此外,大家都了解當前復原的擊劍技術主要來自15世紀及其後,但是歐洲劍術文化並不是從這裡開始的,從手稿文字可以看出,在此之前,歐洲就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擊劍文化,而由於更早的手稿全部遺失,所以現代人已無法探尋那個階段,但在一些文學著作中還可以找到一些線索,例如在1230~1240年間的著作《Gudrunlied》:
DesKüneges ingesinde ze hove schilde truoc kiule und buckelaere, geschirmet wart d?gnuoc, gvohten mit den swerten, mit gabil?te geschozzen vilüfguote schilde, diejungen helde w?ren unverdrozzen.
這類文學著作可以證明在更久遠的時代,劍術及手稿流傳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劍士們已經具備了戰鬥技巧,而不是粗糙的搏鬥。
關於通過手稿重建劍術體系的過程,大致可分為這樣三個步驟。
第一步:轉錄
把諸如上圖這樣難以辨識的手稿錄入為可以適合現代人閱讀的語言方式,例如下面這段是《HS 3227a》轉錄的一部分:
轉錄文字:...Wen dir eiyner czuhewt / mit eynen obirhaw / so saltu du keyn im weder hawen den czornhaw alsodas dir mit dyme ort vaste keyn im schisset / ...
大意:當對手向你發起上段下擊時,你應當使用怒擊反擊,並迅速刺擊。
以下這段則出自Sigmund Ringeck的手稿:
轉錄文字:Da? vernym also: wanndir ainer von siner rechten sytten oben ein hawet, so haw einen zorn haw mittder langen schniden och von diner rechten achseln mitt im starck ein. Ist erdann waich am schwert, so schü? jm den ort für sichlang ein zuo dem gesicht. Vnnd tr?w im zuo stechen.
大意:當對手從他的右側發起上段下擊時,你應當從你的右肩部使用真刃發起怒擊反擊。當對手的攻擊力道變弱時,沿著他的劍刃刺擊他面部。以刺擊威脅他。
轉錄過程需要高地德語學家和武術資深人士共同參與,例如Zornhau協會早期的復原工作就是由協會創始人Torsten Schneyer(HEMAC核心成員、德國HEMA運動啟蒙者之一)和高地德語翻譯家J?rg Bellinghausen(HEMAC核心成員、為德國歷史劍術復原工作作出傑出貢獻)共同完成的。
第二步:解讀
一組或多組訓練搭檔對手稿中的技術分別單獨驗證可行性,這個過程中,各組會反覆檢查實踐效果是否準確重現了手稿的描述,如果有一組的實踐獲得認可,則會進入自由對打驗證階段。
第三步:評審
當一個手稿中的技術點通過了實戰檢驗,就可以在愛好者的研討會中展示出來。如果通過一系列檢驗、論證,它獲得了普遍的認可,就可認為是個成功的復原技術。上世紀的德國歷史擊劍學校也曾採用這個方法復原古老技術,大部分的劍技是由此而來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技術都是這樣產生,現今歷史擊劍系統中一部分內容是經過大量劍士在練習實踐中不斷調整、改進而成型的。可想而知,這個過程必然會不斷受到各方批評、質疑,但從另一個方面看,這也算是HEMA運動進入另一個新高度吧。在這裡,談兩句題外話,在Zornhau協會的Alexander教練的劍術課上,當學員對某個技術提出「奇思妙想」時,他從不會簡單得回答可以或不可以,對或是錯,而是和學員一起演練分析這麼做有什麼優勢缺陷,可以在什麼情況下使用,需要注意什麼問題。筆者竊以為這才是HEMA運動該有的模樣吧,希望愛好者都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學習進步。
推薦閱讀:
※百日速成鐵砂掌功
※對於武林風一龍vs播求比賽中一龍獲勝,你認為的觀點是什麼?
※劍道素振真的那麼有用嗎?未必
※李小龍兒子李國豪是怎麼死的?
※為什麼說李小龍是武學先驅?
TAG:HEMA歐洲歷史武術 | 兵擊 | 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