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不必論富貴,惟有讀書聲最佳
小編整理了一些題名「讀書」相關的古畫,供大家欣賞。包含:雪岳讀書圖軸(蕭雲從繪)、樹下讀書圖軸(吳偉繪)、秋林讀書圖扇頁(吳宏)、漁舟讀書圖軸(蔣嵩繪)、溪閣讀書圖扇頁(髡殘繪)、九峰讀書圖軸(王鑒繪)、山窗讀書圖軸(王翚繪)等。
《雪岳讀書圖》軸,明,蕭雲從繪
本幅自題七言長詩一首,款署:「壬辰長至,為以至社盟作雪岳讀書圖。時得三秦好音,附此小歌呈教。鐘山梅下弟蕭雲從。」鈐「蕭雲從」、「尺木子」印2方。「壬辰」為清順治九年(1652年),畫家時年57歲。
蕭雲從的山水畫風格多樣,但貫穿其中的基本風貌是筆墨多方折而枯瘦,且在方折的骨體中加入一些皴擦,略有渲染,顯得筆墨豐富而靈活。當時,松江派繪畫風靡畫壇,其畫多柔曲的線條、秀潤的筆墨,蕭氏則改用直折的線條、枯瘦爽利的墨色,可謂別具一格。
《國朝畫征錄》評論蕭雲從的畫稱:「不專宗法,自成一家,筆亦清快可喜。」道出了蕭雲從繪畫風格的關鍵所在。他的畫並非具體地宗法某一家,但可看出是從宋元畫法中演變而來,不宋不元,即宋即元,又明確地表現出蕭氏自身的藝術特色。此圖雖是描繪雪景,表現手法與平時稍異,但仍可看出蕭氏畫作的典型特徵。
《樹下讀書圖》軸,明,吳偉繪
畫面內容表現的是傳統的隱逸耕讀題材,一位中年文士耕牧之餘在樹下休憩,展卷讀書,自得其樂。明中期以後政治日益腐敗,科舉仕途之路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不少文人產生了遁世思想,選擇遠離官場的閑適生活。
吳偉一生兩度出入宮廷,對官場和民間都有著深刻的體會,此類題材多次出現在他的筆下。此作用筆瀟洒勁健,多以側鋒運筆,鋒芒畢露。
《秋林讀書圖》扇頁,清,吳宏繪
扇頁有自題:「甲辰二月畫,為伸甫仁兄正之。竹史吳宏。」鈐「吳」、「宏」聯珠文印。「甲辰」是清康熙三年(1664年),吳宏時年49歲。
吳宏在清順治十年(1653年),38歲時曾渡黃河,游雪苑,從此以自然造化為師,自出意匠。
此幅繪秋木掩映下,文士於茅舍內臨窗品讀的書齋生活。其構思奇巧,畫作的主角讀書人既非形體高大,也未處於畫幅的醒目位置,而是只露上半身且背對著觀者;其主體形象的確立,是作者巧妙地將讀書人所在的茅舍置於秋木與山石的空隙間,縱橫交錯、枝杈繁多的樹木,和以亂柴皴皴擦的石面烘托出了茅舍的齊整,讀書人也就自然地成為全幅中最引人注目的對象。
《漁舟讀書圖》軸,明,蔣嵩繪
本幅款署「三松」,鈐「恭靖公孫」朱文印、「蔣嵩私印」朱文印。
畫家用簡練概括的手法,表現群山繞湖、輕舟橫渡的清曠之景。湖面上一條篷船蕩漾,船尾一人靜坐讀書,船頭漁夫用力撐篙,釣竿斜插於船上,表現了文人士大夫閑適安逸的生活情趣。在畫法風格上,山石雖有斧劈皴的痕迹,但不像馬遠、夏圭那樣堅硬外露,而是落筆草草,水墨暈染濃淡相宜,此為蔣嵩粗筆水墨山水畫的典型之作。
《溪閣讀書圖》扇頁,清,髡殘繪
扇頁有自題:「山中雲霧深,不識人間世。偶然出山游,還是山中是。戊申冬十月行腳武昌,遇山長大居士,握手論廿年心交,別時舉此以志相感雲耳。石道人。」鈐「石谿」白文方印。
「戊申」是清康熙七年(1668年),作者時年57歲。
由自題而知,此圖是髡殘離開久居的山野行至武昌,贈別「山長大居士(王岱)」所繪。髡殘自廿歲削髮為僧後,長年隱遁于山光雲影間,得以悉心觀察大自然的陰晴朝暮,這不僅使得其心靈得到凈化,也使得他的藝術從真山實水中悟出畫界六法,而更具有神采。本幅以爽快的筆法畫出雨後山川清新怡人的景色。構圖嚴謹,虛實互映,空疏的雲、水、天與疊嶂的山石、茂密的林木構成疏密明暗的變化,增強了畫面的節奏感、空間感以及崇高感。
《九峰讀書圖》軸,清,王鑒繪
本幅自題:「叔明《九峰讀書圖》為錢宗伯收藏,余時得借觀,今仿其筆意,呈仲翁老宗台教正。己丑季夏小弟鑒。」鈐「玄照」、「煙波釣客」白文印。鑒藏印有:「朱璿私印」白文印、「章翼詵堂法書名畫記」朱文印等共3方。「己丑」是清順治六年(1649年),作者時年52歲。
圖繪崇山峻岭,蒼松平溪,一高士在茅舍內讀書。其展卷吟誦的細微舉止點明了愜意「讀書」的創作主題,寄託著畫家的隱逸思想。本幅構圖為高遠法取勢,山腳松木以工整的線條精心刻畫,顯現出作者以線造型的能力。山頂處以濃墨戳點,有渾點、破竹點、胡椒點、破墨點等,靈活多變的各種點法增強了江南山巒濕潤華滋、沉鬱深秀的氣象。山石的脈絡是以元人王叔明(即王蒙)典型的解索皴表現,其拖墨而下,屈曲密集的線條與山石的陡峭走向相一致,增強了山體的雄偉之勢。此圖堪稱王鑒仿王叔明的佳作,全面地展示了其對王蒙畫法得心應手的嫻熟的運用程度。
《山窗讀書圖》軸,清,王翚繪
全圖以高遠法構圖,白雲、瀑布、樓閣穿插於重巒疊嶂的林木間,一派氣象萬千的蒼鬱景緻。畫幅的右下方繪有一人于山塢草堂內臨窗讀書,此景雖然在畫幅中所佔比例極小,卻點明了「山窗讀書」的主題,為山林景色增添了書卷氣息。從落款可知此圖係為恭祝友人王掞(字藻儒)寒窗苦讀、秋試中舉而作,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
全圖以元人王蒙細密繁複的筆法刻畫,線條活而不亂,理在其中,濃、淡墨色於交疊皴擦中層次井然。此幅不失為王翚早年學仿王蒙畫風的精心之作。
款署:「山窗讀書圖。奉賀藻儒先生秋薦之喜,時丙午九月九日,虞山王翚。」鈐「王翚之印」朱白文印。「丙午」為康熙五年(1666年),王翚時年35歲。
推薦閱讀:
※古人如何給孩子起名的?
※【重磅】愛易貨攜手 「書法家楊存斌」 邀您書寫豪邁瀟洒的人生
※采玉故事:4000米昆崙山上徒手采玉的牧羊人
※中國傳統文化 二十四節氣你知多少?
※溯源:茶葉雅稱的一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