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臨終前,我們是不是該做些什麼?
臨終關懷並非是一種治癒療法,而是一種專註於在患者在將要逝世前的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內,減輕其疾病的癥狀、延緩疾病發展的醫療護理。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與其迴避,不如直面。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得不面對與親友即將陰陽兩隔的現實,試想,我們真的知道怎樣做才是對他們更好嗎?我們是不是真正了解他們的需求?我們會不會無意中做錯事說錯話?甚至,我們會不會因為感覺害怕而不知道是否應該在最後一刻到來的時候陪在他們身邊?
那麼,生命在最後的幾周、幾天、幾小時里到底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一個人在臨近死亡時,體內出現了什麼變化?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樣做才能給生命以舒適、寧靜甚至美麗的終結?
為了讓病人得到最悉心的照料,我們可能會選擇自己日夜陪護,或者和其他親友輪流陪護。一般來說,臨終關懷涉及以下四個方面:身體方面、心理和情緒方面、精神方面和日常事務方面。
臨終病人常處於脫水狀態,吞咽出現困難,周圍循環的血液量銳減,所以病人的皮膚又濕又冷,摸上去涼涼的。你不要以為病人是因為冷,需要加蓋被褥以保溫。相反,即使只給他們的手腳加蓋一點點重量的被褥,絕大多數臨終病人都會覺得太重,覺得無法忍受。
當吞咽困難使病人無法進食和飲水時,有些家屬會想到用胃管餵食物和水,但瀕死的人常常不會感到飢餓。相反,脫水的缺乏營養的狀態造成血液內的酮體積聚,從而產生一種止痛藥的效應,使病人有一種異常歡欣感。這時即使給病人灌輸一點點葡萄糖,都會抵消這種異常的欣快感。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甚至在死前三個月之久,不少病人與別人的交流減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增多了。不要以為這是拒絕親人的關愛,這是瀕死的人的一種需要:離開外在世界,與心靈對話。我們應該做的,只是靜靜地守著他,千萬千萬不要走開。臨終者昏迷再深,也會有片刻的清醒,大概就是民間傳說的迴光返照吧,這時候,他必要找他最牽腸掛肚的人,不能讓他失望而去。
有生便有死,死亡和出生一樣是客觀世界的自然規律,是不可違背的,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實,正是死亡才使生顯得有意義。而臨終病人只是比我們早些面對死亡的人。死賦予生以意義,死是一個人的最終決斷,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要迎接挑戰、勇敢面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