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機器人智能化進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術包含哪些

看過《生活大爆炸》的小夥伴們應該都記得這樣一幕,謝耳朵為了避免自己的真身受到外界的意外「攻擊」,用移動機器人代替自己,出席各種工作、生活場合。

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智能機器人,必須具備:

· 可操作性或移動性能

· 可自動控制實行作業;

· 可重新編程作業內容,適配性強;

用一張圖來解釋就是:

要讓機器人變得更加智能,主要研究兩個方面:

· 讓機器人變得更加自主

· 讓機器人擁有更高的適應性,適應各種環境變化;

目前,機器人智能化水平並不高,是否具有移動能力是衡量機器人是否智能的第一步,而自主定位導航技術也是眾多機器人技術中最底層、最核心、最關鍵的技術之一。

智能機器人涉及到許多關鍵技術,這些技術關係到智能機器人的智能性的高低。這些關鍵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導航和定位技術

機器人在自主定位導航過程中,要能精準識別每一個障礙物,並進行及時有效規避。同時,還能清楚自身所在位置及坐標,反饋給上層應用,協助完成定位導航。

? 路徑規劃能力

即最佳路徑規劃能力,擁有尋找從A點到B點最佳路徑的能力;

? 多感測器融合技術

融合來自多個感測器的感知數據,以產生更可靠、準確、全面的信息,經過融合的多感測器系統能夠更加完善、精確地反映檢測對象的特性,消除信息的不確定性,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 靈活的擴展能力技術

智能控制方法提高了機器人的速度及精度;豐富的軟硬體介面,靈活的API,方便進行靈活多樣的二次開發,實現人機之間的友好交互和溝通。

這些關鍵性技術讓機器人擁有更強大的感知識別理解判斷、行動、交互、規劃等能力,讓機器人在實際作業的過程中擁有更強的自主性環境適應性,真正做到智能。

感測器作為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選擇的時候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低成本:

目前,服務機器人期望售價在2000元左右,但傳統工業激光雷達產品的售價達到12000元左右,大大超出用戶心理預期。

想要控制機器人整體售價,讓機器人得到應用和普及,肯定要考慮感測器低成本問題。思嵐科技RPLIDAR 系列雷達,在批量模式下可以把雷達成本控制在幾百元,幫助機器人實現成本控制。機身厚度僅為4cm,可以應用到更多對機身要求更為緊湊的機器人中去。

低功耗:

傳統控制系統功耗大概在200w,常規移動設備電池容量在24wh。思嵐的自主定位導航模塊SLAMWARE,功耗僅為2w,是同類產品的10%,極大延長機器人工作和待機時間;

高協作性:

· 擁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 其他感測器數據融合的能力;

思嵐科技SLAMWARE 自主定位導航技術可以融合激光雷達、深度攝像頭、超聲波等多種感測器數據,配合導航演算法,能更靈活得規划行走路線;


推薦閱讀:

TAG:機器人 | 同時定位和地圖構建SLAM | 光學雷達Lid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