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去年銀行信用卡發卡量達到了5.88億張!

2017年,國內信用卡與信貸合一發卡量達到5.88億張,同比增幅超26%,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張。國有大行發卡量高歌猛進,股份制銀行信用卡利潤貢獻度則不斷攀升。

縱覽已出爐的2017年銀行年報,有兩大鮮明特徵:股份行向零售轉型更為激進,信用卡利潤貢獻力度不斷拉升;以對公業務為主的國有大行,從過去的「守」轉為現在的「攻」,憑藉基數優勢繼續擴容信用卡發卡量

細分來看,股份制銀行中,招行去年信用卡收入高達544.51億元。中信銀行信用卡收入390.65億元,同比飆漲53.17%。民生銀行和光大銀行信用卡收入也穩步上升,增速均保持在34%左右。

而國有大行的亮點體現在開卡數量方面。2017年,工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以1.43億張領跑,信用卡客戶增至8859萬,成為國內客戶總量最大的信用卡發卡行;建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首次突破1億張,消費額達2.62萬億元;農行累計發卡8481萬張,當年新增發卡1618萬張,同比增長23.6%。

值得關注的是,股份行的信用卡業務一樣增速來勢兇猛。比如,招行2017年信用卡累計發卡量已過億,直逼建行的1.07億張。而浦發銀行2017年的業務卡業務也驚了一地眼球。

有媒體稱2017年,是消費金融的「黃金一年」。雖然年底監管之後,行業哀鴻片野——也因此,被行業戲稱為「最短暫的黃金時代」。儘管時代短暫,但消費金融卻極大開墾了中國底層的用戶和貧瘠的徵信。

在土壤逐漸成熟之後,扮演著「收割者」身份的銀行系,開始強勢進入。於是我們看到了2017年各家銀行大幅增長的發卡量,但是這僅僅是個開始。

今年開始,大部分銀行都將繼續增加信用卡的發卡量,一些銀行甚至「激增兩倍」,下發軍令狀,去開疆拓土。

銀行開始打起了「信用卡戰役」

「年後到現在,整個信用卡中心快忙得團團轉了。」某銀行北京分行的信用卡負責人董鳳青稱,他已經連著幾個周末沒有休息了。

年後,分行下了「軍令狀」,年底前必須新增20萬張信用卡。而去年,他們部門根本沒有任務量。

今年開始,大部分銀行開始打起了「信用卡戰役」,發卡量激增。多家銀行反應,他們今年的信用卡發卡量,有些甚至激增兩倍

擴張激進,信用卡中心都在招人。」董鳳青稱。而有趣的是,這次的「信用卡戰役」,完全改變了原來的打法。

「以前我們發信用卡,都是人海戰術。鋪攤點、掃樓等方式。」董鳳青稱,而今年,他們幾乎全換成了「線上流量合作」。

在銀行中,走在最前面的,無疑是浦發銀行。「浦發銀行絕對是一條鯰魚。」董鳳青稱,在2017年,浦發銀行在信用卡領域發力迅猛,業績驚人。

在浦發銀行2017年上半年的年報中,其信用卡業務總收入218.65億元,同比增長94.05%。

「全年的業績可能非常驚人。這讓其他銀行非常震撼。」董鳳青稱,他們曾內部將浦發銀行作為案例,深度拆解過。他們總結出來,浦發銀行成功的原因,是全力發力線上,基本將線下進件停掉了。

浦發銀行的示範效應下,銀行也開始頻頻和大的流量平台合作,發「聯名卡」。京東、淘寶、騰訊等流量大咖,都成為銀行聯名卡合作的首選。

譬如,招商銀行與京東合作推出了小白信用聯名卡;與騰訊推出了QQ會員招行聯名卡,中信與淘寶合作推出了中信銀行淘寶聯名卡等。

除了「聯名卡」這種方式,有些銀行的合作更簡單直接。「最近我集中在談一批高端的貸款超市。」董鳳青稱,他們部門3個負責流量的業務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到處去找流量渠道談合作。

「一個好的流量平台,都有好幾家銀行盯著,爭搶最好的流量位置。」董鳳青稱,現在面對「流量方爸爸」,銀行也是弱勢群體。

而和「流量爸爸」的合作,銀行和其他「現金貸」一樣,都是按照用戶的註冊量來結算金額。

目前,銀行願意為一個註冊用戶支付的價格是20元左右,當然,註冊後通過審核,下發信用卡的用戶,大概佔比是十分之一。因此,銀行獲取一個信用卡用戶的成本,是200元左右。

「即便如此,也比線下發卡的方式,成本節省一半左右。」董鳳青稱,可見,此時銀行的打法,已基本和金融科技公司無異——純線上的流量獲客。

民生銀行信用卡相關負責人表示,網申渠道獲客成為信用卡規模拓展的主要途徑,網申發卡量佔新增發卡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藉助智能審批決策平台,網申首卡自動審批率近90%。

銀行為何集體發力信用卡?且勢頭如此迅猛?

在以前,銀行的業務無非就是兩大部分:零售業務和對公業務。

「零售業務現狀非常不好,退路全無。」四大行之一的銀行消金負責人陳霞稱。

首先,零售業務中的重頭戲,房貸遭遇重創。按揭貸款,受到房市寒流的影響,很不活躍。

其次,對公貸款也非常不景氣。

零售遇冷,對公收緊,銀行整體的投資渠道處在「堵塞」之中,陷入「資產荒」。所以,尋找轉型突圍之路,是銀行的一個被動選擇。儘管有被動的成分,但挑中消費金融領域,卻是銀行的主動出擊。

2017年,現金貸乃至整個消費金融市場急速爆發,卻又在年底受到了監管,急速退潮,行業將其稱為「消費金融短暫黃金一年」。這短暫的一年,在中國金融史上,卻成為不可磨滅的一年。

「我們很難想像,一家現金貸的創業公司,也能月利潤過億。」董鳳青稱,而且現金貸撿的,都是銀行完全看不上的客群。

除了經濟效益上的示範,這一年,在消費金融的培育下,中國徵信和數據環境,「土壤都肥沃了很多」。

很多傳統金融機構完全不會觸及的「白戶」,被開發出來。這些用戶的數據不僅豐富了不少,也有了借貸記錄。

而智能風控和數據化風控,這些新的技術,在實踐一年後,終於得到了傳統金融機構的「青睞」。

「學歷、車房、運營商等這些數據,可以運用到借貸中,是強相關數據。」陳霞也承認了技術的魅力。

陳霞透露,目前他們線上線下辦卡佔比,各是一半。「未來,我們的自動審批率,會越來越高。」陳霞已預感,這種智能化、自動化的進程,已勢不可擋。

儘管現金貸的用戶和銀行用戶,重疊度並不高,但對於這片已漸漸成熟的市場,銀行開始有了極大興趣。「現金貸用戶還可以分層,這其中的頭部用戶,是可以挖掘的。」陳霞稱。

「銀行經常扮演一個收割者的角色。」大部分銀行的從業者,儘管承認了去年消費金融的戰績,但是,這片目前被監管限制的市場,「終將是我們的。」

這個故事,我們並不陌生了。

小的創業公司,披荊斬棘,在前方殺出一條血路,如果果實成熟,就會被傳統金融機構收割。如同「校園貸」,消費金融領域同樣如此,監管之後哀鴻遍野,銀行進場收割了。

銀行就是降維攻擊

銀行的強勢進場,確實讓互聯網金融圈頗為擔憂。

「銀行就是降維攻擊,一旦進入市場,整個行業格局就會逆轉。」某消費金融的業務負責人趙鶴對此,極為擔憂。

銀行的收割,最大的武器是什麼?就是低利率,這就是其他任何創業公司,無法比擬的。

資源,搶不過;

信用背書,誰也比不過銀行;

給用戶貸款的利息,還更低。

在某頭部貸款超市上,差別就極為明顯。「90%的用戶,會先選擇銀行的信用卡,因為利息低。如果審批通不過,再考慮其他金融公司的貸款產品。」貸款超市的市場負責人統計的數據顯示。

「現在唯一可以比拼的,就是產品體驗。」趙鶴稱,比如,在審核和放款上,速度更快,可以做到分鐘級放款。

相對銀行信用卡,審核需要一兩天,還有一個將卡寄過來的周期,整個流程相對繁瑣。

「這個時間差,現在是互聯網公司唯一的優勢。」趙鶴無奈地感慨。

但是這唯一的優勢也快要蕩然無存了,目前已有多家銀行開始試水虛擬信用卡。在2017年已有建行、中行、招行、浦發、中信、廣發、平安等多家銀行推出了虛擬信用卡。

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退虛擬信用卡的銀行:

當然不僅僅表內的7家,平安銀行新出了一張虛擬卡,平安銀行裡面的在線辦卡,裡面有一鍵辦卡,選擇更多卡片,裡面有個平安不帶卡。這個就是平安銀行最近新出的虛擬信用卡。

於是互聯網創業公司,在銀行眼中,確實不足為懼。甚至更可怕的是銀行正在放低身段,開墾市場。

銀行不僅開始用信用卡切進消費金融,也開始深入場景,試圖吞下場景分期的市場。

如現在有的銀行推出小額信貸產品,有的銀行開始大力推廣原來不被看好的現金分期業務。

招商銀行掌上生活APP顯示,其個人貸款產品達到十餘種,現金貸產品除了e招貸,還有e智貸、e閃貸等產品。

浦發銀行則有萬用隨借金、夢享貸、網貸平台、快易分等線上、線下現金貸產品。

中信銀行官網顯示,其現金分期產品包含中信隨借金、信金寶、新快現等多款短期、長期借款產品。

「很多銀行從去年發現了現金貸的利潤特別可觀,原來『現金分期』業務是可以賺錢的。」一位互金從業者分析,實際上是現金貸教育了這個行業,銀行也開始轉變思路。

回顧下春節期間,各家銀行如何利用現金分期的優惠折扣來吸引過客戶的:

交通銀行:200000元天使貸額度,分期手續費低至0.35%/月;

建設銀行:最高可獲額度13.8萬元的分期貸款,現辦理可享手續費7折優惠,月手續費率僅0.35%,1月底前辦理有效,最長60期(最終額度以審批結果為準);

農業銀行:1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農行信用卡凡賬單超過500元均可申請分期,辦理6期、12期、24期賬單分期按照每期優惠手續費率0.55%、0.47%、0.42%來計算;

中信銀行:現金貸分期月費率最低0.38%;

廣發銀行:財智金(現金貸)可以打5.9折,月費率0.44%。

從手續費來看,各家銀行現金分期手續費在月費率0.4%左右,相較於螞蟻借唄的日利率0.03%-0.04%(月利率0.9%-1.2%),微粒貸日利率0.02%-0.05%(月利率0.6%-1.5%)來說,確實足夠吸引用戶。

前段時間浦發銀行發布戰報,截止2018年3月4日,在短短63天的時間裡,浦發信用卡2018年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業內人士分析,浦發銀行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如此高的營收要得益於其在消費金融、現金分期產品上的布局。

銀行圈的人,其實都知道,信用卡業務線,本身是很難賺錢的。而這次銀行系大舉進入信用卡領域,是下「未來兩步棋」。

「發信用卡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收集數據。」陳霞稱,如今銀行的數據意識,已開始漸漸蘇醒。

在之後,銀行會在數據基礎上,充分了解客戶,給其提供貸款等其他金融產品,再來賺錢。

綜合:一本財經(yibencaijing)、新浪財經

推薦閱讀:

公司對公銀行賬戶,基本戶和一般戶是什麼意思?註冊公司後才有?
需求還是對抗,我們已經走了很遠
為什麼這麼多外資銀行逃離越南?
那些與車相關的公司為什麼都盯上了金融?
銀行憑什麼給你信用卡?

TAG:信用卡 | 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