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她,身上有我們缺失的東西
15年年初,一首詩刷爆了朋友圈。
這件事本就稀奇。
很難想像,突然有天,我們那被微商和自拍擠滿了的朋友圈能有詩的一席之地。
想想還挺美好。
那首詩的名字叫做《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不知道你還能否記起。
我還能背誦這首詩里的句子,還清楚地記得那些句子第一次出現在我面前時所裹挾而來的震撼。
我摘幾句: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
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
磅礴的力量迎面而來。
三年前剛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並不了解作者。
我只知道詩人叫余秀華,來自農村。
後來我看到一些報道,又知道她患有腦癱,說話走路都並不方便。
但我依然對她知之甚少。我還是不清楚那些奇妙的詩句背後,站著一個怎樣的女人。
直到終於看完了導演范儉為余秀華拍的紀錄片:
《搖搖晃晃的人間》
這個片名也是余秀華第一本詩集的名字。
看過這部片子開頭一分鐘,你就會知道這個片名取得有多麼合適。
當我看到鏡頭給到在田間小路上蹣跚而行的余秀華時,先是一陣心酸,等到聽清她在念詩的時候,我腦袋一下子就懵了。
依然是力量感。
比第一次讀她詩時所感受到的還要強烈。
說得玄一點,我甚至能聽到「嘭」的一聲。
被擊中了。
搖搖晃晃的余秀華,借著詩歌,竟變得神聖而有力。
用她自己的話說:
「就是當心靈發出呼喚的時候,詩歌以赤子的姿勢到來,不過是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走動的時候,它充當了一根拐杖。」
對於余秀華來說,詩歌是拐杖;對於我們這些讀者來說,詩歌則像是一個貓眼,讓我們得以窺見余秀華生活的一角。
紀錄片則讓余秀華變得更清晰更真實了。
詩里的余秀華和生活中的余秀華,是同一個人,又不是同一個人。
我們看到余秀華寫愛寫疼痛寫孤獨,卻不清楚她自己經歷著怎樣的人生。
《搖搖晃晃的人間》將余秀華放在了觀眾的面前。
很多觀眾會提出這樣的質疑:
鏡頭下的她是完全真實的嗎?
紀錄片會不會帶著導演的感情色彩呢?
我倒覺得不必在乎這些。
誰是完全真實的呢?朋友圈裡的你,真實嗎?
你看到的余秀華是什麼樣子,她對於你來說就是什麼樣子。
能給我們看到余秀華生活的機會,這部《搖搖晃晃的人間》已是功能無量。
在紀錄片里,導演范儉沒有把重點放在余秀華的詩上。
寫詩、成名、領獎…...這些事情對於余秀華來說當然重要,但都不如一件事重要:
婚姻。
或者說是「愛」。
在不到一個半小時的片子里,導演用了最大的篇幅記錄了一件事:
余秀華和丈夫離婚。
她為什麼要離婚?
因為沒有感情。
看了紀錄片我們知道,余秀華十九歲的時候就嫁給了大她十多歲的丈夫尹世平,並且是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
過了快二十年,她從沒有愛過身邊的這個男人。
哪怕兩人的兒子都已經讀完了大學,但她始終得不到她想要的愛情。
究其原因,其實簡單。
尹世平不懂余秀華。
尹世平不懂詩,也不懂愛。
他更不懂余秀華所承受的痛苦,不管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
對於他來說,生活就是吃飯睡覺,年紀大了之後,連性都變得不再重要。
而余秀華追求的太多。
她渴望表達,渴望被理解,更渴望被愛。
所以她堅持要離婚。
丈夫以為是余秀華成名之後要蹬掉他,於是余秀華給他錢。
父親覺得余秀華離婚會有損名聲,余秀華表示自己不在意。
母親認為自己的家應該完整,余秀華卻覺得因為這段婚姻自己變得更加殘缺。
告別這段持續了二十年的無愛婚姻,是余秀華一生與命運抗爭的集中表現。
這種與命運抗爭的力量感,充盈在余秀華的每一句詩里。
可以這樣說:
離婚,也是余秀華寫下的一首詩。
這首詩,未必就沒有《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好。
看《搖搖晃晃的人間》、看余秀華離婚的過程、讀余秀華的詩、聽余秀華說話,對我來說都是種極陌生的體驗。
我從沒見過這樣的人、這樣的人生、這樣的詩句。
太少見了。
余秀華少見,當然不是因為她的殘疾,甚至也不是因為她在文字上的天賦,也不是因為她個人的經歷,而是因為她身上的特質。
她身上有我們缺失的東西。
我這裡講「我們」,可能有點唐突,因為我不能代表更多人。但我還是用了「我們」,因為我的同類蠻多,余秀華的同類不多。
為了描述余秀華的特質,我生造了一個新詞:
「野我」。
常說「本我」、「自我」、「超我」,余秀華有的是「野我」。
她的「野我」不需要保持,也不需要超越,更不會被自己否定。
她就是她,野生的她、原始的她、痛苦的她、快樂的她、毫無顧忌的她、深陷孤獨的她。
她是詩人余秀華、農民余秀華、女人余秀華。
她更只是余秀華。
余秀華是與生俱來的。
她的詩沒有繁複的技巧,也沒有高妙的意象。
有評論家說余秀華不是什麼好詩人,因為她用的技巧太簡單,用的意象太通俗。
我不懂詩歌理論,但我讀余秀華的詩,會被打動到。
不曉得這種打動是廉價的還是高貴的,但我知道我是真真切切地被打動到了。
余秀華用猛烈的生命力把我包裹住了。
這是我讀余秀華詩句的感覺。
這也是我看《搖搖晃晃的人間》這部紀錄片的感覺。
你再回想她的句子:
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真是讓我想口出髒話地叫好。
有人說余秀華寫的詩是「蕩婦體」,余秀華說:
「我就是蕩婦,怎麼著?」
頗有些當年王菲「愛誰誰」的氣質。
她要寫詩,她就寫了;她要離婚,她就離了。
她才不管別人怎麼看。
她身上的蠻氣、率真、純粹,在這個社會裡越來越稀有了。
我們推崇精英,追逐精緻。穿衣吃飯講究搭配,連睡眠都搞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
人類似乎從進化開始,追求的就是「聰明」。
沒有人會去追求「拙」、追求「笨」。
余秀華身上恰恰有著一股真摯的「拙氣」。而我們這些人,就算「拙」也要藏起來。
要研究科學發展經濟,當然不能「拙」。
但做文學寫詩,偏偏需要「拙氣」。
駢文倒是寫得聰明,力道卻遠不及古文。就是這個道理。
余秀華寫《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直白而生猛,乾乾淨淨地就打動人心。
看《搖搖晃晃的人間》,看余秀華那張臉,聽她講話,同樣打動我心。
蓋因她身上有的,正是我們缺的。
同樣是生命,我們的生命力去哪兒了呢?
推薦閱讀:
※送給喜歡意淫的你和我--流落荒島電影推薦
※《深流不息》9月23日登陸院線
※三部韓國驚悚復仇電影,撲朔迷離,挑戰人性極端!
※汶川地震9年了,這部災難片推薦給你(不是「唐山大地震」)
※《紅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