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思維模型:元認知一認知背後的認知

網上買的課程,為什麼前幾天還那麼認真,堅持不到一個月,就放棄了?

為什麼自己看書,前面看後面忘?就是記不住?一看就想睡覺?

為什麼我的自學能力和自律能力那麼差?

以上所有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能不能改變自己呢?其實在表象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元認知。也是人和人最大的區別,下面我們對元認知進行一個全面的認識。

一、元認知的概念

元認知是美國社會認知心理學創始人、斯坦福大學教授約翰·弗拉維爾提出的。

1976年,他在《認知發展》一書首先提出元認知(也稱後設認知)概念。他將元認知表述為「個人關於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果或其它相關事情的知識」,以及「為完成某一具體目標或任務,依據認知對象對認知過程進行主動的監測以及連續的調節和協調」。即「元認知是一個人所具有的關於自己思維活動和學習活動的認知和監控」。

簡單的說,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

如學生對自己學習中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認知活動的再認識、再思考及進行積極的監控,就屬於元認知的範圍。元認知的實質是人的自我監控。元認知的作用是從深層次提高學習能力和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果。

認知和元認知的區別

(1)從本質上講,元認知是不同於認知的另一種現象,它反映了主體對自己「認知」的認知。同時兩者又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認知是元認知的基礎,沒有認知,元認知便沒有對象。

(2)元認知通過對認知的調控,促進認知的發展。

(3)元認知和認知共同作用,促進和保證認知主體完成認知任務,實現認知目標。

通俗的講就是一個是幹活的,一個是監工的,只不過是自己監督自己。比如一個人如果老是問自己:我為什麼又有這樣的想法?我的想法正確嗎?如果不正確如何調整?這就是元認知,別看這麼簡單的問題,但很難做到,人和人的區別莫過於此。

二、元認知的作用

雖然《聖經》上說過人人平等,但是人們運用元認知的能力確實大不相同,由於它源於後天的努力,如果想要掌握技巧,就必須進行思維訓練。每當我們對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所獲取的知識進行反思時,其實都在使用元認知,也是批判性思維的重要能力之一,是我們調整思維改進思維的最有力的內部手段。

1、影響反饋迴路

反饋迴路就是保障任何系統運行的必要條件,人腦是世界最複雜的系統,大腦通過反饋迴路指揮著整個身體的運行。

比如像倒杯咖啡或茶這種看起來似乎非常簡單、我們每天都不假思索地做了無數次的工作,也和反饋迴路有關係。如果離開了反饋迴路,即使是這種簡單的工作都無法完成。

不信的話,你可以試著蒙上眼睛倒杯茶看看。在這個例子中,反饋迴路的關鍵點就在於,你向杯中倒水的同時,你通過觀察杯中的水位而獲取反饋信息。當你看著水位上升的時候,反饋通過你的大腦和眼睛發揮作用,讓你在杯子即將倒滿時停止倒水。

這個系統由你手所處的位置、你倒水的速率、咖啡杯中的水位、你的眼睛對杯中水位的觀察,以及你的大腦到你的信號構成,共同組成一個反饋迴路。如果你破壞了這個迴路——比如蒙住眼睛,從而無法觀察杯中水位是如何上升的,你就會不斷地加水,直到杯中水溢出,系統產生了故障。

我們的大腦駕馭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反饋迴路,研究者認為反饋迴路在四個不同的階段運轉,上一階段與下一階段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科普作家托馬斯.戈茨(Thomas Goetz)把四個階段分別定義為:

事實階段:每個反饋迴路都要搜集數據,數據可以通過觀察、整理、測量獲得,數據可以來源於多渠道,可以通過外部環境、與人交流和自身等。例如:你肚子痛,去看醫生,醫生會問很多問題,獲得數據。

聯繫階段:我們將搜集的各種數據進行整合,使數據能夠在反饋迴路中發揮作用,需要進行篩選整理富有意義。例如:醫生會整理有價值的信息,去除無價值信息。

結果階段:一旦數據有了意義,迴路就能繼續發展,醫生就要思考如何處理這些信息。

行動階段:當明確了你肚子痛是因為吃了不健康的事物造成的,就要採取行動,開藥治病,這稱之為行動階段。

在這個反饋迴路過程中,如果你什麼都不說,或者醫生處理信息的時候出現錯誤,都可能影響到醫生的行動。如果醫生有強大的元認識能力,時刻對自己的搜集信息、篩選信息、處理信息、做出行動進行元認知監控,隨時問自己,我篩選的信息準確嗎?我的判斷準確嗎?有沒有我沒有發現的問題?在元認知能力的幫助下就可以影響反饋迴路,形成正反饋,反之亦然。

2、發現認知歪曲

在認知心理學中,認知扭曲指的是哪些被誇大的或者不合邏輯的想法,駁斥這些想法的過程被稱之為「認知重建」。如果你擁有強大的元認知能力,通過提問和自我驗證,就可以發現自己的認知歪曲,進行認知重建。

3、促進神經化學變化

認知神經科學認為,神經元的軸突與其他神經元的軸突進行選擇性的聯結,形成神經迴路,不同的神經迴路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元認知可以幫我們建立良性的神經迴路系統。

三、元認知的結構

1、元認知知識:個人因素、任務因素、認知策略

(1)個人因素:

個體內差異:自己認知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習慣、能力、堅持度,知道自己在認知方面存在的不足,並且知道自己那些可以改變,那些不能改變。不能夠正確的認知自己就不可能對自己進行監控和調整。 

個體間差異:知道人與人之間在認知方面以及其它方面存在種種差異。有人智商高,有人智商低,有人記憶力好,有人記憶力差。

人類認知普遍特性:例如,知道記憶、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人的遺忘曲線規律,知道注意力專註力在認知活動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認知能力是可以改變的。

(2)任務因素

學習者應當認識到,學習資料的性質(視頻、音頻、文字)、長度、資料的難度、資料的邏輯結構等因素都會影響我們認知活動的進行和結果;

不同的學習目的也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目的性越強,學習越高效,有的認知活動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難的要求。例如:文科生學習量子力學、機器學習、大數據挖掘、區塊鏈可能就比較難,涉及很多難度很高的計算。

(3)認知策略

計劃策略:會不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例如早上學習還是晚上學習,每個人可能學習效果不同。學習環境的選擇也很重要,在圖書館學習還是在家裡學習效果可能不一樣,圖書館學習氛圍可能會更好。設計自己的努力程度,勞逸結合。

監控策略:對認知活動的過程進行監測和評估。進行自我反饋,自己有沒有錯,效率怎麼樣?思路是否可行等。

調整策略:根據監測的信息,對認知活動進行矯正和糾偏,排除障礙,調整思路。

三者之間貫穿於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對認知活動進行計劃監控和調整,形成良性循環。

例如: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思維模型?知道自己學習思維模式的過程中存在那些難度?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一年?知道自己能不能進行刻意練習?知道完全掌握思維模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學習才能更高效?認識到自身的長處與不足,認識到跨學科思維模型學習的複雜艱巨性等。

2、元認知體驗

元認知體驗是任何伴隨認知活動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包括知的體驗和不知的體驗,順利時的體驗和挫折時的體驗。

體驗貫穿與整個認知活動的前中後期,在認知活動的初期主要是任務的難度,任務的熟悉程度,任務的目標等,中期階段主要是任務進度,遇到的障礙和困難的體驗。後期階段主要是目標是否達成,效率如何?有什麼收穫和成長等。

好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認知活動的高效進行,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和積極的態度非常重要。

3、元認知監控

元認知監控是元認知的核心,運用自我監視機制確保任務能成功地完成,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視、控制和調節,因此,元認知控制過程包括制定認知計劃、監視計劃的執行以及對認知過程的調整和修改。

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l)制定計劃:即根據認知活動的特定目標,計劃各種活動,預計結果、選擇策略,構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預估其有效性。

(2)實際控制:及時評價、反饋認知活動進行的各種情況,發現認知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並據此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3)檢查結果:根據認知目標評價認知活動的結果,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

(4)補救措施:即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如發現問題,則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例如:為學習任務(例如模型思維)制定合理的計劃,對學習過程全程監控,如果出現問題,隨時進行補救,這就是元認知監控。在這個監控過程中,很多人會堅持,很多人會放棄,堅持者成為精英,放棄者仍然平庸。差距不是放棄了學習任務,而是失去了元認識能力。

四、元認知能力培養 

1、掌握元認知知識 

第一、要掌握學習策略,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遺忘曲線、思維導圖、記憶宮殿、批判性思維、主題閱讀、費曼學習法等。

第二、要知道知識的分類和學習方法,知識可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有關概念、規則「是什麼」的知識;程序性知識是一種「怎麼辦」的知識;條件性知識是一種「何時做,什麼場景、為什麼這樣做」的知識。

例如:什麼是決策樹,就是陳述性知識。如何運用決策樹就是程序性知識。什麼場景下使用決策樹,就是條件性知識。要清晰的知道,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需要靠理解和記憶,程序性知識的學習需要示範、練習、反饋,條件性知識需要討論和反思等。在學習時,應該運用好各種學習方法,這能有效促進元認知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2、自我提問法 

自我提問法是在元認知訓練中,通過一系列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評價的問題清單,通過如此不斷提問,進行自我反饋、自我評價,幫助自己理清思路,就能優化學習過程,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元認知監控能力也得到提高和發展。 

另外,還可以設計自檢表,定期(每周一次)填寫,這樣讓對自己的學習心理、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等情況進行分析評價,也是提高元認知監控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學習決策樹思維模型時,就可以隨時提問,我原來是怎麼決策的?我真的理解了決策演算法了嗎?我理解有沒有偏差?決策樹可以用在哪些場景嗎?隨時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監控。 

3、聯腦學習討論 

一個人學習往往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果和同學之間進行思維互動,針對核心問題進行思辨,這樣就可以讓自己理解和記憶更深刻,還有助於學習遷移。 

4、善於反思和總結 

孔子講:每日三省吾身,就是要不斷的反思自己,調整自己。

學習者應養成反思的習慣,善於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特別要注意總結自己成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借鑒他人在這方面的經驗,不斷養成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方法1、反思錄:每天記學習反思錄是一種很好的總結方法。記的內容可包括當天學習的主要內容、知識點及其之間的聯繫,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容易出現的錯誤,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及不足等。 

方法2、打坐冥想:放空自己,思考自己一天的收穫和問題,思考自己如何改進自己的學習和思維過程,進行認知重建。

總結

元認知的實質就是對自己的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應,也包括對自我存在的反應。馬克思曾經說過,意識在任何時候都是在被意識到了的存在。這個被意識到了的存在,包含了自己的存在和思考,能意識到自己的感知、思考和體驗,也能意識到自己的目的、計劃、策略、行動和後果,以及如何調整自己的行動,這就是自我意識。通過對自我意識的監控,可以有效的實現人腦對信息輸入、整理、加工、儲存、輸出的自動化加工的控制,這樣人就可以通過自己對自我意識的控制,調整人的思維和行為。

老子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體現了對自我意識監控的重要意義。

詳細學習《元認知》課程,請關注「模型思維「微信公眾號

請添加微信客服號:aomaowangluo 加入模型思維交流群,線上答疑、線下交流、線下培訓及異業聯盟等活動。

參考資料:

元認知  David Disalvo 機械工業出版社

論元知識  董奇

weixin.qq.com/r/USldRc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眼動指標與選擇
Eyelink 1000 plus 使用心得
自閉症的根源在感官系統嗎?
EyeLink 1000 plus眼動儀操作規範
腦科學前沿編瞎話速成指南

TAG:元認知 | 模型思維 | 認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