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研究的三個關鍵問題

最近在不斷和朋友聊我心愛的婦女研究問題,以下是我重複討論的話題:

1. 如何看待性別上的生理差異。伏波娃的第二性認為」女人是被社會塑造的「,從此社會性別(gender)概念從學術圈走向大眾傳播體系。 國內大多數婦女研究學者都把性別視角和社會建構作為重要理論工具。而中國婦女研究的先鋒李小江老師認為不能忽略男女生理上的差異,要接受我們自然的身體、接受生理性別的差異。只有這樣我們正視自然性差異,才能面對生理性差異帶來的性別不公正。 當第一次接觸到伏波娃的社會性別理論,我被深深折服,遇到什麼性別問題都想用社會性別視角分析一下。但當我面臨婚育問題,伏波娃的理論不起作用了。社會性別是否是構建,跟我承擔孕育繁衍養育後代沒有關係。從生理上,懷孕、生子、哺乳這些事情都必須由女人承擔。即使孕期和哺乳期縮短到不到兩年,也會對女性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用社會性別無法完整解釋這些生理性別對人類歷史和女性生存狀態的影響。

2. 女性從家庭出走到外界工作崗位後,家庭事務的空缺由誰填補?如果要求職業女性白天在外面和丈夫一樣工作,晚上繼續承擔大部分家務工作,對於女性來說不公平。但男性白天工作也很累,也期待辛苦一天回家有熱飯熱菜。當家庭中出現紛爭、或者家庭事務處理不力,男性會希望女性回歸家庭把空缺填起來。女性分手乏術,既無法心甘情願的放下工作,又因為沒有如傳統女性一樣承擔家庭事務而自責內疚。

3. 孩子的教育問題,多少社會承擔,多少父母(主要是母親)承擔?這個問題看似跟性別沒關係,但是卻能極大程度影響女性的生存狀態。如果母親只需要承擔孕期和哺乳期的工作,後面有一整套系統幫助母親去照顧孩子,那麼女性對生育的顧慮就會小些。如果母親既要承擔孕期和哺乳期的大部分工作,又要承擔孩子幼年時期的大部分養育共組,那麼大部分女性會情願或者不情願的回歸家庭。女性的天地就又一次被限制在家庭中。

這三個問題,每個人看法不同。從女性領導力上面,我目前傾向認同李小江老師的觀點:

」在我看來女人(women)是後天生成的,女性(female)是天生的。我不認為女性被塑造成「第二性」全部是男人導致的結果,而寧可看它是人類歷史進化中的一個必然階段。在我這裡「天生」和「生成」不是二元對立的。我認為,只有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客觀地認識歷史,女人才能在有限的選擇中有效地把握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推薦閱讀:

TAG:女性主義 | 婦女史 | 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