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理財的觀念在不斷轉變,你確定自己跟上時代的腳步了嗎?

有個很有趣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察覺,改革開放初期,人事對理財是很抗拒的,總覺得搞金融的都是騙子,空手套白狼,錢寧願藏在罐子里、埋在土裡等等都不願意交給銀行去管理;到後來,觀念逐漸開明了,懂得了一點點的理財了,就開始做各種的儲蓄,定期活期計劃理財等等的銀行牽頭的理財;再後來,人們發現錢放銀行越來越跑不過通貨膨脹了,就開始紛紛把錢拿出來做理財投資項目,地產、物業等等的,發展自今,衍生出各大類的理財項目:保險、銀行理財項目、網貸、地產、股票、基金等等的。

理財觀念為什麼會發生轉變,一開始是錢不離身,到存在銀行,最後發現財富跑不過GDP了,紛紛拿出來做投資。

第一次的轉變得益於國家,不斷普及知識,以及對銀行的支持,讓大眾對銀行的公信力有了質的提高,所以開始放心把錢放在銀行了。

第二次的轉變是在於物價的膨脹速度已經遠遠超過銀行的利率了,人們發現錢存在銀行不但沒賺,竟然還虧了,不是虧在錢變少了,而是錢的購買力下降了。

舉個我影響最深的例子吧,想當初,我小時候去買燙粉(又名拉腸),加蛋加肉只需要2塊,現在17年過去了,一份加蛋加肉的,最少也得要6塊。

假設17年前,我在銀行存了1000塊,那會不是銀行不是很流行推出給孩子的學習做儲蓄嗎,好像是定期綜合在4.25?這個數在現在看來已經很高了,那17年後,會是多少錢呢,答案是1800左右。但年1000塊可以買500個腸粉,17年後1800塊可以買360個腸粉,這中間少了的140個腸粉,就是通貨膨脹在其中搞鬼了。並且我舉例的是腸粉,漲幅還不算高,高的像房子,那就不得了了,直接虧出血。

國家不斷發展,必然導致導致持續的通貨膨脹,錢越來越不值錢了,貨幣的購買力越來越低,所以人們醒悟了,錢放在銀行跑不過通貨膨脹,所以才紛紛撤出銀行,尋求其他的方式,因此現在衍生出眾多的理財方式。

所以,理財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不求賺大錢,起碼你辛苦賺來的錢不能貶值啊,對不對,理財是個概念性的問題,不分貧富,對於普通人群體,理財可以讓生活越來越輕鬆,而對於富人群體,理財則可以讓財富快速翻滾。


推薦閱讀:

大咖論道丨用科技金融定義光谷:二妃山下有座「豎起來的金融街」
2018年情人節金融界表白攻略
一頁金融街 · 英藍
這些老男人的事業線 都在這裡長出了個叉

TAG:金融 | 理財 | 個人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