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又叫奇異果,一種水果為啥叫兩個名字
獼猴桃、奇異果傻傻分不清楚,明明是同一種水果卻叫兩個名字,要不要這麼高逼格時尚范兒呢?常去超市的小夥伴很發現很多很常見的水果都被取了一個很洋氣的名字,再配一個漂亮的包裝盒或包裝袋,擺在專門的貨架上,價格也是蹭蹭的往上漲。
其實很多人也會好奇這樣一種現象:網上隨便搜索一下獼猴桃和奇異果,後者的價格貴的嚇人,可是這看著就是同一種東西啊!
獼猴桃的價格是3-6塊錢一斤,一斤可以買6-7個。奇異果的價格是12-16塊錢一個,兩者價格差了10多倍!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洪小果生鮮小編建議我們還是從奇異果的歷史來說起吧。
100多年前,有一位紐西蘭的中學女校長來中國旅遊,他發現這邊的獼猴桃特別好吃,於是弄了一些果實和種子帶回到自己國家去了。
其實她應該慶幸當時海關不檢查這種東西。
緊接著這些果實和種子被輾轉了好幾手,最後到了當地很著名的果樹專家亞歷山大的手中,慢慢的紐西蘭的第一株獼猴桃樹就這樣被培育出來,並迅速實現了批量的種植與生產。
可是要給他取一個什麼名字呢?最早生產者叫它「YangTao」,很明顯當時中國這邊有人人叫它「陽桃」,這是直接暴力音譯的版本。結果呢?沒火起來。
於是那改名字好了。它的名字被改成ChineseGooseberry(中國醋栗),這名字眼瞅著就酸酸的,這個還是火不起來。
那就接著改名,第三個名字叫做melonettes。這個詞源自melon(瓜)的法語化。因為當時美國進口的瓜類和莓類都要交很重的稅,結果還是沒火起來。
最後它被改名成Kiwifruit,終於火起來了。這個詞來自於紐西蘭的國鳥Kiwi(幾維鳥),還別說,看上去真的有點想像哦!這個詞被翻譯成中文,就成了「奇異果」了。
所以奇異果其實就是紐西蘭培育出來的優質獼猴桃。
經過將近上百年的精心育種和優勝劣汰,如今紐西蘭的奇異果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慢慢成功超越了奇異果的家鄉——中國本土的獼猴桃們。
那奇異果究竟「奇異」在哪裡呢?
第一:育種及研發優勢上
紐西蘭的專家很早就對奇異果進行了育種以及相關的研究。因此,目前紐西蘭的奇異果不僅比中國本土的獼猴桃個頭更大,也會更甜一些,而且去除了酸澀等不太舒服的口感。
同時奇異果也成功解鎖了更多皮膚,擁有了綠色、金色、以及紅色的果肉顏色。而本土的獼猴桃們只能趕緊解鎖基佬紫甚至赤橙黃綠青藍紫才能扳回一城。
第二:果園管理模式上
在果園管理方面,紐西蘭也要更專業一些。例如會在果園兩側設置防風牆,防止風吹動使得果實之間碰撞導致花皮現象。
這些都是時間的沉澱,需要資金和經驗的累積,再過段時間,等到國內的資金經驗充沛了,就可以慢慢追趕了。
第三:運輸方式上
紐西蘭奇異果對於質量控制也是相當嚴格的。進口的奇異果想運到中國,也需要保持全程冷鏈——從冷藏庫中取出,進入冷藏集裝箱,船運14天進入中國的冷藏庫。只有這樣的全程冷藏才能最大程度保持奇異果的新鮮。
國內的獼猴桃有距離優勢,但因為價格較低,很多水果公司負擔不起成本較高的保鮮措施量也大,所以質量良莠不齊。
因此紐西蘭的奇異果不管從研發成本,管理成本,還是運輸成本,都比本土獼猴桃貴好多,自然就會賣的貴一些。事實上,市場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能這麼多年一直賣得這麼貴也證明有很多消費者認可奇異果的品質和價錢。
不過你以為國內的獼猴桃廠商不眼饞嗎!奇異果這種高端市場,大家也都想分一杯羹好么!據說目前中國的育種專家也是各種加班加點做研究呢。所以相信很快,我們就能看到本土獼猴桃和進口奇異果的大pk~
其實從物種分類學上看,不管是奇異果還是本土的獼猴桃,都屬於Actinidia(獼猴桃屬),最常見的獼猴桃種類為A.deliciosa,中文譯名「美味獼猴桃」。
我感覺能做出這個分類的肯定是個吃貨。
但是這並不是說其他種類的獼猴桃不美味。比如,美國超市裡常見的「奇異莓(Kiwiberry)」就是另一個品種,叫做Actinidiaarguta。紅心奇異果是A.melanandra,金奇異果則是A.chinensis。它們的味道顯然都不錯。但也要更貴一些。
其實不管吃奇異果還是獼猴桃,那一口咬下去青汁四溢酸爽可口的感覺於我這種吃貨(+飯桶)來說這簡直是致命的誘惑它簡直好吃到我想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