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音樂之復調音樂
單聲部的格里高利聖詠在歌唱了200-300年之後,其形態不免會發生變化。
附加段(在原聖詠的基礎上加上旋律或歌詞)、繼敘詠(在「哈利路亞」花唱旋律上加歌詞)都只不過是裝飾聖詠的一種方式。而另一種更重要、更具有影響的修飾方式就是多聲部復調音樂。
多聲部音樂並非專屬西方,但只有10世紀以來在阿爾卑斯山以北區對待教會音樂的熱忱和衝動,才是導致西方復調音樂得到獨特發展的真正根源。西方中世紀復調思維的特徵在於,它源自於聖詠的修飾,或對聖詠的空間想像力的擴展,即包括了水平化的修飾(附加段,繼敘詠),也有垂直性的修飾——復調
一、最早的復調音樂形式——奧爾加農
奧爾加農是一種演唱方式,即歌唱聖詠時演唱另一個聲部。
1、平行奧爾加農
平行奧爾加農是最早出現的,以格里高利聖詠為固定調,在其下方加上一個平行四度或五度,從而構成二聲部音樂
2、反向(逆向)奧爾加農
反向(逆向)奧爾加農,是約11世紀時,平行奧爾加農的新發展,出現兩個聲部以同音斜向開始,然後四度音程平行進行後,最後以同音結束
3、華麗奧爾加農
華麗奧爾加農,約12世紀左右的新形式,奧爾加農聲部轉向上聲部,形成一音對多音的花唱式,這樣的形式,使格里高利聖詠成為了持續長音的低音聲部與上方聲部形成對比
二、迪斯康特
無論是格里高利聖詠還是早期的奧爾加農都是無固定節奏節拍的,但約11-12世紀,由於演唱規律的逐漸定型,出現了六種節奏,13世紀採用這幾種節奏進行創作,所作音樂有明顯的分句,與過去鬆散即興的奧爾加農形成對比,即迪斯康特。在13世紀復調發展在法國迎來了第一個高峰,代表人物有萊奧南,佩里坦等。
三、克勞蘇拉
克勞蘇拉。原意為「句子,段落」即這種形式指的是音樂作品中的一部分或一段。克勞蘇拉採用了迪斯康特手法,並用於華麗的奧爾加農之中,因此兩聲部的復調音樂形成對比,給人新鮮之感。
四、經文歌
經文歌從克勞蘇拉的基礎上形成。兩個聲部的克勞蘇拉只是下方聲部有歌詞,約13世紀中葉,上方聲部也開始出現了歌詞,兩個聲部都有歌詞的克勞蘇拉稱為經文歌。
經文歌后期在13世紀最為典型,聲部增加到三個,最低聲部是拉丁文聖詠,上方兩個聲部可以是新加入的世俗歌詞,內容各異,語言逐步由拉丁文轉為法語,內容涉及愛情等
此後,這種體裁在世俗社會傳播開來,經文歌的出現和發展,說明中世紀宗教已經滲入世俗因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