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絕菜」傾倒東北張少帥,「寶發園」名揚省城上百年
在瀋陽,如果你問當地人「寶發園」飯館在哪,也許很多人都說不出來,但是如果你問「四絕菜」菜館在哪,那大部分人立即就能告訴你確切的地址。瀋陽的「城內中街」街東,有一個裝潢透著古典韻味的飯店。門口上方有三副巨型牌匾,左側印著「四絕菜傾倒東北張少帥」,右側印著「寶發園名揚省城上百年」,正中的牌匾上印著「中華老字號」。在「中華老字號」下面掛著「寶發園名菜館」六個大字的牌匾。
寶發園名菜館創辦於宣統元年(1909年),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當年,河北省寧河縣北塘村有一家農戶姓國,老國家有國鈞璋和國鈞瑞哥倆兒,因家鄉兵荒馬亂,連年鬧災,民不聊生,便「闖關東」,來到盛京城外落腳謀生。兄弟倆在瀋陽小東門外開了一家小飯鋪,起名叫寶發園,其意為聚寶發財。
但是開業以來生意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紅火,過去了好幾個月飯店不過是勉強保本。當時,小東門一帶買賣林立,要想在這裡立住腳,生意興隆起來,也不是容易的事。哥倆經過反覆琢磨,根據東北人的口味,用豬肝、豬腰、瘦豬肉和雞蛋等原料,經過精細的挑選、配料,以上好的刀工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1927年初春的一天早晨,一位20來歲,身穿白色西服的年輕人來寶發園就餐。跑堂的忙問道:「先生,您吃點什麼?」青年人道:「我是慕名而來,就請廚師做熘腰花、熘肝尖、熘黃菜、煎丸子吧。」小飯店掌勺的大師傅就是掌柜的,菜做好後端上桌。青年人對每道菜細細品嘗,連聲說好。臨走時,青年人請大師傅到前堂來,告訴他這四樣菜色、形、味、刀工、火候俱佳,以後可以稱之為「四絕」。
青年人說完後留下十塊銀元微笑而去。那青年剛走,周圍的人都來向國師傅道喜,國師傅莫名其妙,經人解釋才知道,原來那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少帥張學良。從此,寶發園的四絕名菜不脛而走,一時名聲大振。寶發園這四道名菜有著造型新穎、刀功精細、火候恰好、操作迅速的特點。加之價格適中,不但受到普通消費者的喜愛,一些達官貴人也經常光顧寶發園。
九十年代初,寶發園第四代掌門人鄒德昌對四道名菜做了進一步的挖掘整理,目的是更加適合現代人的口味和健康需要,在不改變品質的基礎上,不斷更新口味,尤其在嚴格選料、精細製作、火候掌握等方面下功夫。並不斷擴充店面,讓「老字號」更能受到新老顧客的歡迎。
1980年,瀋陽市政府正式命名寶發園的熘腰花、熘肝尖、煎丸子和熘黃菜為「四絕名菜」,四絕菜連續五屆榮獲瀋陽市「名優風味美食」稱號。2006年被商務部授予首批「中華老字號」品牌。
更多中華老字號文化,敬請關注老號營;文章來源於老號營,如有轉載,註明出處。若任何團隊及個人私自轉載盜用,一律追究相關責任,敬請知悉。
推薦閱讀:
※#京都#你吃過最重口的刺身是什麼?
※超暖心叻沙--確定不動手來一碗嗎?
※野食小哥背後有團隊么?
※一些和早餐有關的碎碎念
※美食記 | 瘦不下來可能是你吃的不對!一款健身消脂營養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