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姿大比拼刷屏後,我想到了一個邋遢鬼的婚姻整理術
本篇文章 2003 字 閱讀需要 5分鐘
昨晚睡覺前,睡姿大比拼的海報在朋友圈刷屏了。可能是對家居的敏感,我關注的不是睡姿,而是床邊的負空間 —— 抱枕、拖鞋、牆畫、書架、地板等。
接著,我想起了一張漫畫:
插畫師 Brian Rea
01
這張漫畫來自《紐約時報》的「摩登愛情」專欄 ,文章標題是《一個邋遢鬼的婚姻整理術》。
作者是Helen Ellis 寫到:
" 我以過著一種可能會被近藤麻理惠 (Marie Kondo )稱作魔法般整齊的生活著稱。我把緊身衣褲捲成壽司模樣,我的桌面空空蕩蕩,我的廚房也乾淨得可以在裡面做手術。"
結婚前,她非常邋遢。結婚後,出現了問題。
就像漫畫中描繪的 —— 老公非常整潔,而Helen是一團糟。
喜歡一個邋遢的姑娘是一回事,而同居是另一回事,它是生活方式的混血。
有一天,丈夫和Helen說:
「你介意把餐廳桌子保持乾淨嗎?這是我回到家看到的第一個東西。」
她問丈夫,是不是想離婚? 而丈夫說,他只是想要一張乾淨的桌子。
Helen和母親訴苦,"他知道自己是和誰結的婚。我為什麼要改?」
而母親提醒她 —— 相比於別的家庭在為貧窮、出軌、酗酒、沉溺於遊戲而爭吵,改掉邋遢算是微不足道了。
於是,Helen開始改變。 她成了近藤麻理惠的忠實粉絲 —— 這件物品,它會讓你快樂嗎? Helen把讀過的書捐給了圖書館,一年沒穿的衣服送到二手店,連打掃衛生也成了冥想時間。
現在丈夫回家,第一個看到的是Helen,而不是一團糟。
02
我和Helen一樣,曾經是一個亂放東西的人。從小到大,爸媽都教導我 「用完東西,馬上放回去」。但我總以作業太多為借口,左耳進、右耳出。
直到我開始過上了都市游牧生活 —— 長期高頻率的搬家。 這兩年,我親眼見到了許多有秩序、整潔的家,而房東們是讓我肅然起敬的生活家。
上周洗碗的時候,我腦海中一直浮現著3月份去洛杉磯,回訪房東Aaron的畫面。他的廚房很小巧,但是井井有條。做一杯咖啡,用完了磨豆機,馬上纏好線,並歸位到特定的位置;做好早餐,順手把洗掉碗筷,放進籃子里瀝干。
在生活家的耳濡目染下,我發現自己也變了。現在的我喜歡收納、整理,甚至到朋友家借宿,會忍不住想幫忙收拾廚房,規劃收納。
大概我已經變成了那個「愛瞎操心的親戚」 吧。
03
昨天我還聽了一本書《親密關係》,由樊登老師解讀。 很巧的是,裡面也有一對夫妻因為邋遢而發生爭執。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長大後,我們在人際和戀愛中遇到的問題,很多來自童年的陰影。 而比爭執更可怕的是沉默,有句話說, " 我們應該更重視人與人之間沉默的片刻。" 因為沉默背後有太多說不出的話。
下面引用樊登讀書會的故事:
John和May同居後,John接受不了May把於是弄得一團糟。有一天,他忍不住和Marie攤。
John:Mary,說過多少次了,用完浴室之後要收拾乾淨!
Mary:我會收拾的,你不要那麼著急嘛!
John:收拾浴室會花很多時間嗎?
·······
Mary:John,你不能這麼自私,你總是希望每件事都按照你的方式。
John:把東西亂丟的人可不是我,你簡直把浴室變成了要命的跑道。
表面看來,爭執的原因來自Mary的邋遢。但是歸根溯源,兒時的經歷才是根源。就像樊登老師分析的 —— "所有的爭執都起源雙方各自的痛" 。
Mary家教嚴格,從小被父母嚴格管著,沒有自由。John要求Mary整理浴室,觸發了她的童年陰影。 而John家裡很多孩子,他從小受不到重視,經常被忽略。 所以,當Mary忽略他的需求時,他的童年陰影也被觸發。
長大後,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或許是在試圖控制童年陰影的創傷。
這讓我想起去年,我深陷抑鬱情緒中,瑜伽冥想課讓我想通了一件事情。老師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和事,幾分鐘後,去原諒他們。 我想解鈴還須繫鈴人 —— 「Let it go」。 發自內心的「原諒」,才能達到心靈的解脫。
04
最近兩周,我住在一位老朋友家的客房。他工作很忙,雖然是室友,平時很少見面,最多也就是在早飯的時候打個招呼。漸漸地,我熟悉了他的生活習慣和早餐口味。 做早飯的時候,我會做兩份: 雞蛋、玉米、柚子。也在仙人掌旁加了幾束插花 ,不辜負滿屋子的陽光。
這些都是跨越語言的交流和理解吧。
同住一個屋檐下,是生活方式的混血。
敲開一扇扇門,去拜訪有趣的房東,學習如何用心去生活。
而離開時,我也把自己的印跡留在了房東家: 有的是畫作,Brian家房客手冊上的貓咪插畫,莫干山青壚公區的狗狗畫。有的是生活方式,Carl開始到我推薦的店裡購物,Crystal開始使用記事本。
從2015年#365天住民宿#生活實驗開始,住過的家,看過的裝飾,認識的房東,都融入了今天的我。 一位朋友說: 」你住過後,更有家的感覺了。」
或許這是我自創的一個職業: 生活氣息諮詢師。
你有什麼「同住一個屋檐下」引發的,對生活方式的思考和小故事嗎?
請在評論中分享哦,我會從評論中抽取一位,寄給你一本書~
本文作者_蘋果姐姐
微博:蘋果姐姐在美國
知乎:鄭辰雨
http://weixin.qq.com/r/a0miugvEm1bkrU-Z9xx5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