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凈值人群海外資產配置的必修課(下)
口述 | 伊月 資深財富策劃經理 ,供職於亞太區最大的保險公司 ,Finding Studio工作室創始人
來源 | 以太創服A+社晚八點分享
而對於普通的中產階級,為什麼也要去香港買保險呢?因為中產階級比高凈值人群更需要保險。中產階級承受意外的能力較差,尤其資產不多,特別是工資高、工作強度大的人群,例如創業者,金融行業的工作人員,程序員等,一旦患有重病或者意外的話,家庭收入一下會受到很大影響,對家庭的打擊是巨大的。所以為了保證家庭的生活水平不發生質的改變,我們確實需要更多的、更好的保障。
中產階級最基本的一個保險就是重疾險,這也是中產階級來香港購買最多的險種。重疾險內容分為兩種情況,如果被保人得了重大的疾病,或者直接身故了,保險公司會賠付給受益人一大筆錢,受益人或者投保人可以自由支配保險金。如果得病,被保人到老了可以將保額取出來,並且每年取出來的價值隨著時間可以增加。重疾險與醫療險的差別在於醫療險如果沒有在保險期間內得病,保費就沒有辦法取出來。所以重疾險兼具了一定的儲蓄功能。
那麼香港的重疾險和內地的重疾險有什麼不同呢?首先香港的保險一定要涉保人本人去香港簽單。如果涉保人還沒有海外帳戶的話,後續的繳費也是問題。另外香港保險由香港保監會監督管理,履行的是歷史比較悠久的歐美法律,基本上傳承的是英國的法律,所以從安全性上相當可靠。
相比內地,香港的重疾險有以下優點:首先是全球理賠,基本上全球各地的醫院,包括內地絕大多數三甲醫院,香港重疾險都可以理賠了,且不需要本人親自到港,而且國內的保險公司一般只認內地醫院的單據,對於海外醫院的單據不一定承保。
第二,香港重疾險的條款比較人性化,對很多疾病的定義比國內要寬鬆,比如癌症,香港的重疾險只要診斷出癌症就可以理賠,而國內的很多險種可能是需要涉保人確診了癌症以後,需要90天到180天的緩衝期,才能進入理賠的流程。
第三,香港的保單都是以美元和港幣來計價的,美元的保值性比較高,所以香港保單對很多的高凈值人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四,自帶分紅。國內重大疾病險的保險,賠償金也就是保額是不會變的,而香港保額具有紅利機制,每年都會有一定上漲。假設在香港買了一百萬的保額,那麼香港的保單在幾十年內可以把一百萬的保額增長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雖然兩地的保險都可以作為養老金取出來,但是香港的保險可以一直增值,這樣的增長可以有效對抗通貨膨脹帶來的資產縮水。
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買保險的錢一定是長期的錢,是十年、二十年都不會用到的錢。比如說今年買了儲蓄險,明年就想取,這個是不可能的,這也是所有的保險產品最大的問題,所以保險是一個長期的長線的投資,規劃的是未來十幾,甚至二十年的事情。
為什麼內地保險的口碑並不是很好呢?除了本身代理業務員的專業度有一些問題以外,另外一個問題比較具有時代性,在過去二十年中,中國的經濟水平和物價上漲實在太快了,比如十年前交1萬塊,十年後領了1.5萬,但是十年前的1萬和十年後的1.5萬根本不是一個概念,在這麼一個高速發展、物價和工資都是成倍增長的時代,之前買的保險產品,基本上都買虧了。由於內地的大病險沒有保額隨著年限的增長而增長的分紅機制,所以說連基本的抗通脹的作用都做不到,所以長期的保障是比較讓人擔憂的。
對於保險的購買,大家可以考量自己對潛在風險的承受能力,以及保險產品的保障力度,如果是出於理財的目的,需要權衡以下幾點:
首先是機會成本,投資者終究是要拿一部分錢來做一些事情的,那麼同樣的錢放在其它地方,是否會有更高的收益,是需要投資者考量的內容。
第二個是資產流動性,投資人是否不在乎十年以及二十年的資產流動性,這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資人的投資方向。
購買香港的保險具有幣種和分紅兩個優勢。人民幣兌美元有漲有跌,大家可以憑藉市場的變化來平均分配自己對於人民幣和美金持有的數量,注意風險的對沖。所以投資人打算購買香港保險,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判斷標準。
首先是是否長期看好美元和港幣。第二點就是長期是否有消費美元的需要,對於美元的消費需求一般有關移民,和孩子的留學,小額的話可能還帶上自己的旅遊。如果從理財方面考慮問題的話,還是要衡量自己資金的流動性,以及自己長期的需求和經濟實力。
總而言之,理性的投資人需要儘可能配置一部分海外資產作為風險對沖;為了自己和家人以及工作夥伴現有的狀態,不因意外而發生改變,需要盡量配置自己和他們的保險。具體如何配置因人而異,因為每個投資產品都有自己的特性,還需投資人合理選擇。
問答:
1.家族信託怎麼設立?設立在哪個國家比較好?
家族信託這個概念較大,設立在哪個國家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選擇什麼樣的信託公司,每個信託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產品形式以及服務方式,這個主要就看投資人或者客戶的喜好。
2.個人進行海外投資有收益產生時,有哪些需要關注的稅務問題?
這個取決於投資的時候受益人所屬的公民身份,以及所屬的稅務管轄區。如果受益人是海外身份的話,其實是屬於海外稅務管轄區,不受中國稅率、稅法的監管。如果有任何收益產生,需要根據受益人所在的稅務管轄區進行繳稅。比如說有一個保險產品,受益人是香港的公民身份的話,受益人需要繳的稅率則相對較低,這個是因為香港的稅率比內地的稅率低一些。
3.近年來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海外投資市場和品種?
有關這個問題,具體的情況還是要根據投資人具體的資金持有量、投資意向、風險評估的概率以及個人的喜好來安排。大的方向包括倫敦的房產或者日本的房產、澳洲的酒庄、越南的股票、新加坡的基金、美國的國債,最後就是香港的保單,這些都有不錯收益,而且經過大數據的考量,收益均相對穩定。如果資金量比較充裕,其實有很多種可以配比的方法。
4.香港和其他海外投資市場相比如何?
香港相對於別的投資市場來說,進入的門檻比較低,對於內地投資人來說,開放度會比海外其他國家高一些,這也是很多中產或者說高凈值人士以香港作為海外投資的一個跳板,來進行投資的原因之一。
5.海外資產配置有什麼陷阱嗎?需要怎麼避免?
說到陷阱,不如說是風險的高低。大家當然希望利潤大,風險低,但是世上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情,如果投資人期待比較穩健的道路,我們建議將60%投在比較穩健的債券以及低回報的基金上面剩下的40%可以往高風險的股票或者高風險的基金上配置。
6.海外資產配置特別好,但是苦惱的是到底如何將資產進行分配呢?
舉一個例子,一些保險公司會推出投資相連的保險產品,其中連帶的可能是十隻或者十數只基金,這個基金的搭配當然是基金的管理人或者說投資人的代理人跟客戶一起協商來選擇的,確定搭配後風險和回報的概率都可以計算出來。根據這兩個數據,投資人可以依靠數據,來參考到底是把風險調高或者調低,把利潤調高還是調低。
7.複利的作用很明顯,時間的長度也很重要,但怎樣才能做到每年10%的收益率呢?
收益率10%是預期而非保證,因為投資的收益並不能打確定,但是根據很多保險公司過往紅利的實現率來看,基本上實現率都比較高,所以實際收益會盡量接近最開始評估的收益,但並不能保證。
推薦閱讀:
※貝多多:2018年最有希望上漲的5類資產!看看你配置了幾種?
※我那個從銀行逃出來的朋友...
※做馬雲羨慕的人
※關於技術指標的三大假設,值得一看
※塗輝煌:趨勢皆如預期,接盤黃金正是良機
TAG:個人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