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五天入門之第三天,選韻的法門

知道了什麼是詩意,就可以開始寫一首詩了。

這時會面臨兩個問題。

一,

我們已經知道格律是詩固定的節奏。而字有相對固定的平仄。一旦該平的位置填入仄聲字,格律詩就出律了,反之亦然。

現在大部分寫古典詩詞的人會選用平水韻。但平水韻有個缺陷,就是平水韻的平仄和普通話發音並不一致。

這就出現了一種情況,用平水韻對照押韻的詩,用普通話讀就不押韻。

這是首唐人皇甫冉的七言律絕《秋夜戲題劉方平壁》。

鴻悲月白時將謝,正可招尋惜遙夜。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

翠帳蘭房曲且深,寧知戶外清霜下。

仄仄平平仄中平,中平仄仄平平仄。

詩中押二十二禡的謝,夜,下。

很明顯,三個字的平水韻都是a韻,但這三個字謝和夜的古今音發生了變化,變成了xie,ye,xia,普通話讀起來是不押韻的。

然後呢,這詩第一句普通話讀就出律。

按平水韻的平仄,白屬於入聲十一陌,屬於仄聲(平水韻上去入三部都是仄聲)確實是合律的。

但按普通話讀白是平聲中的陽平(第二聲),bai,中華新韻屬於平聲四開,就是出律的。

我們現在寫詩的人也好,讀詩的人也好,有幾個會按平水韻把白讀做be?

讀詩用普通話發音,寫詩用平水韻,整個就是精神分裂症病患者寫詩。

這樣寫出來的詩,還有什麼232,2221的節奏?例子中平水韻的,去吾愛詩詞網測試合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但你用普通話讀就是平平仄平平平仄,2221的節奏早變成了61的節奏。

第一天我們講過格律,格律有61的節奏么?不存在的!!!

這種只是半懂不懂得寫詩的人自欺欺人的合律,最多只是形式上符合格律,節奏完全是四六不著調的。

現在用平水韻寫格律詩,很多都是這種搞笑的情況。嘴巴上說著合律,身體卻是沖著出律去的。其實早就跟古人用格律的本意背道而馳了。

現在用平水韻寫格律詩,就不是傳承傳統文化,而是破壞傳統文化!!!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死守平水韻的為了出律也是蠻拼的,寫詩的時候放著小學就學會的漢語拼音不用。偏要辛苦去學,去死記硬背如小眾方言一樣的平水韻。

以後碰到死認平水韻寫律詩的,就讓他按符合平水韻平仄的發音讀一遍他按平水韻寫的詩。不會讀,咱們就送給他們兩個字,裝逼。

不過那些用平水韻寫古體詩,押韻用普通話讀也押韻的,咱們可以輕輕放過。

那我們是否該選中華新韻寫詩呢?

答案是,也不行。

平水韻的問題主要是古今音變的問題,韻的分類倒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中華新韻的問題在於分類的問題很大,一共14韻,分成平仄也就28韻,致使韻寬的有點沒邊。用中華新韻,等於是古代的鄰韻通押了。

平水韻中,in,en是分類的,分為十一真zhen,十二文wen。

為什麼同是en韻古人要分兩類?估計是古人傻缺了吧,那麼我們把它們合併起來,九文通押。這是中華新韻的傻缺想法。

an和en倒是區分開來了,理論是an和en雖然尾韻都是n,但腹韻a和e不同?那麼難道in,un和en腹韻,i,u,e是相同的?

這種混亂,其實是被十一真的真zhen忽悠了。

其實《唐韻》中真是側鄰切,你以為是cin么?錯了,側的音不是《唐韻》阻力切,就是集韻》《韻會》札色切。所以正確的讀法是zin。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十一真中有一堆普通話中發in的字,比如親,新,秦,欣,巾,民等。

另外一些,人en,輪un,看上去不應該放在這個韻中的韻,在唐代發音,其實就是《唐韻》如鄰切,韻母跟真一樣人in,輪也是in。

如果唐人認為un跟in是一個韻,就不會把孫sun,昏hun放在十三元。只能說而今同韻的輪lun,孫sun在當時的發音和現在有區別,所以不在一個韻。

就像君在古代是en韻(《唐韻》舉雲切,雲是於分切),而不是un韻,所以jun就被分到了十二文。

真的古今發音變化忽悠了傻缺,還以為in跟en可以混在一起。

其實主要是古代沒有拉丁文拼音,所以只能用漢字來代替拉丁字母。古人好選不選的選了個真做來標記第是一個韻部,成了十一真。如果用親來標識第十一個韻部。變成十一親,就沒現在中華新韻把in,en,un三個韻放在一起這個問題了。

寫到這裡,吃瓜群眾要問了。平水韻不能用,中華新韻也不能用,那寫詩到底用什麼韻?

寫詩就用吃瓜韻。

平水韻由於古今音變問題,太多不是同韻的字分在了同韻中,再去一一剔除實在是太麻煩。

中華新韻其他大毛病沒有,普通話拼音大家打小就學過,上手容易,問題只是什麼亂七八糟的臨韻,被詩詞學會那些傻缺大人放在一起發布了,按中華新韻寫出來的詩韻就押的不精準。

但分類的問題,其實很容易改。

我們把中華新韻14個韻部中的,那些平水韻中分開的,現在還有得韻分離出來就行。其實就是按照拼音的韻母表。

33個韻,第一第二聲為平,第三第四聲為仄,那麼一共會產生66個韻。少於平水韻的106韻,多於中華新韻的28韻。

這樣一來,我們的吃瓜韻,比起中華新韻,押韻就更嚴格準確。比起平水韻來,更符合現代人的用語習慣,朗讀起來更加合律合韻。

用他寫格律詩詞,自然也比平水韻和中華新韻符合格律的奧義。

現代寫詩,最接近古詩精神的就是吃瓜韻。

這才是對傳統文學真正的繼承和發揚。

而且這個韻我們從小就學,上手非常容易。

不像半死的平水韻,能嚇死一幫人。為方便寫詩而整理的韻最終反而成了學詩的障礙。

二,

既然我們決定用吃瓜韻寫詩。

那麼一首詩,應該選吃瓜韻66韻中哪一個韻呢?

寫詩選韻主要有三種方式。

比如賈至寫了首詩。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唐·賈至)

  七言律詩 押陽韻  

銀燭熏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用的是平水韻中陽韻的長,蒼,章,香,王五個韻。

一千年以後,一個明朝人湊進了來唱和了一首,和了同一個韻部,平水韻的陽韻。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明·胡所思)

  七言律詩 押陽韻  

紫宸初啟碧天長,鵷序瑤階曙色蒼。

拜舞衣冠瞻舜日,昭迴文物煥堯章。

光生寶扇分鸞影,煙裊金爐燃獸香。

共際明時諸宰輔,五雲深處侍天王。

這就叫和韻了。

這位胡先生不但用了同一個韻部的韻和韻,而且連韻在詩句中的次序都一樣。

這就是和韻中的次韻或步韻了。亦步亦趨的用韻。

回道一千年以前,賈至寫了這首詩。同僚中後世聞名的詩佛王維,詩聖杜甫,詩雄岑參哥幾個就來唱和了。

王維寫了首《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送曉,尚衣方進翠雲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這首詩的韻和賈至不在同一韻部,用的是平水韻中的尤韻。

王維的唱和只唱和了題,沒有唱和韻。

原因大概是雞賊的王維最先定下的一句是「萬國衣冠拜冕旒」,畢竟整首詩中這一聯最出彩。

而且旒字不像其他四個韻字,頭,裘這樣更換了還能維持原來的意境和意思。

換不出更合適的硬換,就容易被賈至壓一頭。

這也是選韻的一個方法,先定句,然後韻隨句定。

杜甫,和岑參也一樣雞賊。說是唱和,其實都是自己定的韻。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唐·岑參)

  七言律詩 押寒韻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

獨有鳳皇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唐·杜甫)

  七言律詩 押豪韻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

除了自己定韻,和韻之外,還有分韻。

就是幾個韻攤派一下,人手一個。

《三月晦日與同舍送春於梅溪因誦賈閬仙詩云,【三月更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時有二十八人遂以齒序分韻》

(宋·王十朋)

  七言律詩 押覃韻  

記得來時手自探,預知今日思難堪。

樹頭綠暗鶯如訴,地上紅多蝶尚貪。

此夜鐘聲那忍聽,明朝酒盞可能酣。

卻因送別還驚我,老境如蠶已食三。

之所以選這麼個詩題長到變態的詩,是因為這題目已經完整舉例了說明了分韻的場景和攤派方法。

這位王十朋先生的年齡在二十八個朋友中,不是排行第一就是排行第五。

所以他分到的是三這個韻部的韻。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兩個,

一,選吃瓜韻寫詩

二,寫詩選韻三種,自己隨句定韻,和韻,分韻。


推薦閱讀:

TAG:古詩 | 詩詞賞析 | 詩詞格律概要詩詞格律十講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