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宜興紫砂壺能夠走到今天,他功不可沒!

近來偶讀奧蘭田的《茗壺圖錄》發現一有趣現象。

書中記載,李茂林、徐友泉、歐正春、蔣伯荂、陳俊卿、閔魯生、陳仲美等等數十人的祖籍皆為江西婺源。

這一點讓我很好奇,為何剛剛興盛起來的紫砂行業,有如此眾多的江西婺源人,要知道,早年間的景德鎮與婺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為此我找到找到不少文獻去了解,最終在《徐鰲潤紫砂陶藝論文集》找到些許線索。

萬曆年間國家開徵礦稅,委任開採太監潘相駐省兼理御器廠的事務。因官吏營私舞弊,剋扣工銀,拘泥各種規程法式,迫害工人。隨後人民群起抗爭,驅逐潘相。因此景德鎮亂象不止,人才開始有東移傾向。

這些東移人才,比較欽佩將潘相罪名上書皇帝的江西御史吳達可,而吳系宜興人,這就成了他們投奔宜興鼎山蜀山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刊宜興縣舊志》卷八,忠義,頁五十一,吳達可)。同時,在丁山興起「宜均」的歐正春與他同為婺源籍的同鄉抱有情誼,便引薦給時大彬。當時為了大力發展宜興瓷,所以時大彬同意錄用大量的婺源籍藝人。

一個行業的發展,一定是需要大量的人才彙集,並且吸收其他地方的優秀人才和工藝,最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而這一批婺源籍人才的加入,無疑是對紫砂壺發展的一次加速。

所以,我們亦可這麼理解,紫砂壺的發展,景德鎮亦有功勞。

推薦閱讀:

早期壺入門之二:60,70,80與90 年代水平壺的典型外型
這套壺,我每年只做一次
戩榖壺言:如何選擇一把貼心好壺 ? 寫給紫砂新生
戩榖壺言:玩壺不懂一廠壺,事半功倍多糊塗

TAG:紫砂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