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你可能暫時還沒有資格玩理財

全文3657字

閱讀需11分鐘

年輕人,不要開口閉口的都是理財,你可能暫時還沒有資格玩理財,因為你可能還沒懂得自己現在這個階段最應該做什麼。

本篇主要闡述開源,這是學理財前該懂的一些硬道理。

講到理財不得不提《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於1999年在美國出版,2000年引入中國,曾經連續18個月蟬聯全國圖書銷售排行榜第一名,堪稱當代中國財商啟蒙之作。

《富爸爸與窮爸爸》這本書為什麼能成功呢?我覺得大概是因為他在開篇就吊起了大家的胃口,講出了一個很多人明明身處其中,卻碌碌一生都沒有看到的、簡單到令人髮指的關於金錢的客觀事實:

關於財商本質:

錢是一種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財商教育,錢來了又會去,但如果你了解錢是如何運動的,你就能獲得駕馭它的力量,就能開始積累財富了。

一個客觀的現狀:

大多數人想要錢卻又不得要領,原因是她們在接受學校教育的時候並沒有掌握錢的運動規律,所以他們終生都在為錢工作,這是一個社會普遍存在的教育現狀。

導致這一切的原因:

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只會告訴你要好好學習,告訴你努力學習是為了將來能有一個好工作,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賺更多的錢,而在錢這個根本問題上,並沒有告訴你它是怎麼回事,該怎麼駕馭它。

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也是這樣被教育過來的,他們自己也沒有那樣的能力,在這樣的體制下,他們也只能努力學習,成為一個有一技之長的人,然後出來社會工作,陷入起床、工作、付賬、再起床、再工作、再付賬的死循環。

缺乏認知的後果:

他們害怕沒有錢,更沒有直面這種恐懼的勇氣,所以只能用學到的技能去更努力的工作,希望賺到更多的錢來消除這種恐懼,而當手中有點錢的時候,又會去換取一些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從此,生活被兩種情感支配,那就是恐懼和貪婪,給他們更多的錢,就會以更高的開支重複這個循環,他們落入了老鼠賽跑的金錢陷阱。

這本書的開篇很成功的觸動到了人們的焦慮源,這確實是我們生活中大多數人時刻面對的,無法解脫的困惑。

不過這本書之後的大部分內容都有點索然無味了,因為書本在強調財商重要之外無一不透露出一種炫耀。

作者以一個小男孩的角度,告訴我們一個流氓是怎麼養成的:

首先要有一個牛逼的乾爹,然後要敢欠錢不還,還要懂得在去刑法中找快速致富的門路等等。

對於我這種思維已經開始固化的老年人來說,後面的內容除了「卧槽,還有這種操作」之外,已經不能讓我有太多別的感受。

如果這種思維方式誰都能掌握,那還哪來的貧富差距,哪來的員工,全世界都可以去做老闆了。

事實上,也許是社會越來越浮躁的客觀事實,令成功學大行其道,很多課程都是以看完就能月入XX萬吸引人們買單。

這樣的東西看多了之後,錢是花了,思想好像也升華了,但收入卻紋絲不動。

然後我們得出了另一句經典語錄:

我們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自己這一生。

《富爸爸窮窮爸爸》這本書可以稱得上是財商啟蒙書刊中最大的雞湯文了,雖然外界對於這本書的評論始終褒貶不一,但在學習理財之前,我個人還是建議先看看這本書,是有點開拓思維的作用的。

雖然雞湯喝多了有毒,但是你得先嘗一次知道這是什麼味,不是么?我也是讀完這本書之後,開始認真思考之前我一直忽略的關於金錢的理解。

為什麼一開始要扯《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呢?

因為他強化的是財商和商人的關係,這讓人感覺高大上,實則就是一種成功學,這與市面上的很多書都是一樣的,跳過道,只論術。

同樣的手段,你有能夠駕馭的心性,就是得心應手,否則就是作死,比如書中鼓勵拉高自己的負債去逼自己努力,事實上很多人也這麼做了,不過用另一種方式,我們稱之為:剁手族。

有人能有玩弄資本於鼓掌的能力,但並不是說這就是所有人都能學到的,這需要自身的素質過硬+機緣,所謂時勢造英雄。

大環境就是如此,好學者不少,但看多了這類書,是不是會有一種迷惑,那麼是不是普通如我們,就這一生都沒有辦法了呢?

你是否真的有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過,配得上普通的自己,該有的努力方式?

很多人總抱怨著現在工薪階段的枯燥和憋屈,不希望自己碌碌無為過一生,總想著直接辭職去干一番自己的事業。

但大多幾年過去了,還是在原地踏步。

不妨靜下來,先理解這裡面是什麼令自己無法跨越?

答案就是給自己的目標不明確,太好高騖遠,超過了自己目前等級的承受能力,從而消除了自己的行動力。

現實角度來考慮,我們如論是想創業,還是理財,除去精神追求以外,最主要的還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收入。

羅伯特有一個經典的財富創造公式,他通過四個象限將人們的收入進行了歸類:ESBI四象限。

E象限:代表僱員,收入來源是為他人工作而賺取的薪金。

S象限:代表自由職業者和小生意人,收入來源是為自己工作而賺取收入。

B象限:代表企業家或系統擁有者,擁有一個能良好運轉的企業系統,讓別人為他們工作,收入來源是企業的收益。

I象限:代表投資人,讓錢為他們工作,收入來源是各種投資,用錢帶來更多的錢。

左右兩邊象限,有著根本性的差異,ES象限的核心價值觀是擁有一份穩定工作,BI象限的核心價值觀是擁有財務自由。

左邊象限獲得的是主動收入,而右邊象限獲得的收入是被動收入。

事實上,《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對於財商的啟蒙是很重要的,卻也誇大了財商的實際作用。難道我們普通工薪階層都應該去負債高槓桿,都要去創業玩一次么?

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世界上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財富?是什麼導致了貧富的差距?

認知先於行動,不管一個人如何努力,僅靠辛勤的做事,是遠遠不夠的,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引領自己的人生。方向正確,努力才會有價值。

步入社會之後,也許你認為可供選擇很多,但無非就兩大類:就業和創業。很多人認為這是個選擇題,但並非如此。

大部分人認為這四象限是一種收入方式的劃分,都羨慕能靠第四象限輕鬆生活的那類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那類人。

但這種想法卻沒有看破本質,這個四象限,實際上並不是收入形勢的劃分,而是層級的劃分,是我們想要財務自由的遊戲攻略。

成為那20%的人,並不是選擇了第四象限的人,而是成功的一個一個的通關了前四個象限的人。

認清這個客觀事實至關重要,看懂這點,你才會明白,你做的不是選擇題,不是在四個裡面找一個,而是必選題,這四個你都要做到。

先做對,再做好。同樣的努力,方向不同,結果不同。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沒有方向,速度就失去了意義。

這四個象限中,第四個看起來是門檻最低的,誰手上沒有電零花錢,琢磨一下怎麼錢生錢豈不美哉?

但如果你以為自己能跨過前面的象限,直接就靠理財投資的收益,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則是天方夜譚。

財商的啟蒙衝擊了很多人的固有思想,但又過猶不及,讓很多人對於理財產生了一種病態崇拜,以為自己找到了一條人生捷徑。

一個段子道出真理:

如何年薪百萬?往銀行存他個兩千萬,按定存利率假設5%來看,你就年薪百萬了。

如果你有獲得10%利率的手段,存個一千萬就可以了,是不是感覺壓力瞬間減了一半?

但是問題來了,首先,都還是得有這一千萬不是?怎麼賺這一千萬才是重點。

這就是理財中講的本金最重要的概念,理財要學,很重要,因為他能讓你少付出一千萬。

但本金更重要,因為他沒有別的路子,只能靠自己,積累他的時間長短,直接影響了你後序的收益大小。

對於大多數普通年輕人來說,理財不是你現階段的出路,你現階段唯一的出路只有提高自己的主動收入,請認清ESBI。

四象限中,所有的人都是從第一象限開始的,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但現實給人的感覺好像不是這樣,很多人會說有個有錢的爹,就不用打工了,多好。

這裡我不得不提,為了迎合大眾的仇富心理,影視情結中喜歡挑富不過三代的案例來賺取大眾的智商稅。

但認真想想,如果大部分富二代真的都是這樣,人家怎麼能接手父輩的企業?

你在意淫人家酒醉金迷的時候,人家可能比你更努力的學習著掌握資本運作的知識。

有錢確實很好,可以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擁有更高的眼界,更容易看到社會的本質。

但如果你也足夠夠努力的話,人家比你多的只是兩點:試錯成本和人脈關係。

人家只是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去度過第一象限,並不是說人家就跳過了第一象限。

實際上,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在這四個象限之間,還有一個重要的象限,那就是在E和S之間,還有一種正職+副業的狀態。

這個階段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是最重要的,因為他是你窺視資本運作規律的第一步。

但這也是最難最累的階段,因為沒有資本,沒有試錯的成本,只能用時間去堅持。

很多人都想多去創業,但最後沒有行動,就是因為創業是一個學習掌握企業運作的過程,這種試錯成本太高,很多普通人承受不起。

但副業是低成本的,要麼利用自己從事的正職的資源或技能,要麼利用自己的興趣愛好。

副業會佔用大量的下班時間,但可以帶來的是低成本的學習到自由職業者的運作模式。

當副業的收入足夠養活自己的時候,就可以考慮將副業轉正,而當運作模式摸清之後,又可以複製模式,將相對可替代的工作交給僱員,最起碼的就是可以找個助手,來擴大自己的價值。

在這個過程,不要好高騖遠的擴張,是可以穩步的學習和接觸到企業運作的框架的,到最後,可以更容易的跳轉到B象限。

理財的道很重要,越早學習,就能越快開始財富的累積,但廣義的理財之道,最開始的是對自己價值觀的改造。

觀念上我們需要認清和控制收支,開源節流,學習要儘早,但執行的門檻卻在本金,也就是如何更好更明確的認知前三個象限。

第四象限和第二或第三象限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決定未來走多遠,如果自己不喜歡或者不善於管理企業,喜歡自由,那麼S+I也差不多可以過好這一生。

但如果你連最開始的第一象限都沒有做好,上班無所事事,下班遊戲泡劇,拿著那麼點的工資,玩什麼理財?

主動收入影響你的前半生,被動收入則關乎自己的後半生。

如果沒有讓自己先運作起來,理財就是笑話。前期的資本只能靠自己累積,只有資本足夠厚才會體現被動滾雪球。

年輕人,理財不是一門成功學,人生沒有捷徑,與其現在將精力放在折騰手中僅有的三分田地,不如儘早先找到自己的副業,開創出自己的第二收入源泉,這已經是最輕鬆可靠的一條路了。

我們渴望過好這一生,並不是一定要大富大貴,或非要成為人上人,但至少,你要為自己的理想付出實際的行動,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努力。

關注豐的天空之城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理財,不理財又不會死
不同收入的家庭投資理財方法
網貸投資常識知多少
車厘子理財:貶值最多車型,你中招了嗎?
財富管理在國內是一個朝陽行業 ---讀《中國式財富管理》有感,與讀者分享。

TAG:理財 | 個人理財 | 人生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