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論夏侯儒

夏侯儒,《三國志》中無傳,裴注引《魏略》補其行事,今就其行事論之一二。

《魏略》云:儒字俊林,夏侯尚從弟。初為鄢陵侯彰驍騎司馬。宣王為征南將軍、都督荊、豫州。正始二年,硃然圍樊城,城中守將乙修等求救甚急。儒進屯鄧塞,以兵少不敢進,但作鼓吹,設導從,去然六七里,翱翔而還,使修等遙見之,數數如是。月餘,及太傅到,乃俱進,然等走。時謂儒為怯,或以為曉以少疑眾,得聲救之宜。儒猶以此召還,為太僕。

首先,在「宣王為征南將軍、都督荊、豫州。」這句中就有問題。對此《集解》陳景雲就提出異議:「宣王嘗以驃騎將軍都督荊、豫,不在四征之列,蓋為征南,都督荊、豫者,即儒也。以下文樊城受圍,儒坐遲救召還事觀之,義自明矣。」認為征南將軍、都督荊豫者是夏侯儒。故而盧弼推斷此處裴注所引《魏略》有脫文。

根據行文看,該段給了司馬懿兩個稱呼:宣王、太傅。同一人物上下句稱呼迥異,這不符合史書行文的規則。因此可知盧弼的推測是正確的,如非《魏略》脫文,便是衍文。

據陳景雲的說法,此時夏侯儒為「征南將軍、都督荊豫」究竟有無可能,是有的。

其一、征南將軍之職,早年為曹仁,曹仁遷後,征南將軍即為夏侯尚。自此,征南之號一直用到夏侯尚黃初七年四月去世。此後再一次有明確授予的記載,是王昶,按《昶傳》:

正始中,轉在徐州,封武觀亭侯,遷征南將軍,假節都督荊、豫諸軍事。

正好與夏侯儒正始二年召還有聯繫。

其二、征南將軍在黃初七年至正始年間這近二十年內並未空置。仍然見於史書:

《衛臻傳》:(234年,青龍二年)亮又出斜谷;征南上:「硃然等軍已過荊城。」臻曰:「然,吳之驍將,必下從權,且為勢以綴征南耳。」權果召然入居巢,進攻合肥。

《通典》卷七十五:魏明帝青龍二年,詔下司空:「征南將軍見金紫督使,位高任重。近者正朝,乃與卿校同執羔,非也。自今以後,從特進,應奉璧者如故事。」

文帝期間,由夏侯尚都督南方諸軍事,明帝期間由司馬懿都督荊、豫軍事。而太和四年(230年),司馬懿改督雍、涼。此後荊州、豫州都督軍事則有近十年的空缺。從《通典》看,234年,這位征南將軍已是一方都督。

這個征南將軍、都督荊豫的空缺正好與夏侯儒的行事空缺相符合。更況夏侯儒為宗室之臣,黃初二年(221年)已為征蜀護軍。

按曹真行事:「是時,夏侯淵沒於陽平,太祖憂之。以真為征蜀護軍,……文帝即王位,以真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

夏侯儒以護軍升都督,業有先例。因此,陳景雲的推測是有道理的。故而我以為,司馬懿轉督雍涼之後,荊州方面都督當為夏侯儒。241年後,夏侯儒入朝,以王昶代為都督。

推薦閱讀:

請將我葬在西涼——脫下戰神外衣的馬超
三國志兵糧怎麼快速補給?
諸葛亮北伐佔據過那麼多郡,為什麼不長期佔有呢?
《新的三國演義》與舊版的有什麼區別?
第十一章 三國豪傑之算無遺策賈詡篇【原創】

TAG:三國 | 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