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心理學》:解釋人類行為的必備手冊
每次給大家推薦進化心理學相關書籍時,我都會推薦David Buss寫的教材《進化心理學》,英文第四版的中譯本由商務印書館於2015年9月出版。
不過,這種推薦往往效果不佳,最明顯的原因有兩個:
1.Buss的教材寫得相對專業化,對生物學和心理學不太熟悉的普通讀者,讀起來會有點吃力。
2.大多數讀者不想要知道那些理論中的細節和爭議,只想要知道大概的理論模型和有實用價值的結論。對這些讀者來說,這本500多頁的教材里,大多數內容都是噪音,只有少數內容才是有用的精華。
既然如此,我便去尋找更簡單的進化心理學入門書。最近留意到Robin Dunbar等人寫的Evolutionary Psychology:A Beginners Guide已經有了中譯本,能買到的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的《進化心理學:從猿到人的心靈演化之路》
這本書12萬字左右,不到200頁,每個章節都寫得相對簡單易懂,書末尾還貼心地給出了術語表和更多參考文獻,的確是名副其實的新手指南。以後我要是再給大家推薦進化心理學相關中文書籍時,這本會放在第一位,Buss的教材只好屈居第二了。
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些和進化心理學相關的基本問題。
我們在解釋人類行為時,通常需要回答下面這些問題:
1.人類表現出了哪些行為?(心理學以及其他和人類有關的學科)
2.這種人類行為的功能是什麼?(逆向工程與功能分析)
3.這種人類行為是如何演化出來的?(進化心理學)
4.這種人類行為是如何實現的?(認知神經科學與心理學)
5.某一個體是如何發展出這一行為的?(發育與學習)
6.某一個體為何要在某個情境下實施這一行為?(Folk psychology與動機分析以及經濟學)
7.……
與進化心理學最相關的問題,是問題3和問題2。 問題2會默認某類人類行為是針對特定環境問題的適應器,問題3則是試圖還原設計出這種適應器的演化壓力。
舉個例子。人類是已知唯一擁有語言的動物,那人類的語言行為的功能是什麼?它又是如何演化出來的呢?
問人類語言行為的功能,就是問我們人類用語言來實現什麼目的。能用語言實現的目的實在太多了,我們可以交流客觀的信息,交流情感,進行協商,表示威脅。語言可以用來欺騙、示愛、炫技、探詢、自保等等。總之,語言的功能非常多,非常強大。
那麼,我們接下來就要試圖還原人類演化出語言的這個過程。這需要我們搭乘時光機,穿越到幾十萬年前,連續觀察個幾萬年,才能看到人類是如何從沒有語言能力演變為有語言能力的。我們目前還沒有發明出穿越時空的機器,所以只能依靠心理學家們想像力,來猜測當年選擇出語言的環境究竟是什麼樣的。
Robin Dunbar提出的假設是Gossip hypothesis,他認為人類之所以要有語言,是因為當群居規模擴大後,需要有一種更高效的梳毛手段,來實現社會團結。猴子和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都不會說話,它們也是群居的社會性動物,為了生活在一起,不打架鬥毆,那就要用彼此梳毛來互相示好。而人類的群體數量(150人左右)大於這些動物的群體數量(70左右),我們人類可沒有時間給那麼多同伴梳毛。
在Dunbar看來,與用手梳毛相比,語言就是非接觸性的一對多梳毛,效率更高。假設我要幫你梳毛,那我一次只能梳一個人。但如果是用語言,那麼三四個人一起用語言聊天,無論是聊什麼話題,尬聊也可以,都能起到社會交往的作用。而且,語言還可以傳達更多的信息。一隻猴子無法在梳毛時告訴另一隻猴子,猴群中誰和誰好上了,誰和誰分手了,誰準備要篡位當猴王了。人類在聚會時,總是會聊到別的人類,總是會八卦,這能讓我們了解更多關於其他人類的信息,為社會交往做準備。
除了Dunbar的假設之外,關於語言的演化起源還有很多理論假說,眾說紛紜。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維基百科的詞條:http://en.wikipedia.org/wiki/Origin_of_language
接著討論演化心理學。在今天的心理學界,「心理機制」這個概念幾乎就等同於信息加工機制。計算機隱喻已經深入人心,每個人都把大腦當做計算機。
這台計算機從硬體上看,算是一台大規模並行處理機(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or),而且還很節能。不過,心理學家一般對軟體更感興趣,研究硬體是神經科學家的事情。人腦中的軟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基因中硬連線的先天本能,另一類是從文化中後天習得的信息。心理學家感興趣的是操作系統,不是具體的應用軟體。
進化心理學家認為,大自然就是人腦操作系統的開發者。不過,大自然在開發人腦操作系統時,並沒有寫說明書。所以,我們只好自行猜測說明書中的內容了。通過猜測,我們會發現人腦操作系統一點也不完善,似乎有無數的Bug。大自然這個軟體工程師簡直就是弱智,幾乎一直是在用試錯的方案(differential reproduction)來編程,一點遠見和靈性都沒有。優化軟體的任務,看來是無法交給大自然了,只能交給人類自己了。
這種說法有個缺陷,那就是把人類和大自然對立起來了。其實,人類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類的自我優化,完全可以看作大自然對人類的間接優化。人類對人腦操作系統的解碼,有點像黑格爾說的絕對精神的自我認識。雖然我們現在才發現,這個絕對精神原來是個弱智。
總之,大腦是大自然設計出來的計算機,在硬體和軟體層面上都是如此。市場中計算機的設計與生產過程並不是靠中央計劃,而是百花齊放式的生產和設計,最終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當然, 生存下來的不一定是全局最優者,通常都是局部最優者。優與劣也是相對於環境而定的,環境變了,強者可能瞬間變弱者,弱者就能絕地大翻盤。
對於人類來說,我們頭腦中的軟體數量多到數不勝數。社會交往,戰或逃反應,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手部運動的精細操作,學習,計算,空間推理,想像,類比,概率估計等等。這些軟體都是居家旅行必備之物,缺少了任何一樣的人類,就是傳說中的不正常人類了。
要解釋這些軟體為什麼要這麼設計,一旦「為什麼」問得足夠多了,我們最後只能回答「不為什麼」,「就是這樣」,「因為不這麼設計的都死了」。
「因為不這麼設計的都死了」這樣的回答,聽起來就是強詞奪理,但它就是正確答案。當我們一直在追問目的和意圖時,總要回歸到複製子(Gene和Meme)的自我複製上來。
雖然人類也是複製子用以自我複製的載體,但人類是整個地球上最獨特的動物。用道金斯的話來講:「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我們人類,能夠反抗自私的複製基因的暴政。」
說的有點遠了,很多普通讀者可能也對此不感興趣了。大家了解進化心理學,除了給聊天時增添談資,也還是想知道,基於這些理論模型,我們未來應該怎麼做?
了解進化心理學,可以讓我們認識自己屬於人類共性的那一面。這些人類共性並不一定在所有時空下都是適應器。今天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昨天有用的行為,今天可能就沒用了。今天有用的行為,明天也可能沒用了。我們可以結合自己對自己當下所處環境和近未來的發展趨勢的判斷, 猜測那些行為可能更具備適應性,然後提前做出準備。
從另一個角度講,哪怕進化心理學全都是非實用的理論知識,它至少也可以佔據我們腦中的某個生態位。如果我們頭腦中不具備進化心理學的理論知識,這個生態位就會被提供類似功能的理論所佔據。進化心理學至少是面向證據檢驗的開放科學,而別的理論可能純粹是不接受檢驗的信條了。這樣的垃圾理論有很多,簡直防不甚防。
總之,這本《進化心理學》能讓你擁有從百萬年尺度來解釋人類行為的思維工具,還能讓你免疫許多號稱基於進化心理學的垃圾理論,很值得大家仔細閱讀哦~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