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變形加支撐作用,藏在背後的穿帶有玄機
05-01
昨天的文章中提到,清初黃花梨五層二門架格的頂板穿帶安裝在板面上方,有網友對此不太理解,認為如果頂層放置重物的話,這樣的穿帶方式並不能很好地起到支撐作用;如果不放東西,也就無需設置穿帶了。
其實,穿帶使用在拼板上,除了起支撐作用,還有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防止板面曲翹變形。由於木材本身寬度有限,傢具面板由多板拼合而成十分普遍。另外,對於同樣大小的面板,拼板的成本較獨板少很多,所以穿帶在傳統傢具製作中大量使用,一般紅木桌椅板凳都會有穿帶。
從結構上看,板條以龍鳳榫連接以後,橫向開底大口小的梯形槽,再用一面刨出倒梯形榫舌的穿帶條穿嵌其中。榫舌與梯形槽斜邊緊密配合,使各板條緊緊地貼在穿帶上。當遇到熱脹冷縮或環境乾濕變化時,橫向的抽漲沿梯形槽方向被釋放,而上下的曲翹則因梯形斜面咬合而被限制,從而防止變形的發生。
在攢邊打槽鑲板方式的板面拼合中,穿帶兩頭出榫,略長於板面寬度,裝板時納入大邊鑿出的榫眼。這樣將穿帶固定在邊框上,面板承重時,穿帶也可以起到支撐的作用。
《明式傢具研究》建議穿帶以距邊框15厘米、中間間隔40厘米左右為宜,但在實際運用中,由於板面長、寬以及使用要求不同,穿帶的數量和間距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總體來說,和現代紅木傢具相比,傳世傢具的穿帶數量更密,尺寸也粗大得多。
一起來玩海南黃花梨收藏吧!長按關注「藏咖程」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MkSHnwbEz1uwrUL89xE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五層格板三種穿帶形式,清初黃花梨做工規範實用
※皇宮椅有多牛,《明式傢具珍賞》港版用清中期款做封面
※看慣了明式經典,感受下黃花梨矮架的小清新
※四面平箱型下設龜足,台座式榻的明式形制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