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19 學術圈 VS 工業界

此篇針對性較強,大部分人可略過。

此篇專門針對來美讀博士或是直接做博後的寒門子弟,跟我背景類似的。

這一段(2018年3月底)有幾個新聞很火:國內武漢理工大學的陶崇園不堪導師長期壓迫,跳樓自盡,然而最讓我震驚的是導師讓他買飯、「叫爸爸」;美國也好不到哪裡去:讀了10年物理PhD前一段在金門大橋自殺的那個女生,案子被調查時發現F1身份有gap(具體細節請自己研究),可以說這種gap是導師和學校極其不負責任導致的。

與此同時,顏寧教授在微博上譏諷「前博士後」的孩子沒有教養,美國華人圈很多人出來罵她(很奇怪,知乎居然沒人提問此事);前一段施一公辭職清華副校長等。

這些事情的共同特徵是:學術圈。我這篇文章不是黑學術圈的,雖然工業界和學術界有互相瞧不起的傳統。

學術圈有很多很多的牛人,絕不可否認。我只是想講一個我們普通人的視角:一個窮孩子,如何看待學術圈。

富孩子不用看,因為富孩子輸得起,跌倒也不要緊;更關鍵的是,富孩子的眼界天生很寬,不太可能陷入到絕境。

我先說結論:讀博士沒有錯,做博後也沒有錯,只是千萬要多看一兩步,多積攢一點資源:主要是錢,其次是人脈。如果可以改變的時候,要大膽一點。

我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寒門子弟,來美國讀一個火坑專業,畢業後順理成章地當一個博士後,過著清苦而貧瘠的生活。而他們的天資和努力,絕對是富孩子所比不了的。

然而他們缺乏兩樣東西:改行的眼光,改行的錢。

缺乏眼光是因為知足,覺得自己能夠有工作,能夠養活自己就足夠了;也是因為固執,不願意離開本專業,去探索外邊的世界。或者有各種借口:年齡大了,當初沒看準,等。

缺乏錢不必解釋。

在這些大廠裡面,我見過很多家境不錯的人,其實能力和智商都平平,但是因為專業選得對,又有錢讀了名校,人生很幸福。

有人說這就是命運。

我相信。但我也相信的是,如果改變一下,窮孩子也是有機會的。以窮孩子的吃苦耐勞和學習,只要有那些人1/4的機會,就很有可能反超。

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是安於現狀,覺得自己已經過得不錯了跟家鄉的小夥伴們比;覺得自己錯過了好專業但只能學這個了;覺得自己太累了拼搏了十幾年要休息一下了;覺得自己沒必要再去冒險可能失去已有的一切了;覺得另一半不同意沒必要去冒險等。

學術圈的那些悲劇,如果細看,大多數受害者都是窮孩子。很多又沒有後路,又沒有眼光和資源的窮孩子。

所以,其實改行CS,富孩子未必是好選擇,反而窮孩子才應該藉此機會翻身。然而現實往往正相反:富孩子走這條路的反而多。

所以我奉勸那些意識到學術路線走不下去的博士博士後窮孩子,早點想想別的出路。

我眼中的學術圈

學術圈其實比工業界要幼稚。只是一部分人是真幼稚,一部分人是心機極深、裝作幼稚。

舉個例子,學術圈講究奉獻、犧牲,大牛談這個是心機深,普通人談這個就是幼稚。大牛談這個是為了影響力,普通人談這個是麻痹自己。

事實上就是,只有貴族和有錢人,才最適合做研究。普通人尤其是窮孩子,也可以靠這個出頭,但是卻相對困難,只有最優秀的人能做到;更平滑的路線是工業界。

看好多知乎人高喊「憑你也配評論施一公和顏寧?」我就知道,這樣的人被施一公和顏寧忽悠,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事實就是,生物專業就是火坑,越窮的人,越該離得遠遠的。他們所忽悠的「奉獻「、」一天工作十幾小時「,恰恰說明了這個專業的真實情況是多慘。

顏寧牛嗎?牛,普林斯頓的教授。但真跟矽谷的牛人比呢?賺得比她多的,影響力比她大的,實際工作比她有意義的,沒有5000,也有10000人吧?

我當然沒法跟她比,但是不代表別人不會超過她。那這些人出來指點別人該怎麼帶孩子、怎麼十幾個小時加班熬夜了嗎?沒有。

只有不正常的行業,才會出現施一公和顏寧。並且,這個行業成功的人士也只有他們寥寥數人,不像某些行業,越成功的人越低調,出來蹦躂的都是水平一般的——很簡單,大牛太忙,數錢都沒時間,還有時間出來免費指點別人?

還有些知乎人開口閉口一大堆論文數,知名度,國際影響。別那麼多廢話,就說說出這些論文的博士後,年薪多少吧?看看市場是怎麼看這些論文的。我嘲笑Windows Phone可憐的市場佔有率,可好歹微軟把那些硬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喂得飽飽的,不至於讓孩子受苦。

最傻的難道不是幫別人數錢,而自己窮得要命么?

為什麼,這篇文章不客觀,而我要強調「窮孩子」?

因為,窮孩子實際上最缺錢,最需要用熱門專業來改變他們自己的經濟狀況。

就收入而言,Facebook和Google的軟體工程師做到資深,不會比顏寧少多少;生物界這麼多年出了幾個顏寧?FB和Google的工程師,我們雖然是爛校,也是一屆出兩、三個差不多,這還是只到30歲的情況。

哪個容易哪個難,哪個現實哪個虛幻,一目了然。

最後,我得說,文章一開始陶崇園那種困境,我換做他,也是沒辦法的。窮限制了太多的機會,比如就是博士畢不了業又沒錢改行,那的確就是無解,生活就是這麼殘酷。

可是,我本著的原則是「能逃一個是一個」,勸那些火坑專業的窮孩子們,一旦稍微有積蓄或是機會,一定不要溫水煮青蛙,再辛苦一次,肯定會值得的。


推薦閱讀:

盤點:未來人工智慧將取代這35個行業,看看有沒有你的(轉載)
Your Future Beyond CDM
不再私信回答涉及到轉行細節問題了

TAG:轉行規劃 |